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红色潜水员姚新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10月 -> 红色潜水员姚新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9-10-30 00:00

红色潜水员姚新根

第10版()
专栏:

红色潜水员姚新根
姚新根现任富春江水电局围堰队队长。他自从1951年10月由上海船厂调到水电系统以后,曾先后在黄坛口、江西上犹、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工作,并在今年6月去广西西津水电站帮助解决围堰损坏事故。不论到哪里,他都出色地完成了党所交给他的任务,因而获得了浙江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劳动模范、1958年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光荣称号。
第一次考验
1952年冬天,黄坛口水电站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建设。入夜,寒风掠过江面,江水被吹起一道道微波。姚新根立在沙滩上,浓眉紧锁,想着如何搬掉那滚滚江水中的几块庞大的石头。从三天前发现这几块大石头到现在,他的心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它。现在,领导上派他到这里负责水下清基工作。这几块大石头不搬掉,围堰就不能在洪水期前合拢闭气,整个工程就得被迫停工。老姚虽然江里来、河里去地混了一、二十年,对水下的事了如指掌,然而这几块大石头却难住了他。他在江边上来回踱着,思想像眼前汹涌的激流一样,不停地滚动。“嘎!要是能够用起重机把这些大石头吊走该有多好,可是到那儿去找能起一百二十吨重的起重机呢?”他自问自答着。
夜深了,姚新根慢步走回宿舍,一头倒在床上,久久不能成眠……
次日清晨,开山炸石头的电炮声惊醒了他。这炮声竟启发了他。他想:山岩可以爆炸,水下的石头是不是也可以爆炸呢?他翻身坐起,连早饭也没有吃,就跑去告诉工程委员会的领导人。领导研究以后,同意姚新根进行试验,可是叫谁下去打眼呢?潜水工下去不会打钻,风钻工又不会潜水。
“走!先学习打钻。”姚新根果断地说。
在山坡上,姚新根连续练了十多个小时,手掌心震起了大血泡,终于学会了打钻的基本操作方法。他歇也不歇,穿起潜水衣,捧住风枪,就钻进了九龙潭。五十多方的滚圆的大石头,不用说穿着笨重的潜水衣,就是空身也难以在上面站稳。老姚一上去就跌进了十多米的深渊。岸上的人无不为他捏一把汗。领导上和伙伴们一再劝他歇一歇再干,他总是不肯。跌下去,浮起来再干;手跌破了,脚跌肿了,还是干,一连干了十多个小时,终于把那些大石头炸掉了。后来,姚新根的这个创举,被总结提高成为水下爆炸经验。
在黄坛口水电站建设工程中,姚新根在党的教育下,逐渐懂得了为谁工作,提高了阶级觉悟,1954年“七一”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工期决不能推迟
老姚在黄坛口水电站工地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没等到水电站建成,就调到江西上犹水电工程局,接受了修筑新围堰的任务。
上犹江的河床与其它河床不同,复盖着非常牢固的一层砂砾石,就像浇筑的混凝土一样牢固。即使用二十多马力的冲水设备,也只能冲掉它的一层风化皮层。可是这个清基任务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木笼沉放就无法进行,整个工程就要推迟。
“这样坚硬的复盖层,是不是可以保留一部分呢?”姚新根翻来复去地琢磨着。他想:“清除了复盖层,还得再浇混凝土建筑围堰,而这砂砾石并不比混凝土软。”第二天,他向负责围堰的工程师提出了他的想法。工程师连连摇头说:即使砂盖层保留一点,也会使木笼围堰漏水和影响围堰的稳定,一定要全部清除掉。”
姚新根虽然碰了钉子,但他还是十分自信:“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决不能让国家财产白白地浪费,决不能让工程延期。”他把这个建议告诉了党支部书记唐绍举和党支部委员贺工程师。贺工程师决定跟他下去看看。两个人慢慢地沉入了七、八米深的水底,经过实地观察,贺工程师和工程领导同志同意了老姚的建议,留下了全部的复盖层。这不但替国家节约了大批资金,更重要的是使围堰能够如期完工,争取了时间。
在新的困难面前
1957年,新安江围堰工程正在兴建,老姚又来到了那里,干的还是本行。不过,他这时已是围堰队队长了。
姚新根是最不怕困难的人,上级只要交下任务,他总是带着充满自信的微笑说:“没有问题。”
就拿新安江的二期围堰工程来说,要用木笼一只只围起来,拦断新安江水,困难真是不少。他正在考虑如何克服这一困难,工程局的王醒局长和党委副书记陈赞同志来了。王醒同志和陈赞同志对他说:工人少,肯定不能满足需要,材料也缺乏,但是工程还得再提前。二期围堰工程要能在9月份合拢闭气,就能争取1958年国庆节天安门放礼炮时,新安江左岸基坑开挖也打响第一炮。王醒同志又说:“老姚,到处都需要电呀,咱们的工作可不能有半点迟缓!”
“没有问题。”姚新根还是那个习惯了的回答。
领导同志走后,他几夜没有好好睡。他找队里的干部商量,又找工人交谈,没几天便想出第一个“点子”:提前开工,先浇混凝土围堰。但是运混凝土砂石料的人解决了,浇捣基础的人又难以凑起来。怎么办?他坐在江边船头上,看着工人把浇混凝土位置内的碎石渣清出来,运出去,又把砂石料从远方运过来,忽然想到:这岂不是多此一举。就地取材,用碎石渣代替砂石料多好?一开始,有些人耽心这样做会影响质量。姚新根便同混凝土工人一起先作试验,证明碎石渣代替石料用于低标号混凝土是可以的,并得到主任工程师、上级党委的同意。结果在二期围堰工程中共计使用了八千多立方碎石渣,为国家节约了一大笔费用。这项革新也同样赢得了时间,使工程在人力、物力缺少的情况下得以加速建设。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姚新根和群众的全力奋斗,二期围堰工程提前完工了。
在富春江上
二期围堰工程完工后,姚新根立刻又来到了富春江水电站工地。面对着祖国又一个正在兴建的大型水电站,他是多么兴奋啊!但当他的视线一触到木笼上时,便又陷于深思。在未来之前,他就知道由于全国各地大跃进,各方面对原材料需要量增加,富春江水电站围堰工程在原料供应上发生了困难。工地职工提出了上下游竹笼代替木笼、竹拉条代替钢拉条,以及打套管代替钻孔等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实现后,虽然大大降低了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但是,顺游线围堰仍然要用木笼,木料、铁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仍处于半停工状态。“木笼上面可以不可以再用竹笼呢?”姚新根反复地思考着,一连想出了六个以竹代木的方案,并向党委提出了他的建议。
党委很重视这个建议,召开了几次专题研究会,木笼竹笼混合型围堰终于成功了。这一建议的实现,为国家节约了二千五百立方米木材、二十吨钢材,解决了围堰工程原料缺乏的困难。
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
今年6月间,姚新根被邀到广西西津水电站去支援围堰修复工程。当时那里的围堰损坏情况十分严重,甚至有人断定这条围堰已无法修复。姚新根知道要修复这条围堰,必须依靠集体智慧。为了更好地和大家打成一片,他搬到工人宿舍里和大家同吃同住,一块研究解决困难的办法,最后确定把破坏的木板结构修复。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洪水使大部分修复地方都处于旋流地区。潜水工若在旋转的急流中工作,随时都有被卷走的危险。怎么办呢?眼看时间越来越紧迫,党委组织讨论战胜急流的办法。经姚新根和工人、工程师、技术员共同研究,决定采用抛块石挑水堰和铁笼挡流的办法,结果基本上解决了问题,水下修复工作也顺利地跟了上去。但是有些地方还是处在旋转急流中。这样危险的水下工作,姚新根决心自己去干。他下水以后,把自己的身体和空气管用绳子扣牢在水下工作的地点,直到工作完了再上来。在西津水电站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工人们二十天的奋战,损坏十分严重的围堰基本上修复起来了。姚新根的这种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在西津水电站的广大干部和职工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查看完整版本: [-- 红色潜水员姚新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