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红线穿珍珠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10月 -> 红线穿珍珠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真 1959-10-25 00:00

红线穿珍珠

第8版()
专栏:

红线穿珍珠
刘真
人民公社的好处说不尽道不完,今天咱们不说别的,只说说徐水县遂城人民公社南张丰生产大队的幼儿园。
突破难关
1958年的初冬,这个幼儿园刚成立三个月,共有九十二个孩子,都是全托,在一天之内,就有六个孩子发起高烧来,来势很凶。园长王桂芝,急的吃不下饭了,忙在小医院里收拾了一间隔离室,派最认真负责、最有耐心的李淑华去照管病孩子。
公社党委会的陈书记,每次找村支部书记们汇报,首先问幼儿园的情况,从病情,治疗,吃穿住,一直问到学会了几个歌,是不是懂礼貌了,关心的真是周到。村支部书记张克荣,对全体保育员说:“这是我们办幼儿园的第一年,能不能巩固下去,这次病就是考验。”说完,他立刻给病孩子拿来最好的大米白面,还亲自跑到北京、保定去买来了白糖、水果。并再三对医生说:“一定要把每个孩子的病都治好。咱们搞公社,大跃进全是为了他们。”他每天跑到病房来四、五次,半夜还要来一趟,耐心的把哭着的孩子拍睡着。他对李淑华说:“要拿出高度的共产主义精神来,把这些孩子看成是自己最亲的人,不要有一点的粗心大意,需要什么,只要说话,都尽量想法解决。”
李淑华听了支部书记的话,又感动又觉得实在是沉重。她二十三岁,虽然结婚几年了,却没有孩子,更没有照护过生病的孩子。把眼前这些病孩子照料好,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她一天给他们熬六服中药,不吃东西的,她一滴滴的往他们嘴里灌水。这一个尿了,那一个拉了一被子屎,她立刻就洗刷的很干净,一点不好的气味也不留下。有人说:
“淑华呀,你平常是那么干净俐落的人,现在整天抓屎巴巴,受的了吗?”她说:“一心一意只想叫孩子们好,什么脏味也闻不着了。”有一个叫小静的女孩发着高烧,李淑华直抱了她三天三夜,她的胳膀疼的半月伸不开。有一天她婆婆跑来对她说:“你别干这个啦,孩子要是出个好歹,你怎么办?”这话使李淑华觉得很害怕,她想让园长换个人,可是她猛然醒悟了,她对婆婆说:“妈呀!你就放心吧,我就是把心血使尽了,也要照顾好这些孩子,要是在这样的时候我离开他们,我心里难受。”
经过了她的细心照顾,十四个病孩子,一个月的时间,全都好了。小静的妈妈李爱琴说:“这孩子要是没有幼儿园,早死了,这个幼儿园,我和我的孩子一辈子也忘不了。”王老歧家有六个孩子,妈妈两腿残废,只一个劳动力,每年都是缺粮户,这次,她的两个孩子都在幼儿园生了麻疹加肺炎,孩子好了第一次回家看她的时候,她摸着两个孩子的头说:“要不是人民公社,要不是幼儿园,老爷爷(太阳)早晒不着你小哥儿俩的头了。”听了这些话,李淑华哭了,她想:幼儿园呀!你总算是第一次从困难中走出来了。
好食堂
敬老院的七个老人,和孩子们是一个食堂。有一次检查团来了说:“这是个最好的食堂,县里也不如他们吃的花样多。”大队领导上,把最好的粮食给他们吃,两只大奶牛挤了奶,给他们和面做干粮,在试验田里,专门给他们种了一块菜,每天吃不完,还卖了买油盐吃。人们都说:“看!幼儿园的孩子,像一口气吹起来的皮球一样。”
王羊儿家有五个孩子,妈妈不拿她们当回事,他们睡在大街上她也不管。第四个孩子五岁了,天天吃破瓜乱枣,喝凉水,吃的肚子很大,脸却又黄又瘦,来到幼儿园不到三个月,就变成了一个很健康的孩子。王桂祥的小女儿很瘦弱,来幼儿园不久,变得又红又胖。
给他们做饭吃的石老如,五十六岁,胡子都白了,却那么认真负责,吃粗粮,他也做的很细致。他用葱蒜,酱油,花椒大料,把菜做的有滋有味。孩子们吃剩的干粮渣,他一点点的捏起来做成酱,他们没有用钱买过酱。
春节,孩子们都放假走了,在这个大院子里,只剩下七个敬老院的老人,都是当了一辈子长工的,没有亲人。老如不忍离开他们,只回家吃顿饭,就急忙跑回来,同他们一块儿过年。
今年春天,石老如的表弟从保定来找他去当炊事员,一个月三十多元的薪金。副大队长单景严说:“你那里也不能去,这些孩子和老人就交给你了。”有人偷偷对老如说:“把这摊子一扔,半夜偷偷坐火车溜了。”老如说:“我宁愿一辈子不花一分钱,也不干那对不起老人和孩子的事。”孩子们口口声声说:“爷爷,我喜欢这个爷爷。”
最后一夜
孩子们刚入幼儿园的时候,阿姨把嗓子喊哑了他们也不听,阿姨们说:“这些小树,杈杈可真多。”三个月不到,孩子们都变了,哪个阿姨稍有点不高兴,他们就围上来说:“阿姨怎么啦?咱们劝劝她吧。”阿姨一扫地,他们急忙夺条帚,他们自己折的小被子,比新媳妇折的还整齐好看哩。大班穿好衣服,急忙到小班来帮助阿姨给小朋友扣扣子,扎腰带。妈妈给点好吃的,总要拿回来给小朋友吃。一年来,他们学会了四十多个歌舞。他们最喜欢这个歌:
幼儿园是我家,阿姨是我的亲妈妈,
教我们唱歌又跳舞,培养我们快长大。
今年放完了麦假,小学要开学了,幼儿园大班有二十多个孩子要入学,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批从幼儿园到学校去的孩子,阿姨们特别兴奋。像妈妈送姑娘出嫁一样,头两天,就给他们洗好了衣服,洗了澡,理了发。孩子们说:“我们在学校上学,回到幼儿园来睡觉行不?”阿姨说:“你们要是想幼儿园,什么时候来了这里也是你们的家。”本来在入学以前,孩子们就该把被子搬回家去睡觉,可是他们不,他们一直睡到最后一夜。这一夜,是夏天晴朗的夜,已经十点多了,孩子们还不肯进屋去睡觉,他们紧紧拉着阿姨的手,拉着阿姨的衣服,看着天上明亮的小星星们,唱啊,唱啊,把一年多学的歌统统唱了一遍。这一年多来,阿姨怎样带他们,教他们,谁能忘得了啊?第二天刚黎明,都起来了,阿姨给他们穿上干净衣服,梳洗完了,每个小姑娘都擦上香粉,眉头上点上红点儿,石老如爷爷给他们做熟了最香的面条儿。刚放下碗,小学一年级的贾慧兰老师就来接他们了。他们颤抖着小声音,对敬老院的老人和石老如说:“爷爷再见,奶奶再见。”老人们忍不住的流了热泪。全体小朋友,阿姨,排着整齐的队伍,把他们送到学校里。阿姨们回到幼儿园,好像心里少了一大块,回想这一年,他们调皮,他们生病,他们又变的这样好了,他们入学去了……。
第二天小学刚放学,阿姨们早就在学校门口等着了,贾老师问:“干什么?”阿姨说:“村里给了一车西瓜,接他们回去吃。”
好孩子
贾慧兰,是第一次教一年级,她懂得,只有在一年级打好基础以后才好教。有些刚入学的孩子,很顽皮,正上着课他们就说:“我饿啦,回家拿饽饽。”所以贾慧兰很怕教一年级。可是,从幼儿园来的王季晨,第一次放学就神秘的对老师说:“老师,我不走。”“为什么?”“待会儿呗!”等贾老师送走了所有的同学,回到教室一看,他正拿着大条帚扫地哩。她悄悄的站在门外看着他,感动的想:“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一年级生,真是幼儿园出来的孩子。”以后,他每天都这样。校长一说要勤工俭学、打草卖,他中午来上学,都是提着满满一篮子草。他妈妈说:“他每天回到家,放下书就去打草,打满了篮子才回来吃饭,吃了饭就到上学的时候了。”没入过幼儿园的孩子,一看见别人扫地,总是说:“把我这个地方扫干净点。”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把“我”字忘了,他们的笔、纸,谁没有了就给谁用,非常守纪律,平均分数都是九十多分。有几个全一百分的,都是幼儿园的孩子。六个小组长,都是他们当着,他们会批评,会表扬,会说理,真是儿童中的小骨干。他们抽空互相商量着:“你去看阿姨不?”“去!”这样,他们每天放了学,一定要先去瞧瞧幼儿园,才肯回家去。
妈妈们
当幼儿园的孩子们第一次在群众大会上表演歌舞的时候,妈妈们都站起来了,指手划脚的说:“咦!那一个是我们家的。”“看,第三个是我的。”“怎么我们那孩子还会这个呀。”五岁的小黄秀芬,姐妹四个,只有一个小弟弟是她妈的心肝宝贝儿。现在,她不但打拍子指挥幼儿园的小朋友唱歌,解放军叔叔请她,她也站在他们威严的队前,指挥他们唱社会主义好。她妈说:“哟!我就没把她当成一个人,她有这么大的本事呀,她可是走好了社会主义路了。”
幼儿园刚成立的时候,来了一个最脏的孩子,她叫王淑平,五岁,满脸是鼻涕,眼屎,头发乱七八糟的贴在头皮上,老半天也梳不通。有人问:“这是谁家的孩子?”知底细的人就讽刺地说:“这是卫生组长的孩子呗,怎么还会不干净。”原来,这是村里最脏的一户人家,男的叫王刚儿,女的叫李淑芳。李淑芳从来不下地干活,她屋里、院里,叫外人没法下脚,两口子整天打架,乡亲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卫生组长”,开始她有点不好意思答应,后来就皮了,谁喊也答应,这就变成她的大号了。自从公社化以后,她的大孩子上学,小孩子入了幼儿园,村领导上给她的孩子买了一身单衣,一件棉大衣。孩子每次从幼儿园回来,全身又白又干净,还有香皂的气味。她看看孩子,又低头看看自己,看看这个家,脸上腾的一下红了。从此,她每天下地劳动,回来就打扫屋子,洗衣服,还喂了一个小猪。把院子里种上烟叶、甘薯、小葱,都管理的很好,像个小花园一样。从开春到麦收,五个月的时间,两口子做了两千七百分,除了吃粮,还分了三十元零六分。她首先买了一张白亮亮的炕席铺上,买了五丈布,给全家每人做了一套新衣服,买了两条羊肚手巾,还买了五件农具。她穿上了天蓝裤,白地绿花褂儿,蒙上白手巾,到镜子面前一照,这才忽然想起来:“哟!我才二十八岁,我还年青着哩!从前,人家都说我有四十了,真是的。”她扛着锄从家里出来,乡亲们立刻围住了她:“唉哟!这可真变成卫生组长了,卫生组长哎——”她响亮的答应一声“到!”,眼圈立刻就红了,想起过去,真是臊死人了。从前,因为她不下地干活,整天吵架,每次开社员会,她都是受批评,一提开会,她心里就打鼓,到会场去的路,本来很短,她老是前走走后倒倒,半天走不到。现在,一说开会,她像脚不沾地一样就跑到了,因为她每次都是表扬的对象。他们两口子下班回到家来,女的说:“你吵哇,你再骂我呀,怎么不骂啦?”男的把脸一捂:“我好像娶来了一个新媳妇。”当小淑平站在大街上,有人说:“这是卫生组长家的孩子。”人们的脸上,只剩下赞美的笑容了。
现在,老人们背后谈论着:“那个孩子都是妈妈心里的珍珠宝贝,大人们没空光跟着他们,这些珠子,满村的散乱着,有了幼儿园,就像是用一条红线把他们穿起来了,把大人的心也穿起来了,永远失散不了了。”“你说说,这条线该是一条什么线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呗。”“是啊!这可真是一条幸福的线。”


查看完整版本: [-- 红线穿珍珠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