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造林改变了电白县的面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03月 -> 造林改变了电白县的面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占鳌 1960-03-23 00:00

造林改变了电白县的面貌

第3版()
专栏:

造林改变了电白县的面貌
中共电白县委第一书记 王占鳌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广东省电白县几年来不断开展大规模造林运动,现在全县基本实现了绿化。几年来,电白县一共造林一百六十五万亩,相当解放前造林面积的一百一十三倍。88%以上的荒山、荒地都已长起了丛丛的树木。全县一千公里公路两旁,都栽上三至五行大树,其中三百公里公路两旁种上了竹林、果树各二行。全县大小河流九十五条,有七百二十二公里河岸形成了竹林带。一百零一公里海岸线营造了防护林带。博贺和南海两个半岛四十公里海岸线实现了“四带”(林带、竹带、果树带、红树带)。各人民公社普遍建立起百果园,共种下果树九万四千多亩。
天雨未晴土先干,
夏日太阳旱煞人;
风来沙尘蔽天日,
大好良田变沙岗。
这首旧社会流传在电白县的歌谣,正是这个县过去自然面貌的真实写照。电白县地处干旱的鉴江平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解放前夕,全县三百一十八万亩土地中,种有树木的面积只有二万一千亩;中部丘陵地区,尽是崩山烂岭,草木不长,赤地黄土,满目荒凉;南部沿海,是一片白茫茫的沙滩,春秋冬季风沙蔽日,夏季荒沙烫脚,行人绝迹,台风一来,人畜生命难保。由于林木稀少,水利失修,农业生产水平很低,人民生活极端穷苦。
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电白县广大人民对于彻底改造自然面貌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是,由于解放前反动统治所造成的极端贫困和落后状况,部分人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情绪。当造林运动开始时,沿海有些人说,沙滩造林树木活不了;丘陵地区有些人说,崩岭瘦地种树长不起来;山区有些人说,人手少造林缺劳力,等等。一句话,造林绿化别的地方办得到,在电白县办不到。为了清除这些思想障碍,我们在群众中进行了大动员、大宣传、大辩论,做好思想发动工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典型,树立旗帜,使运动由点到面展开。
1954年,县委在博贺海滩搞营造防护林带的试点,当时许多人认为搞不成。第一次试种也真的失败了。这时,很多人没信心,只有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在党的支持下,坚持搞下去。我们总结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在同年秋天又进行第二次试种。这次我们改进了种植技术,采取培客土、施肥料、勤浇水的办法,终于获得成功。这使人们确信“事在人为”的真理,人们从这里树立了信心,并依靠互助合作组织的集体力量,向海滩全面大进军。
博贺镇是个渔港,男人出海,造林任务就落在妇女肩上。本来,沙滩造林已经是够困难了,而又要几千年来从没有农业劳动习惯的渔民妇女去造林,这真是难上加难。她们没有工具,就拿锅铲挖穴,用螺壳浇水,用水桶挑泥。有些人手掌磨起了血泡,有些人脚底给烫肿了,可是一声不响,擦上一点红汞水,手帕一包,又干起来。为了给树苗下足基肥,在突击积肥运动中,正当寒流侵袭,女共产党员陈娇第一个带头跳下水塘。跟着,群众也脱下棉衣,争先恐后的跳下去。在博贺这块沙滩上,英雄的人们以忘我劳动,用勤劳的双手,终于建成了一条长达二十多公里的防护林带。现在沿海一片青葱,林带里面浓阴蔽天,鸟啼不绝;林带外边,新修的池塘水波荡漾。昔日一片白茫茫沙滩,如今已变成景色宜人的海滨公园了。
博贺海滩造林的成功,吹响了向大自然全面进军的号角。人们都懂得,要根本改变电白县荒凉贫困的面貌,主要措施是造林和兴修水利。电白县委根据三种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针:在山区多种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扩大农林间种,作物上山;在沿海地区,采取因害设防,先易后难,由点到面,联点成带的办法营造防护林带;在丘陵地区,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相应地种各种林木。县委的决定获得全体人民的热烈拥护。1956年,在毛主席关于“十二年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造林运动更是波澜壮阔的开展起来。由于人们亲身受到造林的好处,群众植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造林运动的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常年准备,逢雨突击,四季造林”已经成为群众自觉遵守的制度。在每次大突击的日子里,总是党政军民总动员,领导干部和群众一起拿起锄头,背上口粮,带上锅碗,挑起树苗,浩浩荡荡的奔赴沙滩山野,到处是植树造林的人山人海。
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建立,1958年和1959年,绿化运动走上一个新的阶段。这两年造林的规模之大空前未有,每年都掀起为时四十天到五十天的造林绿化高潮,投入造林绿化运动达二、三百万人次。电白县在造林运动中实行保种、保活、保长的“三保”办法,因此做到了育好苗,开大穴,淋足水,施足肥料。在公路和崩岭、瘦地造林时,开穴三尺深、三尺宽,每株下基肥一至二担。运动中全民种,常年专业队管理,因此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与此同时,我们还贯彻了突击造林、长年护林,造林护林并重的方针,并开展了分片管理、包干到底的群众性护林运动。
几年来造林运动使全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北部山区,荒山变成了山青水秀、茂林修竹的万宝山了。全县有五十万亩荒山变成农、林、畜牧区,漫山遍野长满了林木和果树,不仅绿化了荒山,美化了环境,而且开辟了一个发展副业生产、增加收入的门路。在中部丘陵地区,由于崩山烂岭造了林,控制了山洪,保持了水土。全县已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三百零五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8%,保护农田九万一千亩。在这些地区,日下暴雨三百毫米也能保证水不下山、泥不出沟,保障了农田丰收。在沿海沙滩上,像屏风一样的防护林带,已控制了风沙,保护了农田和村庄,大大减少了台风的威胁。林网内有一万多亩沙滩可以种杂粮,四千多亩田由单造改双造,农田年年丰收。
造林的结果,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改变了山河面貌,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人们从屈服于自然的奴隶状态下解放出来,敢于做大自然的主人,敢于向大自然发号施令。几年来,尽管碰到多种多样的自然灾害,但广大干部群众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定能战胜任何灾害的;而事实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各种灾害,获得连年大丰收。目前,全县人民正在基本绿化的基础上,朝着大地园林化的方向大步前进。(附图片)
电白县水东公路两旁,生长着稠密的树木 姜降摄


查看完整版本: [-- 造林改变了电白县的面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