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响在心上,记在心里——徐老和青年学生们谈投考师范问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06月 -> 响在心上,记在心里——徐老和青年学生们谈投考师范问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柏生 1959-06-29 00:00

响在心上,记在心里——徐老和青年学生们谈投考师范问题

第6版()
专栏:

响在心上,记在心里
——徐老和青年学生们谈投考师范问题
柏生
一个仲夏的傍晚,在一座小花园里,微风送来幽香。八十二岁的革命老教育家徐特立,病后刚刚恢复健康,就在这儿亲切地接待了一群高中毕业生。
像慈祥的老祖父在静静的夏夜里和孩子们讲故事一般,徐老坐在一张藤椅上,青年人坐在他身旁的石凳上。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青年人把自己火一样的志愿——去进师范,告诉给徐老。教了几十年书的徐老,亲切地望着这群后继者,赞美他们的志愿,支持他们的要求。
徐老亲切地告诉青年们,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材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因此,学师范,做人民教师的人,他的思想品质的好坏,也就格外显得重要。正因为这样,学师范也就需要学习、思想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来学。
谈到教书,徐老接下去说:“当然并不是只有学师范的人才能教书。可是一个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教师,教起书来总要比较好些。何况学了师范,已经初步树立了做人民教师的思想感情呢!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会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里不也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徐老不正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一位老教育家吗?他是怎样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莘莘学子”啊!那些和学生共艰苦,时时刻刻关怀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事迹,多么感动人啊!徐老在长沙女子师范教书时代,曾经一身兼任校长、教员和校工。每天除教课外,还亲自摇铃,扫地。夜晚,他还要坐在煤油灯下为学生批改作业。在长沙师范以及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教书时代,徐老经常在熄灯后到学生宿舍去巡视,关怀学生的睡眠和健康。因此,那时第一女子师范的女学生们就亲热地称呼他叫“外婆”。甚至现在还有些他当年的学生到北京来的时候,还要亲切地探问“外婆”的健康呢!
在徐老严肃地说过“一个人要想轰轰烈烈地搞什么,对社会作出贡献来,那他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以后,青年们的思想更加豁然开朗了。他们明确地认识到:“我们今天所以能够生活得这样幸福,不就是我们的先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换取来的么?革命先辈常常前仆后继地把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那是多么大的代价!难道我们学师范做人民教师,为祖国培养新的一代,这点小小的贡献都不肯给社会么!”
沉默了一下,青年人都在回味着徐老的话。徐老又说:“一个人如果思想好,学习热情,又肯用脑,对各种事物也比较关心,那他的进步是很快的,所学得的知识也就会不断增加。这样的青年,无论学什么都好,都会有成绩,有前途。”
徐老,这位老教育家、老革命前辈,这时回忆起自己当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的情景来。他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时,因那个学校是个革命的红色学校,我和许多师生都一起接受了革命的影响,那时真是师生互相帮助进步,许多好教员、好学生都是好党员,可惜我的许多学生都已为革命事业牺牲了。”
徐老十六岁的时候,就在乡村教蒙馆,全年只得三串铜钱,可是那时买一部“十三经注疏”却要十五串铜钱。教育事业在那个时候是无人过问的。徐老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教书生活来,他感慨地说:“我过去想学师范都没有你们这样好的机会呢!我只上了几年蒙馆。到我十六岁时,就去教蒙馆,以后我又教小学、中学和师范,一直教了几十年的书。我因为热爱自己的教书职业,把自己的收入也拿出来办学,没钱时,我就出力。就这样边教边学,“水涨船高”,我获得了许多知识。”
徐老的回忆,深深地感动了青年学生们,也感动了我。毛主席在二十多年前祝贺徐老六十寿辰的信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主席亲切地道出了学生们对教师永远敬爱的心声。一个人是永远不会忘记教导过自己、培养自己成长的教师的。他们总是经常充满了感激之情来回忆自己的老师的。
静谧的黄昏,青年人个个屏静着。徐老循循善诱的声音,透过了仲夏的暮色,深深地响在青年们的心上,记在青年们的心里。


查看完整版本: [-- 响在心上,记在心里——徐老和青年学生们谈投考师范问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