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时代的风格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11月 -> 我们时代的风格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耀黎 1959-11-30 00:00

我们时代的风格

第2版()
专栏:

我们时代的风格
本报记者 刘耀黎
1956年4月30日,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致祝词时说:“先进生产者不只是要保持自己的先进,而且要努力促进别人由落后达到先进。因此,先进生产者必须用一切方法帮助和教会别人,并且不断地争取更加先进。”
当年曾参加这次会议的先进生产者、共产党员、湖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泥工刘正良,用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做出了很多先进帮助落后的生动事迹。三年多来,有十六名工人在他的帮助下赶上了先进,成为省、市和本单位的先进生产者,还有不少的个人和集体在他的帮助和影响下,生产有了显著的提高。他还曾率领着一个推广先进经验的工作队,到湖南省许多建筑工地传播了先进技术。
刘正良六年来,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从未出过安全事故,而且创造了不少先进经验和先进工具。他连续二十次被评为长沙市、湖南省和全国的先进生产者,并且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今年10月上旬,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委员会还正式宣布刘正良是长沙市的“共产主义思想风格先进标兵”,号召全市工人向刘正良学习。
从下面几件普通的事情,可以看出刘正良的思想行动怎样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
登门“送经”
“亲爱的刘正良同志:承你无私地热情地帮助,我们的烟囱工程提前十七天完成了计划,作到了多、快、好、省和安全,同时使我们学会了一套砌烟囱的先进技术。我们谨向你致以衷心的谢意。”写这封信的,是湘潭市工程公司姜南桂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
两年前,姜南桂青年突击队承担了湖南耐火材料厂的烟囱建设工程。这么高大的烟囱,他们没有修建过,但是国家交给的任务必须如期完成。这可把姜南桂队的青年们急坏了。后来他们想起长沙有个同行刘正良,不但经验丰富,而且肯帮助别人。于是,姜南桂自己赶到长沙去找刘正良。
刘正良听完姜南桂的要求,知道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在长沙说也说不清楚,就决定同姜南桂一道到湘潭工地去。
当时有人对他说:“不要去吧!我们是计件工资,请假跑去,会减少收入,还要花路费。”刘正良却严肃地说:“什么工资,什么路费,只有把烟囱工程提前完成,把先进技术传授给别人,那才是最重要的!今天的国家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国家,看到国家的财产有受损失的危险,看到自己的阶级兄弟有困难,我怎能不去呢?”
刘正良在本单位请了假,到湘潭工地,立即同姜南桂队的全队同志一起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他首先给大家上了技术课,把他经过无数困难逐步积累起来的一套砌烟囱的关键技术和诀窍,一点一滴都耐心地告诉了大家。可是工人刚到现场操作时,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刘正良就仔细教大家怎么干,并且像老师教小学生似的,非常耐心地把砌烟囱伸缩缝不能放石灰等一些小窍门,但又是很重要的技术,都指点给大家。这样,经过两天两夜的苦教苦学,一直到大家都学会了以后,刘正良才离开这个工地。
这座高耸入云的烟囱很快就建成了。知道底细的人,都称赞刘正良的共产主义风格比这座烟囱还要高。
“吊哥”成了先进生产者
今年夏天,刘正良队调到四工区时,向第三队发起了竞赛。第二天,一个瘦瘦的青年工人,双手拿着应战书,带领着三队的工人代表,敲锣打鼓来到了刘正良队。刘正良抬头一看,原来这是三年前的好朋友曹菊生。两人都没有想到在这么一个场合下相遇,激动得紧紧地握起手来。
1956年,曹菊生在刘正良领导的工段做副工,好吃懒做。有时他不穿工作服,而穿着白绸衬衣和新皮鞋上工,老是达不到定额,因此落得了“大少爷”、“吊哥”的称号。
当时,刘正良想:工段里有这样的同志,怎么能搞好生产呢?他一下工便主动地去找曹菊生一起散步,和他谈论各种各样的事情。渐渐地他们成了朋友,刘正良讲的话,曹菊生都能接受。
一天,刘正良谈到了自己苦难的过去。解放前,他没有工作,被别人骗去修马路,一路讨饭回家的情形,启发曹菊生也谈出了自己的身世:“我八岁替地主看牛,十二岁当长工,十五岁在长沙做副工。身边只有两身短衣服,铺两块木板子睡在灰棚里,起早摸黑,搞了两个月才赚了九块多钱,一个也舍不得用,全部给家里买米……。可是现在不同了,家里分了田,生活不要我负担;我每月的工资是几十元,生活大大改善了。”
“为什么过去那样苦,现在又这样好?”“过去你也劳动,为什么苦?现在你也劳动,生活为什么这样好?”刘正良一步步地启发曹菊生的阶级觉悟,并且说:“今天的幸福,是党领导我们工人阶级斗争和劳动得来的,不好好搞生产,怎么对得住党!”讲到这里,曹菊生恍然大悟,想想自己的表现,不禁羞愧得流下泪来。
曹菊生的思想开朗了,干劲也就足了。刘正良看着满心高兴,便采取两个办法继续帮助他。一方面帮助他安排好生活,订出储蓄计划;一方面不遗余力地从技术上帮助他,教他学会了砌墙和抹灰的全套先进经验。曹菊生掌握了“双手挤浆”的先进操作方法以后,工效突飞猛进,每天砌砖数量由两千多块增加到三千多、四千多、五千多块,半年内就由二级副工提高到三级泥工,并且被评为长沙市的先进生产者。由于他不断进步,已经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帮助竞赛对手得红旗
今年7月,刘正良工作队调到四工区参加中南矿冶学院的扩建工程,很快就同这个工区的第四队展开了“对口赛”。刘正良工作队负责修建工艺楼,第四队修化学楼。这两座楼房的大小几乎完全相同。两个队你追我赶,有半个月都是相持不下,分不出高低。
后来,刘正良队推广了盛灰槽、两用灰桶等三项先进经验,使用了八种先进工具,工效猛然提高一倍以上。原来的相持局面很快就改变了。
四队是个先进队,干劲很足。可是有个弱点,苦干得多,巧干不够,先进经验没有很好推广,因此慢慢地就落在后面了。当刘正良队砌到三层楼时,四队还只砌到两层,并且成了全工区的薄弱环节。
刘正良开始不安起来。他想:“我们完成了计划,夺得了红旗,四队不能完成计划,国家计划还是不能完成。”他主动提出从自己队里调十个人去支援四队。
“你们队只有七十二个人,一下能抽出十个人吗?”工地主任问他。
“支援四队,首先是我们队的责任。我们有把握做到既抽人支援四队,又超额完成任务。”刘正良坚定地回答。
副工队长王东海却沉不住气了:“我们本来人手就不够,还要调人出去,拿不到红旗怎么办?”
刘正良想了想高声地说:“竞赛难道就是为了夺红旗吗?不!我们要全面完成国家计划,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援,共同提高。因此,人一定要调,而且要挑最强的同志去支援四队!”
经刘正良这么一说,工人们都同意了。
四队增加了新的力量,先进经验和先进工具也在全队迅速推广开来。刘正良还经常到四队帮助解决推广先进经验中遇到的问题。就这样,四队的砌墙工效提高了两倍多。
刘正良队在调出十个骨干以后,马上把十六个徒工也组织起来,投入了竞赛,并且进一步普遍实行巧干,工效又提高了一倍以上。
8月底,这两个队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在欢天喜地的授奖会上,工区领导颁发了两面红旗,一面给刘正良队,一面给第四队。
刘正良队这种大公无私帮助别人的崇高行为,进一步推动了全工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深入开展。(附图片)
刘正良(右前第一人)正在进行技术操作表演 王平摄


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时代的风格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