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草原之花——新兴的工业城市海拉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11月 -> 草原之花——新兴的工业城市海拉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白皓 郭平永 1959-11-29 00:00

草原之花——新兴的工业城市海拉尔

第5版()
专栏:

草原之花
——新兴的工业城市海拉尔
本报记者 白皓 郭平永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大兴安岭伸出它绵延千余里的两只大手臂,环抱着一块大草原。拥有蒙古、汉、达斡尔、鄂温克、回、满等十余万人口的海拉尔市,就屹立在这大草原的中心。全市现在已有一百多座工厂。吐着缕缕青烟的烟囱、披着新装的厂房,使城市好像大草原上万绿丛中盛开的一朵鲜花。牧民们自豪地称它为“草原之花”。
每天清晨,在海拉尔市通向附近牧区的公路上,就出现了络绎不绝的车辆,它们在把草原各地人民公社和国营牧场出产的牛奶,运往我国目前最大的机械化乳品工厂之一的海拉尔乳品厂。秋后,正是草原上牛羊膘满肉肥的季节。这时候,在这座城市里,你可以看到彪悍的男女牧民骑着高头大马,从草原各地赶着成群的牛羊,走进海拉尔肉类联合加工厂。这座工厂每一小时就可宰杀和处理八十到一百头牛,或三百到五百只羊。
牛羊进了肉类联合加工厂,剔除肉类,扒下来的大量皮张就送进了它的近邻——大型的机械化皮革厂里去,被加工成重革、轻革、马具皮和草原上特有的各种香牛皮、蒙古靴……。
这座草原城市的工业建设,简直如奔腾在草原上的群马一样,昂首追风,一日千里。解放当初,这里只有一座破旧的发电厂和几家简陋的手工作坊,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轻重工业工厂出现了四十多座。经过1958年大跃进,工厂猛增到一百多座。不但生产丰富多彩的肉类、皮革、乳制品,而且生产钢铁、焦炭、水泥、小型发电机、机床、轴承、货船、拖轮、拖车、纸张、玻璃等。最近四年间,从海拉尔运往国内外的牛羊肉、冻鱼、医药和化工原料有三万多吨;从1949年到1958年,运往国内外的乳糖、酪胶和乳制工业品,有五百三十多万公斤。
在乳品工厂的礼堂里,我们看到附近牧民送给工厂的一首赞词。写的是:一赞有了乳品厂,出售牛奶好处多,家中零用不愁钱,提高生产喜盈盈;二赞有了乳品厂,乘坐汽车方便多,赶路探亲不怕远,亲戚团聚喜洋洋。
这首赞词道出了海拉尔市新兴的工业和附近牧民唇齿相依的关系。从前,草原虽是“牛奶之乡”,却没有乳品工厂,大量牛奶白白丢掉,而牧民们买粮米、盐、茶等生活用品,都得卖牛羊支付。解放后,牧民们迫切要求国家利用牛奶资源,于是第一座乳品厂,1950年在海拉尔诞生了。乳品厂的出现,给牧民扩大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牧民们卖牛奶的收入增加了,不用卖牛卖羊作日常开支,有力量扩大了再生产。乳品厂还贷款给牧民产奶又多又好的良种公牛,用来改良奶牛,进一步刺激了牧民经营畜牧业的积极性。海拉尔牧业机械厂也给畜牧业以支援。在最近一年多来,供给了附近牧区马拉打草机、搂草机、捆草机四百多台。现在这座工厂又生产和试制成功自动饮牛器、自动挤奶器、剪羊毛机、饲料切碎机、破雪工具等牧业机械。这些,将使草原上的畜牧业生产逐步走向机械化。
从前,草原的牛羊只能当肉食用,现在,在肉类联合加工厂里,牛羊身上已没有废物了。去了肉皮,剩下的内脏、头、蹄、骨头,以至血液、牛耳,能制成数十种医药、化工原料和其他产品,利用胆可以制出百日咳、胆酸盐、胆红色素。用脑渣、血、肺、肝渣可以制出抗生素的重要原料——蛋白质。这样一来,一头牛(或羊)的价值比原来只能吃肉、扒皮时就提高了一至二倍。过去只能制造粗糙马具的皮张,现在经过皮革工人的精心泡制,变成了柔美的面皮、底片、球皮,而且能生产香牛皮、皮靴、夹克、皮大衣,品种不下数百种。随着工业的发展,那种一瓶白酒可以换走牧民一头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一条牛可以换回一条美丽结实的提花毯,外加一双大皮靴。海拉尔已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不能加工皮货成品,只好外运原皮,再由外地调进工业品的历史。(附图片)
海拉尔乳粉厂的电动牛奶分离机
本报记者 袁汝逊摄


查看完整版本: [-- 草原之花——新兴的工业城市海拉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