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于非暗工笔花鸟选集”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03月 -> “于非暗工笔花鸟选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沈鹏 1960-03-20 00:00

“于非暗工笔花鸟选集”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于非暗工笔花鸟选集”
沈鹏
于非暗先生的工笔花鸟画曾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人民美术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于非暗工笔花鸟选集”,精印了作者生前的三十余幅代表作品。这对许多后学者或是喜欢于非暗先生的绘画艺术的读者都是非常有益的。
于非暗自幼喜欢养花鸟虫鱼,二十三四岁时在业余从一位民间画师学习绘画,最初学的是写意花鸟和山水画,到四十六岁才开始学工笔花鸟。当时适逢故宫开放,给予他很好的学习机会。从明末的陈老莲,上溯两宋五代,如黄鉴、黄居宷、崔白、赵昌、赵佶诸家的作品,他都作过极其细致的研究,并用很大的功夫临摹。但是在解放前,他的许多创作还很难说有什么革新,创作思想没有解放,追求的多是古人的笔情墨趣。正如于非暗先生自己说的,在笔墨至上,淡雅是尚,轻视院体画,轻视民间画的环境里,要创作新的花鸟画,这真是不太容易的事。解放后,新的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启发他大胆创作。这样,过去学到的古人笔墨,才真正得以继承和发展;数十年间对花卉草虫的丰富体验,也才得以运用到创作上来,作到了“以造化为师”。可以说,只是在解放以后,于非暗的艺术才逐渐臻于妙境。这本选集里的作品,绝大部分是1949年以后所作,便有力地说明了这个事实。
工笔画由于刻划细致,容易流于僵硬呆板,或因工力不足而失于柔弱,总之是不免求其形而失其神。齐白石老先生深知此中三昧,他说过:“大墨笔之画,难得形似;纤细墨笔之画,难得神似。”于非暗的画就没有这个毛病。他常以“形神兼到”作为自己创作的要求,并在取材构思上,还能“时出新意”。例如选集里的“玉兰黄鹂”、“红杏山鹧”等,都是早已受到读者欢迎的佳作。好鸟枝头,春意盎然,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看了令人振奋。在设色上,他吸收了民间绘画的长处,浓重艳丽,装饰性很强,这些花鸟画,没有在题词取材上别出心裁,却透过“活色生香”的形象,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健康的美感。


查看完整版本: [-- “于非暗工笔花鸟选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