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钢铁试验田——记山东省委、省人委炼铁试验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10月 -> 钢铁试验田——记山东省委、省人委炼铁试验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9-10-30 00:00

钢铁试验田——记山东省委、省人委炼铁试验厂

第11版()
专栏:

钢铁试验田
——记山东省委、省人委炼铁试验厂
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委员会炼铁试验厂是去年全民大办钢铁期间,省委和省人委为了指导工作而举办的试验厂。它是大跃进的产物。开始的时候,工人绝大部分都是机关工作人员,从干部到工人都是些从未见过炼铁的人。但是由于党的领导和大跃进的鼓舞,他们战胜了万难,突破了重关,用拿笔杆子的双手建起了小高炉,炼出了铁。省、市的领导同志对他们非常关怀,经常来厂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是为他们指路,给他们撑腰;工作上稍有成绩就表扬和奖励他们。这个厂就是在领导上这样关怀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现在已经有三立方米和十三立方米的小高炉各两座,还有洋灰、铸造、机修三个附属车间。
小高炉能高产优质
开始建炉的时候,领导上就嘱咐他们“要作个榜样,千方百计地使小高炉多出铁,出好铁”。这是一个重大而光荣的责任,他们始终把它作为一切活动的总要求。
要建炉了,可是没有建筑工人。怎么办?他们就自己干。虽然大家都不会,但是很注意质量,干得很细致。他们懂得:“好鸡下好蛋,有了好炉子才能多出铁,出好铁”。他们采取了边学、边建、步步为营的办法,遇到困难了,就大家研究或出去学习,决不草率从事。对每一块耐火砖就像对自己的眼睛一样的爱护,千方百计的使它不碎不潮。每砌一块耐火砖都要量一下,不合规格马上翻修,从而创造了高产优质的条件。
“有了好马,还得会骑”。在开始生产的时候,首先碰到的是产量低、事故多。如何保证正常生产多出铁呢?可把他们难坏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急得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围着炉子转来转去想办法。车间主任于淑祥、炉长干新生和于志增两个多月没有离开炉子到宿舍睡过觉。他们说:要叫炉子出铁比降虎还难”。但是他们并没有失掉信心。他们首先从研究生产上的具体事故入手积累经验。发现了“棚料”,就和群众一起并聘请兄弟厂的技术人员来实行“土洋医生联合会诊”。对待事故一贯是采取“防重于治”的原则。炉上有专人负责,每十五分钟检查一次炉况。一旦发生了事故,就分析原因,接受教训。同时,他们还不断地举行反事故演习,以提高警惕,丰富生产经验。小高炉终于一个个的被驯服了,十三立方米小高炉的日产量由十三吨左右,提高到十八吨左右,其中“跃进号”高炉最高日产达到二十九吨,利用系数达到二以上。炼出的铁成排成行。正如他们所歌唱的:
杜鹃只在三月红,石榴不过五月中。
唯有铁花开不败,不分春夏和秋冬。
炼铁,要求高产又优质。高产还容易些,可是达到优质就要用更大的努力。障碍达到优质的,主要的是硫——这个钢铁的大敌在捣蛋。今年2月份,上级提出了猛攻高硫多出好铁的号召。因为他们是省委、省人委的试验厂,当然应该一马当先积极响应。于是这个厂的领导干部首先向全体职工讲明了多出好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并且具体讲明了什么叫硫,硫的害处和如何脱硫,然后和群众一起研究办法,结论是脱硫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因此他们就处处设关,关关脱硫,炉内炉外双管齐下。他们还编了个脱硫歌,一边炼铁,一边唱着:
矿石焙烧烧死你,提高炉温烫死你,
拌上石灰搅死你,撒下石灰收复你,
步步设下脱硫关,磕头遵命才饶你。
经过了四昼夜的努力,终于降服了高硫,铁的含硫量由零点二五七降到零点零五以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到底能不能做到高产优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原料准备的好坏,这就像人缺乏营养身体就不健康一样,因此,他们时刻都注意加强原料的管理工作。原料进厂以后,分别按矿区堆存,并按进厂日期登记,经过化验以后再加工入炉。他们坚持“四不入炉”:即料不合格不入炉、不干不入炉、不净不入炉、成分不明不入炉。事实证明,事在人为,只要干劲大,操作好,不怕困难,苦心钻研,小高炉也能高产、优质。
通过生产实践和学习技术理论,他们逐步摸到了小高炉的生产规律:在原料方面必须使小高炉吃细、吃好、吃熟、吃热;在操作方面必须做到“三勤、一强、一高、两稳”,即勤观察、勤分析研究、勤联系协作,强风、高温,稳定风温,稳定风量。为了使高产优质能够巩固下来,发展下去,他们把这一来自群众中的经验集中起来形成制度,加强了技术管理,制定和统一了操作规程。
小高炉也能盈利
高产、优质的问题逐步解决了,这时上级指示要实行经济核算。问题又出来了。有人说:“咱们干的就是赔钱的买卖,还能不赔钱。”有人想拆台散伙,说:“必得干这种赔钱的买卖吗?算了吧!”从机关上来的部分同志想归队。这些思想活动,从小处说是反映了对小高炉炼铁不亏本缺乏信心;从大处说是对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生怀疑。这是关系着厂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厂党委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大中小并举是党的方针,坚决要办,既然能炼出铁来,就完全可以不赔本。于是,首先向群众算了降低成本的政治账,然后又交了经济底,接着就和群众一起研究降低成本的办法。经过群众讨论,认为根本办法就是优质高产。5月份多产了四百吨好铁,对成本下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光这样做还不够,大家又围绕着如何降低成本这个中心开展了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如改进了焙烧方法,全年可以节省很多燃料;用煤气烧锅炉一年可以省煤一百八十多吨,同时采取了许多办法,大大减少了原料的损耗。
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降低成本有了明显的成绩。群众说:“过去我们只知道投料出铁,缺了就要,坏了就扔,这个干法还有不赔本的?”大家对降低成本有了迫切要求,而且充满信心。在这个基础上,便建立了经济核算制度,加强了成本管理。由于采取上述措施,今年5月份第一次由亏本转为盈利,上缴利润四千多元。事实证明了小高炉亏本并不是命中注定的,只要领导有决心,放手发动群众,采取积极的行动,不仅能够做到不亏本,而且可以盈利。
真正的试验厂
这个炼铁试验厂成立一年多来,事事带头,凡是党的号召,党的指示,都积极响应,首先作出榜样。因此省市领导机关常在这个厂开现场会议。今年以来,有一百一十二个单位,一千二百多人来厂参观。他们还为兄弟厂培养了五百多名炉前工。兄弟厂的炉子发生了故障,他们就积极派人去协助解决,不管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随叫随到。
在物资方面,只要他们有,兄弟厂需要就积极支援。前些日子他们听说酒精厂缺鼓风机,就让出一个给他们;听说棉织八厂缺电动机,也让了一个给他们。虽然这些东西自己也需要,但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他们充分发挥了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
他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要想真正地起到试验厂的作用,还必须虚心诚恳地向兄弟厂学习,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以不断前进和提高。仅是今年以来,他们专门派人出去学习二十九次之多,学来了粉焦机、矿粉自动过筛、自熔性烧结法、煤气焙烧,等等。


查看完整版本: [-- 钢铁试验田——记山东省委、省人委炼铁试验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