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革新能手徐呈龙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10月 -> 革新能手徐呈龙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9-10-30 00:00

革新能手徐呈龙

第12版()
专栏:

革新能手徐呈龙
从1953年起,当徐呈龙在青岛木材综合加工工厂做木板对缝工作的时候,就开始了由拼体力转向技术革新的活动。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他就和同志们一道,创造、改进了六十五种机器、工具和操作方法,节约了三十一万八千五百多工时,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百三十年的工作量,为国家节约了一百五十万元的财富。大跃进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徐呈龙和同志们一起又创造、改进了六十二种机器、工具和进行了其它一些技术革新。徐呈龙几年来钻研技术的结果,使他已经由一般的木工变成了能掌握翻砂、机械等多种技术的工人。
解放初期,青岛木材综合加工厂全厂只有三台带子锯和四台轮子锯,其他全部木工活都是斧、锉、刨等手工操作,出力不小,效率很低,还容易发生事故。而木板对缝是最头痛的一道工序。常常因为这道工序跟不上,质量差,影响全厂计划的完成。这些事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徐呈龙的心上。他想,能不能搞台对机代替手工对缝呢?
1954年这个厂里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党支部书记号召职工们学习王崇伦、黄荣昌的革新精神,动员职工们大搞技术革新。为了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徐呈龙鼓了鼓劲向党支部提出了搞木板对缝机的建议,受到支部和很多老工人的支持。但是有人却讽刺他说:“德国人、日本人就没搞出个对缝机,徐呈龙只是想想罢了。”有的说:“徐呈龙看到王崇伦、郝建秀上了报,也想出出风头。”可是他想:外国人也没长两个脑袋,他们没搞成的,我们就搞不成吗?有党的支持和工人的帮助,什么也不怕。”于是他和几位同志一起开始了研究工作。经过好多次的试验,没有什么结果。这时,车间领导干部说他创造木板对缝机影响生产,不准他继续试验,他要回家去试验,又不让他携带模型出厂。这时,他就找到了总支委员会,党总支支持了他,严肃地批判了车间主任的错误,作出了支持革新的决定。总支书记特地找他谈话,鼓励他,并且从省重工业局请来工程师,帮助他进行试验。工程师按照手工对缝原理,设计了一台电动式的车床图纸。虽然试验没有成功,但对他的启发很大,他下决心学会电动机械原理,自己设计对缝机。这对徐呈龙这个只念了几年小学的工人来说,当然是很困难的。但是不下苦功夫,就搞不出机器来,他决心大,干劲也大,有空就学,边学边干,星期天不休息,有时干上一宿。这样干了几个月,草图画成了。制了台机器一试验,刨出来的木头像狗啃的一样,更谈不到对缝了。这时,党进一步给他指明了方向,不少工人也支持他们,使他们继续试验的信心更坚定了。于是徐呈龙把铺盖搬进车间,不管吃饭睡觉,都不离开阵地。有的工人同志们也一直与他一道战斗。门道一点一点的想出来,一个一个积起来,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对缝机在1957年8月终于出世了。经过鉴定,性能很好,比手工操作提高效率二十多倍,产品质量也很好。
1958年初,徐呈龙调到开始修建的胶合板车间,担任技术革新促进队的队长。在修建的初期,有的干部要求国家大批投资,至少要一百三十万元,还要求从外国进口机器。他和大部分老工人不同意这些主张,他们提出要勤俭办厂,自力更生,土法先上马、土洋结合,通过技术革命解决设备问题。党委支持了他们的意见,结果他们只花了二十三万元,就建起了厂房,搞起了设备,经过四个月的时间,使胶合板车间投入生产。为了解决薄板烘干问题,技术革新促进队在党委的支持下,苦战一个多月,试制成功了自动化烘干炉,不必再靠太阳晒薄板,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大大减少了损耗。
这一系列技术革新的成功,大大激发了职工们的创造积极性,革新事迹空前增加,出现了很多先进人物。仅1958年上半年,全厂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就有二万六千多条,其中重大革新项目有二百二十项。全厂还推广了先进经验五十九件。几年来技术革新的结果,全厂已经出现了自动木板对缝机、旋皮机、调胶机、热压机、自动烘干机、万能锯等九十一台大型机器和设备。其中徐呈龙和同志们一起设计制造和经过革新的就有七十五台,占设备总数的85.9%。这样就使青岛木材综合加工厂从大部分手工操作转变为基本上是机械化生产了。
1958年全面大跃进以来,农村劳动力比较紧张,原来靠农村妇女手工加工的石棉线越来越满足不了石棉厂的需要。青岛市台东区委、石棉厂党委要徐呈龙去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厂里党总支姜书记指示他说:“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宁肯不干咱厂的活,也要帮助兄弟厂解决关键问题。”他想:经济大建设,全国一盘棋,石棉厂的困难也是我们自己的困难,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更加重要。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项光荣的任务。11月他来到了石棉厂。这个厂的领导对他的试验工作大力支持,党委派来了木匠、铁匠师傅和手工纺石棉线能手,同他一起研究、试验。这台机器先后经过二百零八次的试验,在集体研究、互相协作的情况下,在今年初试制成功了,用它纺出来的石棉线,条杆均匀,抗拉力强,石棉含量达到了79.75%,纺纱效率比手工纺纱提高了一百三十八倍,节省了从事手工纺石棉线的农村妇女劳动力二万九千七百多名,据初步统计,全年可为国家节约一百六十多万元。
今年4月以来,徐呈龙参加了团中央和团山东省委组织的青年先进经验观摩团,先后到过十四个大小城市,参观了三十多个工厂,参加了四十多次报告会和座谈会。在访问中,他学习了兄弟单位的三十八项先进经验。回厂以后,他根据具体情况已经实现了十一项。如用成都胶合板厂的土法熨斗,代替他们厂现用的电熨斗,一年可节约九千多度电。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他也把自己的点滴经验介绍给兄弟单位,先后提出了一百二十项革新建议,并亲自帮助兄弟单位实现了六十二项。
正当徐呈龙从观摩团回厂的时候,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为了向国庆节献礼,他又搞了十项革新,其中改进的自动烤干机和自动流水式胶合板烘炉,每年可以节约劳动日七千六百五十个。他还利用假日试制成功了树皮箱子,把厂内长期积存的三十多万斤树皮被利用起来。
现在,徐呈龙已经是这个厂的工程师了。


查看完整版本: [-- 革新能手徐呈龙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