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发展现代工业 改变内蒙面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11月 -> 发展现代工业 改变内蒙面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植霖 1959-11-29 00:00

发展现代工业 改变内蒙面貌

第5版()
专栏:

发展现代工业 改变内蒙面貌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杨植霖
发展现代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祖国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刘少奇同志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各少数民族要发展成为现代民族,除进行社会改革以外,根本的关键是要在他们的地区发展现代工业。”“凡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无论是中央国营工业或者是地方工业,都必须注意帮助少数民族形成自己的工人阶级,培养自己的科学技术干部和企业管理干部。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在各方面的发展才能比较快地达到现代的水平。”从内蒙古自治区十多年来的工业建设实践中,完全证实了在少数民族地区胜利地实现社会改革的同时,发展现代工业,是使少数民族发展为现代民族的根本问题。
内蒙古地区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在反动统治时期,可以算做现代工业的,几乎等于零。解放初期全部职工不过九千来人。由于工业不发达,工业产品都靠外地供给,各族人民的生活处于极端困苦的状态中,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之后,党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同时,就把如何建设自治区、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种落后状况,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了。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各兄弟地区的大力帮助下,自治区的工业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起来,初步建立了一些现代工业,从而使内蒙古自治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些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工业水平的提高,使国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1958年的大跃进,结束了内蒙古自治区不产钢铁的历史,在小土群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六个比较定型的中小型钢铁冶炼基地,成为地方钢铁工业的骨干。包钢建设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祖国最大的一号高炉已于国庆节前出铁,不久就要生产钢和钢材了。包钢的逐步投入生产,将对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钢铁工业的带动下,煤炭工业迅速发展,技术装备也在逐步提高,几个新兴的煤炭生产基地正在着手建立。机械工业除了国家在自治区兴建的两个现代化的大型机械厂以外,地方机械工业拥有各种机床和锻压设备二千余台,过去只能进行修配和制造小型农具等,现在已能生产中型和较大型的冶金、矿山、发电设备和农牧业等机械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已成为祖国最大的木材生产供应基地之一,十年间,共运出木材一千数百多万立米,有力地支援了祖国和自治区的生产建设。现在正在向综合利用的阶段发展。现代化的毛纺、皮革、乳品、肉类和粮食加工工业已经建立起来,自治区缺门的工业,如石油、化学工业等,也正在由小到大,由土到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手工业社(厂)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已有很大提高。日用工业品的生产,在品种、数量方面也有很大增长。旗、县、公社工业经过整顿还有一万数千个。这些工业有力地为农村牧区服务。由于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历史上形成的那种只产原料不产成品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人民的许多生产、生活用品能够自己加工生产了,一些特殊需要的民族用品,也已经或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交通运输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十年来,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新建了三条铁路干线和四条铁路支线及四十多条专用线,全长一千五百八十六公里。现在全区铁路通车里程共达三千四百多公里(不包括森林窄轨铁路),等于解放时的两倍。自治区直辖的九个盟市境内都有铁路通过,过去运不出来的东西,现在运出来了;死宝变成了活宝。到1958年底,全区共修建公路一万八千公里,邮电服务机构将近八百处,各个人民公社和80%以上的生产大队都可通邮,现在全区以铁路为中心的包括公路、民航、内河航运的交通运输网和邮电网已初步形成。历史上所谓交通不便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了。
蒙古民族和区内少数民族的工人阶级大批成长起来。到1958年底,全区工业、基建、交通战线上,有蒙古族和区内其它少数民族固定职工二万零四百七十二人。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不仅没有大专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也少得可怜。现在全区仅工业、交通方面就有各类专业学校二十九所,在校学生一万二千三百余人。随着民族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在各民族人民中间,工人阶级的思想影响正在逐步扩大,特别是经过1958年大办工业、大炼钢铁的运动,各民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增强了。
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改变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团结。过去蒙古人很害怕汉人进牧区勘察开矿,现在这种情况改变了。在工业建设中各族人民由于在经济生活上直接得到利益,特别是各民族工人在共同劳动中认识到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重要性,他们从切身的经济利益和共同的需要中,体会到民族之间亲密团结的必要性,从而消除了原来存在的某些思想隔阂与疑惧,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积极参加自治区的建设。
十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工业建设的经验是很多的。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加强党的领导,实行政治挂帅,走群众路线,搞技术革命等,都是做好工业建设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仅就我个人这几年在工作中的体会,谈如下几点:
(一)自治区的工业建设,必须坚决服从国家的统一计划,合乎全国一盘棋的要求。自治区是统一的祖国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治区的工业建设是从全国整体利益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而规划的。几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了这个精神,因而使得自治区的工业建设获得顺利发展。
(二)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既定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坚持执行因地制宜,重点突出,依靠群众,遍地开花的原则。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从实际出发,用两条腿走路,特别是大、中、小型企业并举,洋法生产与土法生产并举,使地方工业丰富多采地发展了起来。
(三)工业必须支援农牧业。只有发展了农牧业,才能有充足的工业原料,才会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发展工业,支援农牧业的高速度发展,也就是给工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四)交通运输事业必须相应地跟上。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交通运输就成为发展工业建设的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道路,必须是坚决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必须充分发挥群众运输工具的作用,大搞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改进运输工具。自治区在今年开展的大造车船和大搞群众性的短途运输的运动,已经收到一定效果。
(五)要坚持不懈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工业建设中的民族主义倾向。既反对不顾地区特点和民族要求,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反对在人口少的地方分布工业点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又要反对不顾实际,宁愿落后,不求前进,反对在牧区建立工业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我们不断地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根据中央在民族地区发展工业的方针,安排自治区的工业建设,因而得到各民族的拥护。
与此同时,在自治区工业建设过程中,坚决反对右倾保守思想。有些人对自治区能够迅速建立起现代工业信心不足,他们认为内蒙古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气候寒冷,民族复杂,技术缺乏,一句话:条件不好,不能发展现代工业。这就是所谓“内蒙落后论”(又叫片面的条件论)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国家和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党批驳了这种右倾保守的错误观点。因而使我区的工业建设和全国一样,每年都在大大地向前发展。
(六)加强企业管理,严格经济核算,是办好工业企业的关键。我们把反对忽视经济核算的思想作风,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问题,当作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因而几年来,自治区工业企业管理工作不断改进,产品成本逐步降低,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为国家积累了大量建设资金。今后仍然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十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很多事情只是刚刚迈开了第一步,更重要的任务还在后头。当前的任务是在继续跃进的大好形势下,继续反对右倾,鼓足干劲,进一步掀起增产节约运动的高潮,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计划任务,迎接1960年的继续跃进,为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各个民族向现代民族的行列推向前进而努力奋斗!


查看完整版本: [-- 发展现代工业 改变内蒙面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