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王国藩有哪些办社经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10月 -> 王国藩有哪些办社经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蔼芝 王林 刘锐 1959-10-26 00:00

王国藩有哪些办社经验?

第4版()
专栏:

王国藩有哪些办社经验?
刘蔼芝 王林 刘锐
自从1955年毛主席表扬了河北省遵化县西四十里铺村“穷棒子社”以后,王国藩同志的办社经验,即引起了广大农村工作者的注意,他们纷纷学习王国藩的经验,把王国藩看成是自己的榜样。去年公社化后,中共河北省委更进一步地提出了学习王国藩的响亮号召,随着这个号召,学习王国藩,已经形成了群众运动。公社化后,建明公社(即王国藩所在的公社),所以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空前迅速的发展——粮食生产今年比去年增加了33%、猪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羊增加了80%以上,除人民公社具有组织规模大、经营范围广这个根本的原因以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认真推广、运用和发展了王国藩同志的办社经验。王国藩办社经验,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是什么呢?
冲天的革命干劲
不怕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困难,在战胜困难中前进,这就是共产党员王国藩同志的头一条办社经验。
王国藩和西四十里铺村的党支部,在1952年冬天和1953年春天初办社的时候是很困难的。当时,他们二十三户没有较大的农具,没有种籽、没有粮食吃,只有三条驴腿。因此,从最初开始,他们被人讥笑为“穷棒子社”,说是“领救济的骨干凑成一块啦”!王国藩在1953年种地的时候,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拿出来分给了社员。这怎么能说不困难呢?但是,伟大的革命意志鼓舞着王国藩,王国藩又用这个意志鼓舞着二十三户贫雇农,他们把别人的讥笑,变成鼓舞自己前进的力量,他们咬紧牙关,忍受着一切困难,提出:不向国家贷款,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干出个样儿给他们看看,一定要富裕起来!他们就在这种高度的革命意志的鼓舞下,凭双手从山上“取来了”车马、“取来了”工具、“取来了”生产所需要的一切,用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饥饿,战胜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在当年就使自己的生产水平超过了当时本村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使粮食达到了平均亩产一百七十四斤,不但使自己完全够吃,并且还卖给了国家五千余斤余粮。
到1956年,他们全社五百余户就已经达到了人人有新衣、户户有余粮的地步,他们的革命干劲也一年高似一年。今年冬天,建明公社要掀起一个水利跃进高潮,目标是要把这个穷山沟变成江南、赛过江南。这个豪言壮语在英雄的人们面前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各种经济齐头并进
革命干劲是最可宝贵的前进的动力,但是,要把群众的革命干劲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有充分反映群众这种革命干劲的先进而又扎实的计划,否则,就不可能领导群众前进。王国藩同志能够不断地领导群众迅速前进,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十分重视统一规划,善于全面安排,制订先进而又扎实的计划,并把它作为领导群众前进的纲领。
1952年冬天,王国藩组织的“穷棒子社”,几乎是除了三条驴腿之外,没有任何财产,当时有人说:啥也没有还计划个啥?王国藩说,越穷越要计划。就这样,他在这年冬天,和十九个男社员作出了第一个生产计划。从此以后,每年秋后制订第二年的生产计划便成了他们的老规矩。王国藩同志在制订计划当中,最主要的有三条经验。一是既要先进又要扎实。他认为:这是计划好坏的根本标准;第二是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安排生产也安排生活,这是计划的原则;第三,有主有次,各种经济全面发展。建明社的群众都说:王国藩的计划滴水不漏,事实确实如此。建明人民公社最近制订的在今后三年内总收入要由今年的三百一十五万或四百万元提高到九百至一千万元,就是根据这个标准制订的。
看的远也是王国藩作计划的重要特点,王国藩说:订计划要看得远,不能光顾眼前。王国藩领导的建明高级合作社在不多的几年中就积累了四十七万元的公共财产,购买和繁殖了农具、大牲畜,栽了三万六千株果树,造了近千亩的林,就是因为在计划生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了这条重要的原则。1952年,刚办社的时候,第一次打柴,卖了四百二十元,当时多数人主张分钱过年,可是王国藩却说,不能只顾眼前,要顾长远,要顾生产。从这年开始,每当王国藩领导作生产计划的时候,都是把生产特别是添购牲畜置办车辆和购买农具摆在前面。这一条对于保障他们生产的迅速发展和生活的不断改善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全面周到,是王国藩领导制订计划的另一个特点。从1952年冬天开始,王国藩就提出了全面发展的口号,他说:“要过富,不光要种好地,还要发展果树、林木、畜牧。”在过去的几年中,王国藩社没有搞了粮食丢了林果,搞了林果丢了畜牧,而是粮食挂帅全面发展。订计划全面周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王国藩也没有忘掉这一点。现在,建明公社的十几万株丈多高的杨树林和快要结果的三万余株干鲜果树,多数是在他们初期办社的时候栽培的。
处处是群众的典范
王国藩和他的老战友杜奎,一贯带头参加生产,从来没有脱离生产去指手划脚。从1952年组织合作社到现在的七年多中,除开会、生病之外,他们从没有一天脱离生产;在参加生产当中,他们还比一般群众干得多、干得快、干得好、干得省。他们不但自己这样作,而且还教育所有的干部这样作。
在这个社常听到社员们夸赞干部参加生产的故事。老社员王荣眉飞色舞地说:“我们社长王国藩,是个好干部,也是个好劳动,开会的空儿里,都要干一气,不空过一点时间。1953年秋收的时候,庄稼多牲口少,活干不过来,有很多人主张买牲口,可是王国藩说现在没条件,咱们用担子担吧!有一天天还没亮,社员们就下地去担豆子了,谁想老远里看到地里有一个人在匆匆忙忙地捆豆子,大伙一看,却是王国藩。”
王国藩认为干部带头生产只是带领群众、组织群众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还必须在思想、作风、生活等各个方面起模范作用。他在参加生产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他也是群众的榜样或模范。勤俭,他要求别人很严格,要求自己就更加严格;大公无私,他要求所有的干部都要作到这一点,他自己也是这方面的模范。报社里给他的二百多元的稿费,他都自动归公。
王国藩不但自己密切联系群众,还批评那些脱离群众的现象。他平时充分地发扬民主,强调群众对干部的监督,使得群众敢于随时随地批评干部的不良作风;干部带头参加生产已经订成为制度。
相信群众 关心群众
王国藩经常说,离开群众一事无成。他领导生产的办法很多,但是,他从来不自以为是,碰到重要问题的时候,他总要和群众认真商量。1956年,原建明社打算再买四百只羊,社委会大部分委员都同意了,只有少部分委员有意见,王国藩没有用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解决这个问题,他专门召开牧羊人座谈会,征求大家意见,羊倌们说,春天买四百只,秋后就得繁殖到八百只,加上原有的二百多只就是一千多只,照现在的条件,技术问题,羊圈、牧场都解决不了,这样很可能发生羊的大量死亡。王国藩觉得这个意见很有道理,便再提到社委会来研究。结果大家伙经过仔细的考虑,决定暂时不买这么多羊。去年刚办食堂的时候,粮食有些浪费,有的群众就和王国藩说:“国藩,勤俭持家是咱们的传家宝,这样吃起来,咱们的社还办不办?”王国藩觉得这个意见十分重要,便马上在党委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决定实行定量供应制度,避免了浪费现象,保证了今年的粮食够吃。
王国藩依靠群众最主要和最根本的经验是:要依靠群众就必须时时刻刻地从各个方面去关心群众,关心群众的吃、喝、住、穿、婚姻大事、家庭幸福、疾病痛苦。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王国藩对孤儿戴存的关心,可以代表他和群众关系的一斑。孤儿戴存十年前父母双亡后,两个妹妹送给了别人,自己无依无靠。王国藩一办起合作社就把他弄到社里,帮他赎回房子和土地,接回他已经送人的两个妹妹,后来又亲自领着戴存到县医院去缝了豁唇,镶了牙齿,接着又帮助他娶了媳妇,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他虽然在群众当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但是,他却从来不夸耀自己。他把自己这种行动看成是共产党员的本分。
克勤克俭始终如一
1952年冬天他们刚办社的时候,王国藩就确定了一条重要的办社原则:咬紧牙关、勒紧腰带,顶住一切困难,既不求人告借,也不向国家借取贷款,凭着自己和社员们的双手,来彻底改变本社的贫困面貌。1953年的秋前,当着他和社员们两三天没吃上饭的时候,区委书记给他们送去了五十块钱。当时,王国藩虽然万分感激党对他们的关怀,但是他还是坚持退回,他说:“党领导全国建设需要钱啊!”后来,经过再三地说服,才接受了这五十块钱,这就是他办社七年多来,唯一的一次贷款。
王国藩社勤俭办社已经形成风气。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干部勤俭,群众也勤俭,大事勤俭,小事也勤俭,办社勤俭,持家也勤俭,生产勤俭,生活也勤俭,勤俭成了他们的
“传家宝”,成了一种光荣,成了一切活动的指导方针,不勤俭成了一种可耻的事情。初办社时,他们一无所有白手起家,提出了“向荒山要车要马”的口号。在积累了四十七万元的公共财产,办起了人民公社以后,他们仍然不放弃这一条,提出了“向荒山要汽车、拖拉机”的口号,就这样,他们在今年春节时,发动了一个打柴运动,从荒山上“取来了”两部大卡车。社干部们千方百计地压缩非生产开支,处处精打细算;社员们连个破绳头也要派它一个适当的用场。仅是今年的生产开支和管理费两项,他们就比原计划节省了十万多元。除了俭以外,他们更注意勤。从1953年开始,每年除了计划生产以外,他还不断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增产运动,什么“百垵杂粮运动”(即每个社员利用荒坡、隙地种百垵杂粮)、“百垵白薯运动”、“百垵油料运动”、“百棵白菜运动”、“打柴运动、采药运动”、“开荒运动等等”。1956年开垦荒地的运动,使他们增加了二十四万多斤粮食;1957年百撮杂粮运动,为他们增加了十五万多斤粮食,六千多斤花生;今年为庆祝公社诞生的第一年,他们又在全公社发起了四百垵(杂粮、白薯、油料、白菜各百垵)运动,这个运动的收获,虽然现在还难以计算,但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深入人心的勤俭运动,大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保证了群众生活的稳步上升。社员们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有了勤和俭,幸福扎下根”。
在刚刚开始办社的时候,王国藩想尽各种办法,克服了群众中存在的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和依赖国家的思想,树立了克勤克俭白手起家的思想,在发展到八十三户和建立高级社时,他又反对了部分干部和部分中农的闹排场、瞧不起毛驴铁车要换成一套新的思想。王国藩说,办社不能像滚驴粪球一样只图外面光。公社化以后,他又坚决反对了某些人的不顾条件、不顾生产,要盖礼堂楼房的思想。
七年来,王国藩对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他从来不夸大自己的功绩或居功自傲。他认为取得这些成绩,最最重要的是党的领导、关怀、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而自己只不过是按照党的指示参加到这个斗争中来的普通的一员。他说:“没有党的领导,只凭我个人是永远也干不出这些成绩来的!”
(原载河北日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王国藩有哪些办社经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