查看完整版本: [-- 金沙江畔的兄弟友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04月 -> 金沙江畔的兄弟友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羽 1959-04-30 00:00

金沙江畔的兄弟友情

第8版()
专栏:台下闲谈

金沙江畔的兄弟友情
林羽
看了中国评剧院演出的“金沙江畔”的演出之后,产生一种强烈的直感:这是中国评剧院超过自己以前水平的艺术创造。特别是在全国人民为西藏的新生欢欣鼓舞的时候,看这个戏觉得分外亲切。
“金沙江畔”是一个以长征为题材的戏,人物众多,有红军、有藏民、有国民党反动派,在红军中间又有指挥员、干部和战士等等,这样一些人物要演得性格突出是并不容易的,何况是用戏曲的形式来演。但这一次的演出却是成功的。评剧院有些演员一向不熟悉这回他演的角色,如小白玉霜扮的金秀,席宝昆扮的捷仁叶巴,赵连喜扮的炊事班长等,但演得却很好。特别是赵连喜扮的班长演得既诙谐可爱,又一点没有损害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李梓森扮的反派人物国民党特派员也演得节奏清楚外形明确。魏荣元扮的乌木,戏虽不多,给人的印象是深的。其余的演员都很称职,演红军有红军的精神,演土司有土司的身份。这样配搭整齐的一台演员,在评戏是不多见的。
导演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功。首先在抓紧主题、突出矛盾这点上做得很好。能够使矛盾的双方尖锐地对立起来。比方强调了两个政治态度不同的“叶巴”之间的斗争就是一例。同时也能将矛盾推到顶点,造成较浓的气氛,来表现英雄人物,取水一场之能感动人,导演也是有功劳的。还可以看出在坚持运用戏曲的手法来表现现代生活上是用了不少脑筋的。有些场子排得相当精采,如抢珠玛和土司出场这一大场戏就做到了节奏鲜明、气氛浓郁这一点。在白刃战一场运用打靶子的程式也能做到合情合理而不勉强。但也还存在一些缺点,有些场面还不能坚持运用戏曲手法到底,出来了一些琐碎的手法,如第一幕开场,或是生硬穿插舞蹈的方法,如联欢会那一场,似乎还可以设法修改一下。
这次在编剧上也有它的成功之点。剧本是从陈靖同志的同名小说改编过来的。立在舞台上以后,唱、做、念、打都有所发挥,人物也比较鲜明,似乎比原小说内容更显得丰富多采一些。剧情也比较紧凑,主题也比较鲜明。改编者把主题放在和兄弟民族搞好团结共同消灭蒋匪军这一点是很对的,但有些地方还留有叙述全家参加革命的那个主题的东西,因而显得拖沓一些。另一点就是珠玛如何从对红军的深刻误解转变到热爱红军,写得还不够明确。
这是一个好戏,在各方面都看出了艺术上力图突破原有水平的努力,而这种努力的确没有白费,舞台美术如此,音乐也如此。这种力争上游的志气是令人感动的,创造社会主义的新戏曲就要有这种精神。拿评剧来说,底子薄,但这几年来,中国评剧院敢于表现新的题材,力求与当前广大群众的斗争息息相关,演了许多看来他们力所不及的戏,也曾有过失败,但他们没有气馁,今天的成绩应当说不是偶然得来,而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查看完整版本: [-- 金沙江畔的兄弟友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