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千斤蜂群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03月 -> 千斤蜂群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屠正峰 1960-03-21 00:00

千斤蜂群

第3版()
专栏:浙江通讯

千斤蜂群
本报记者 屠正峰
浙江省桐庐县窄溪人民公社养蜂生产队高产试验组,去年早春核定的十群蜂(每群十框),在七个月中(3月至9月)共产商品蜜一万四千一百多斤,平均每群蜂繁殖了六倍,产蜜一千四百一十多斤,产蜡十八斤。获得了蜂、蜜、蜡三高产。
“合作化”
蜂王多,产卵就多,蜂多群势强,强群采蜜,蜡也就多。但怎样实现呢?养蜂员江小毛虽然干劲足,有多年的养蜂经验,但是他的文化水平不高,许多科学的养蜂文献看不懂;在养蜂员徐北成(高中学生)的合作下,他们学习了苏联和国内的各种养蜂的先进经验,并且编写出“蜂群管理要点”,使科学管理蜂群更具体化了。
怎样使蜂王多产卵?他们在早春就注意加强蜂群保温,加速了蜂群的提前繁殖。为了育好蜂王,采取了勤奖饲和两次移虫的育王方法,因而当浙江地区还在寒流侵袭的时候,育王的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在流蜜期,为了加速蜜蜂的繁殖,他们组织强群采蜜。在早春2月,就开始把全场十群蜂以两群或三群为一组地组织起来。三群蜜蜂的分工是这样的:用蜜蜂最多的双王强群为甲群,以采蜜为主;蜜蜂较多的单王强群为乙群,以繁殖为主。丙群较弱,采取抽出没有蜜蜂附着的卵脾,放到蜂多巢温较高的甲群去孵化,这样增加了甲群的新蜂,促使采蜜蜂增多。另一方面在丙群抽出子脾后,补进巢脾,也进一步发挥了蜂王产卵的积极性。由于丙群只产卵,不负孵化幼蜂的工作,使丙群不因工蜂衰老死亡而减弱群势,又在甲群抽出孵化到即将揭盖出房的蛹脾来补助丙群,使甲丙两群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都迅速地发展起来。
通过组织起来,使蜜蜂分工协作,大大地发挥了蜂群繁殖和生产蜜、蜡的能力,达到了全年强群足食,期期蜂增殖,季季蜜丰收。
“追花夺蜜”
要使蜂、蜜、蜡三高产,首先要有充足的蜜源条件。江小毛在大家欢度春节的时候,就背起旅行包到各地去调查蜜源。过去的养蜂员,在调查蜜源和安排放蜂地点时,首先考虑的是,那里对自己生活方便不方便,其次才考虑蜜源足不足的问题。“要高产,怕辛苦,这那行!”江小毛像是在责备自己似的提醒自己,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利用平原,而且平原也只沿交通要道放牧蜜蜂的习惯。他决心要做到面向山区,深入平原,散放蜂群来提高采蜜量。江小毛就这样地深入各地,向当地群众了解作物播种情况;然后,把这些情况归纳起来安排全年蜜蜂转地放牧的计划。他在放牧蜜蜂时,还特别注意抓住季计划,准确地掌握作物开花和流蜜时间,做到一环扣一环,源源不断地做到蜂不离花。例如在新登万市芙源坞放蜂采集乌桕花时,江小毛等同志首先在这个山坞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山上山下乌桕林很分散,花开也不一致。朝南、向阳的乌桕树,桕花已盛开;朝北、日照较差的乌桕树,桕花正含苞待放。他们决定“散放蜂群”,将原来一个场分成七个场。并且还从桕花流蜜较早的山谷口逐渐转移到流蜜较晚的谷底,延长了采蜜期,促使了蜂、蜜、蜡的增产。
注:一框,即一张“巢础”,是六千个六角形相连在一起的蜂房基地。蜜蜂只要在这人工压制的“巢础”上分泌蜂蜡,把基础加高就成了蜂房,即“巢脾”。蜂王在巢脾上产卵,带有卵的脾叫子脾,子脾又分称为卵脾、幼虫脾和封盖蛹脾。


查看完整版本: [-- 千斤蜂群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