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高速度的道路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03月 -> 在高速度的道路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于雅玲 1960-03-20 00:00

在高速度的道路上

第6版()
专栏:厂报编辑手记

在高速度的道路上
于雅玲
号角响了以后
这些天来,厂报的版面好像变得小了许多似的,每天成版的时候,都觉着还有许多应当上报的新闻没有上报。每天,我们厂里要出现多少新的创造啊!每一个创造,都和“提前”这个字眼紧密相连。
全厂几十个安装小组组成了一个前赶后追,错纵复杂的交叉施工网,有安装条件的,在日夜猛追猛赶,没有安装条件的,就千方百计地开动着脑筋,创造提前安装的条件。管道安装工作加快了,法兰垫圈跟不上安装需要了,工艺管安装队第二小组的工人们就大胆地在德国钻床上添了一只爪形旋割刀,把手工剪法兰垫圈变成了机械旋割,工效立刻提高四十八倍,满足了生产需要。用钢锯锯铅管效率低又费锯条,电工们就创造出一种无齿电锯,把锯铅管的效率提高了二十九倍。要和时间争效率,老工人田庆德嫌电锯切铁也太慢,想出了用冲床切铁的新办法,把每分钟切九根铁的效率提高到四十根。新的创造一个连着一个,真像工人们描绘的一样:“工艺队,英雄多,奇迹一个连一个;饭前还是新鲜事,饭后已成过时货!”
全厂三千多职工都在谛听着党的前进号声,党的思想一经群众接受,就成了创造、革新、高速度建厂的动力。
洋土结合破头关
按照原来的施工进度不行了。要提前部分投入生产,就必须提前把原液车间的老成鼓安装起来,没有它就不能生产制造人造丝的主要原料——粘胶。安装老成鼓是提前投入生产遇到的第一道关口。
但是,老成鼓身长二十六米,直径三米多,重量近一百吨,原设计是要用两台巨型塔式起重机吊装到二十多米的高楼上去的。要提前安装,吊装设备又没有,怎么办呢?吊装工人说:“横竖是吊装呗!没有洋设备,咱来个洋土结合不行?几个小的加在一起吊大的不行?”
他们大伙凑在一块合计了半天,先搞了个模型试验,然后就用两台只有三吨能力的卷扬机加上一些粗木杆子吊装,用钢板抹上油做自动滑送器,虽然卷扬机吊装老成鼓时呜呜地直喘气,可是终于把老成鼓吊装上去了,保证了提供生产时需要的粘胶。
老成鼓吊装成功的消息立刻飞遍全厂,人们都为突破这道难关感到振奋:“到底‘两条腿走路’快,要靠一条腿,还得让老成鼓在地下躺着呢!”
叫复杂的变简单
刚上班,团委会小谢说:“钣金组出了新闻。”我带上本子就往钣金组工地走。我知道他们这个月任务挺紧,全组总共只有二千九百多个工时,要使白铁管风道制作任务赶在前面,为空气调节安装工作创造条件,他们必须完成五千多个工时的任务。可是,做白铁管弯边工作是个细活,过去都是技工用木鎯头一下下地敲打出来。他们组和全厂一样,技工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徒工,八百多米风道要用一千三百多张白铁皮,光靠几个技工,得花多少时日?
到了工地,可真叫人乐了。小组长卢金恺正拿着一张铁皮往一架小机器里喂,只听见“哗啦”一声,一道整齐的铁皮边早就弯出来了,总共只花了三分钟。
这确实是条好新闻,它是我们全厂职工力争高速度的缩影。我们的工厂从建设到生产就是沿着这条道路走过来的。


查看完整版本: [-- 在高速度的道路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