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让协作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9年11月 -> 让协作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9-11-30 00:00

让协作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第4版()
专栏:地方报纸动态

让协作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大协作——伟大的时代精神”,这是11月18日上海解放日报一篇社论的题目。最近解放日报对协作精神宣传得比较突出,报道面逐步扩大,也比较有思想性。
11月6日,解放日报以一版显著地位,报道了上海工具厂工具车间的团员和青年工人喊出的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急行军中,决不让一个同伴掉队,共同高速跨进1960年!”在这个口号的鼓舞下,先进工人用各种办法帮助同伴赶上自己。在八十个有定额的青工中,就有五十三人高速度跨进了1960年。共青团上海市委写信赞扬他们的高尚风格,同时号召全市团员、青工学习他们的精神。接着,报纸报道了全市青工热烈响应“不让一个同伴掉队”号召的情况:先进帮后进,快手帮慢手,熟手帮生手,师傅帮徒弟;大家签订“互助合同”、“姊妹合同”、“跃进合同”;组织“青年突击队”、“共同跃进互助队”;开展“双打赛”、“三帮助”等活动。在团结互助、相互协作中,工人们发扬了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有人以自己的好车去换人家的坏车,热心帮助别人赶上自己;有人主动要求调到后进小组,帮助大家提高操作水平;有人无私地传授技术经验,同全组同志并肩跨进1960年……
正当“不让一个同伴掉队”的运动在全市广泛开展的时候,解放日报又报道了普陀区机器翻砂行业十七个工厂提出的另一个口号:“在为提前和超额完成今年国家计划的进军中,不让一个兄弟厂掉队”。这同样是一个充满共产主义协作精神的豪迈口号。报纸向读者介绍了这十七个工厂相互帮助、携手前进的生动事例。科铸铁工厂生产木辊机,过去因为协作厂的铸件不能及时供应,经常完不成计划。顾金记翻砂厂工人把这家兄弟厂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尽管本身任务很重,还是抽出人力专门为科铸厂搞铸件,帮助他们完成了国家计划。上海活塞环厂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产品质量一直不能提高,老是完不成任务。在提出“不让一个兄弟厂掉队”的口号后,几个兄弟厂派了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一起去“会诊”,帮助他们攻下了质量关,于是产量节节上升,9、10两月都完成了计划,这两个月的产量等于过去七个月的总和。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协作就是力量”的真理。报纸在刊出这条消息的同时和以后,还发表了这个口号在普陀区橡胶、食品、医药、针织等行业得到热烈反应,中共普陀区委有领导有计划地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发展协作关系,以及蓬莱区轻工联合行业各厂互相支援、连续五个月实现“满堂红”等报道。
解放日报对于“不让一个同伴掉队”和“不让一个兄弟厂掉队”这两个口号所集中表达的工人阶级共产主义协作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报纸先后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和社论。社论中说:“整体观念、全局思想、共产主义大协作,这是我们时代的精神、时代的特色,是与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观念形态、上层建筑。”社论又说,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发扬得够不够,已成为衡量每个企业政治帅旗举得高不高、衡量每个同志阶级觉悟高不高的重要尺度之一。解放日报的一些报道,不仅写出了实行协作对生产的推动作用,而且写出了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
最近解放日报又报道了上海铸锻工业职工提出的“不让一个机件拖后腿,保证每台机器成套”的口号,以及他们为实现这个口号开展的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个口号同样体现了整体思想。报纸对这件事也发表了评论,认为这个口号必将迅速得到全市机械工人的热烈响应。同时指出,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具有全局观点,以高度的建设社会主义责任感来对待自己所生产的每一个机件,及时完成任务,只能提前,不能拖后。报纸批评了那种只注意完成产值和主要产品的计划,而对与外厂协作的配件生产抓得不紧的现象。


查看完整版本: [-- 让协作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