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印度人民的声音——新德里世界农业博览会中国馆见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01月 -> 印度人民的声音——新德里世界农业博览会中国馆见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屠培林 1960-01-29 00:00

印度人民的声音——新德里世界农业博览会中国馆见闻

第3版()
专栏:

印度人民的声音
——新德里世界农业博览会中国馆见闻
本报记者 屠培林
去年12月11日在新德里开幕的世界农业博览会,除了印度中央政府和各省邦所设的展览馆外,苏联、中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蒙古、缅甸、伊拉克、阿富汗、锡兰、伊朗和美国等十二个国家,也应邀参加了展出。中国馆的展出面积达七万多平方英尺,是这次博览会中最大的展览馆之一。从开幕以来,印度各阶层人民每天都川流不息地涌向中国馆来。到现在还不过一个半月的时间,中国馆已经接待了一百万以上的参观者。逢到星期日和假日的时候,中国馆每分钟要接待一、二百参观者。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人民院议长阿延加尔以及印度中央政府的许多部长、议员和省邦的高级官员也都来参观了中国馆。不论是从遥远的阿萨姆或南印度马德拉斯来的农民,还是从加尔各答、孟买和比哈尔来的农业科学研究人员,或是德里的职员、青年学生和市民,他们都非常关切地想知道新中国的人民公社和经济建设情况,了解中国农业生产的跃进成就和具体增产经验。
人们从展览馆中了解到了他们想知道的东西。大幅的照片、图表、电动模型和丰富的实物,系统地向参观者介绍了新中国十年来农业生产建设的成就,以及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和人民公社工业等发展情况。中国展览馆中的水稻、小麦、杂粮、畜牧等方面的专家和四川省新繁县新民人民公社社长罗世发、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社长陈丙寅、河北省定县韩家洼人民公社社长马宝山和上海市彭浦人民公社谈桥生产队的周小妹,每天都在展览馆里热情地接待观众,并解答人们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还同印度农民和专家相互交流农业生产上的经验。印度朋友对当前我国农业增产的法宝——农业“八字宪法”和人民公社的介绍,感到极大的兴趣。他们怀着惊奇而又感动的神情,倾听着中国怎样解决粮食问题和什么叫吃饭不要钱。在展览馆里高大而结实累累的棉株,穗大的水稻、小麦和玉米、抬头仰望有三人高的高粱……以及说明兴修水利、绿化造林、改造洼地、引水上山、保持水土和发展农村水电站等各种各样的电动模型前面……经常围满了密密层层的参观人群。他们拿着纸笔认真地记下讲解员的说明,并详细地抄录了说明牌上的具体增产措施。每天还有很多很多参观者向中国馆索取良种和技术资料。虽然现在新德里晚上的天气也相当冷,但中国馆的露天电影场上却每晚都挤满了观众。
展览馆的室外广场上陈列着中国制的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载重汽车和排灌工具。一群从旁遮普来的老年农民,询问站在联合收割机驾驶台上的北京农业机械厂工人高凤祥说:“这些大农具是不是地主的?”当他们听说不是地主的,在中国很多人民公社都置有这样的大农具时,他们惊奇的连声说:“阿恰!”“阿恰!”(好!)新中国农民自己创造的各种小型农具,是这次世界农业博览会的特色之一。不论是印度的农民还是农业技术人员,看到这些农具后,无不喜爱地连声称赞。他们认为,这些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而又能大大减轻体力劳动的小型农具,对今天的印度最实用。在一架木制的和一架铁制的水稻插秧机旁边,经常围满人群,有些人还把这种农具描绘下图样和拍成照片。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记者也跑来这里拍照,他们不能不佩服新中国农民的智慧和创造性。有些西方记者却想从展出的解放牌汽车和东方红牌拖拉机上寻找他们需要的报道题材,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前来仔细观察它们的机件、仪表和轮胎……企图能搜罗到一星半点证据来证明中国人民今天还没有能力制造出这种东西。但他们一再往返,结果只能是枉费心机而已。
中国展览馆在新德里的展出,不仅使中国人民同印度人民能有机会交流许多农业技术经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并巩固和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前来中国馆参观的印度人民,每天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下了许多许多他们心里要说的话。他们为自己邻邦的建设成就而高兴,他们也倾诉了对中国人民真挚的友情。他们说在中国馆看到了“伟大的奇迹”、“惊人的成就”和“自力更生的范例”。他们赞扬中国是“人类前进的一个光辉榜样”,是“亚洲的光荣”。有的观众说:“我已经来这个馆看了八遍,但仍不满足”,“非常感谢中国兄弟,你们给我们指出了提高农业产量的秘诀”。一位从拉贾斯坦来的鬓发已白的老人更朴实而虔诚地写道:“我祈告上帝,让毛泽东先生长寿,身体健康。他使中国人民得到了自由,他带给中国共产党这个名字以很高的威望!”很多印度参观者还常常要求中国人给他们签名和一起拍照,在留言簿上向中国人民祝贺新年,甚至留下自己的地址要求交往通信。一位加尔各答黄麻研究所的研究员同我国水稻专家颜济交谈了农业生产上的问题后,要求颜济在今后路经加尔各答时,一定先写信告诉他,以便他能前往迎接并陪同到各处参观。新德里普沙农业研究院还特地邀请颜济去他们那里作了一次关于中国长江流域双季稻的栽培和多熟制的专题讲演。
这就是今天印度人民对新中国的评价和对中国人民要说的话。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别的。我们统计了一下,中国馆开幕头二十天中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的全部四千四百条意见,其中绝大多数是赞扬中国展览馆和新中国的建设成就的。
早在中国馆筹建期间,印度广大人民,特别是印度工人就对中国人民表示了十分友好的态度。他们对中国馆积极加以支持。中国馆动手最晚,筹备时间十分仓促。加尔各答的码头工人在运送中国展览品的船只到达港口时,就以最快的速度帮助起卸,以便能迅速运往新德里。他们都为第一次见到中国自制的农业机械感到高兴。德里的建筑工人紧接着在短短的日子里,又帮助把一座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展览馆修建装饰起来,使中国馆能如期开幕。
但是,印度的反动分子不喜欢看到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通过这次展览会得到发展。在世界农业博览会举行开幕式以前,发生了一些对中国馆投掷石头的事件。反动分子还一再在中国展览馆内进行破坏活动。这引起了许多印度观众的不满,他们指责和要求制止这种破坏活动。在观众留言簿上,人们可以看到对那些敌视中国的意见的针锋相对的回击。例如,去年12月27日,有一位署名“一个记者”的观众,紧接在两条咒骂中国的意见后面写道:“当我看了这些意见后,我很惊奇,也很惭愧。一个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的国家和人民,就像展览馆内展出的那样,需要我们曾受过帝国主义残酷压迫的印度人民的更多同情和更好的对待。在这里这样描写一个正在从事建设的国家是不适当的。我相信和希望友好的中国人民不会理睬这些。让我们这两个亚洲伟大国家之间的古老友谊得到恢复,让帝国主义死亡!”
世界农业博览会现在还在新德里继续举行。中国展览馆门前上空并排高高飘悬着中印两国的国旗,敞开着的中国宫殿式的朱红大门每天继续在接待着我们邻邦印度的人民。许多印度人把在新德里的这个中国馆比喻是“印中友谊的象征”。每天,当川流不息的人群进进出出中国馆的大厅时,每个人都特别注意到高悬在面前的两幅巨大的尼赫鲁总理和周恩来总理合影的照片,这边一幅是北京市民夹道欢迎尼赫鲁总理去中国访问的盛况,那边一幅是周恩来总理抵达新德里机场时,印度人民给他献上了花环。印度朋友们在留言簿上热情地写道:“尽管人们关于我们这两个伟大国家的关系在说些什么,我觉得印度和中国的团结关系是一个基石,在这上面才能有亚洲的团结和世界的和平”。
“印度中国是兄弟,让我们永远像兄弟姊妹般地相处吧!”印度人民发自衷心的这一祝愿,无疑的,也是六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希望。(附图片)
中国馆外景
中国馆展出的“东方红”拖拉机很受观众欢迎
 新华社记者 高梁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印度人民的声音——新德里世界农业博览会中国馆见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