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绿洲上的珍珠——喀什噶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03月 -> 绿洲上的珍珠——喀什噶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梁明达 1960-03-27 00:00

绿洲上的珍珠——喀什噶尔

第6版()
专栏:

绿洲上的珍珠——喀什噶尔
本报记者 梁明达
喀什噶尔河从帕米尔高原滚滚泻向山下平坦的绿洲,它滋养着绿洲上千里沃野,环抱着绿洲上的珍珠——喀什噶尔古城。
初到喀什噶尔城的人,都会觉得它像一座新兴的边疆城市。而旧地重游的人,却已无法辨认昔日的模样。大街上过去低矮、破烂的房屋和狭窄的巷道,已经没有一点影子。四条新型的大街,组成一个整齐的“十字”,大街两旁,银白色和浅蓝色相间的雕有维吾尔传统图案的新型砖房一座连一座,人行道旁新栽的杨柳成行。街道上身着各色春装的维吾尔族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民警站在十字路口,指挥着来往奔驰的公共汽车、小汽车和大卡车。一个世居在喀什噶尔的维吾尔族老人告诉我们,就是这个十字路口,四年前还是烂泥坑。如今这里林立着宏伟的三层百货大楼、人民饭店、电影院、新华书店、图书馆……,成为最热闹的地方。去年一年,全市新兴的建筑物面积共达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九平方米,比解放前六十五年建筑面积总和还要多。短短几年,喀什的人口已从四万多人增加到十四万多人。
我们到喀什时,正逢巴札天,来自郊区农村身穿彩裙和夹袢的维吾尔族男女如同过节。各商店橱窗里除堆放琳琅满目的衣料和日用百货外,还陈列着银镶缕花的小刀和美丽玲珑的维族花帽、皮靴,供顾客选购。赶巴札,这个世代相沿定期交换土副产品的习俗,至今仍然保持。3月10日是个普通的巴札天,这天的交易额比往年增加一倍以上。
喀什市以生产精致的维族花帽、民间乐器、皮鞋驰名全疆,产品行销天山南北,经营历史已有好几百年。但在解放前,这传统性的手工艺品销路濒于绝境,许多手工业工人失业。近几年来,他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品才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且销路很大,全喀什市共有三千八百人从事花帽的生产。在不到一尺的布面上,维吾尔族艺人表现了他们卓越的才能。有刺绣、有编织、有挑花,竟可做出二百七十种不同花色图案的小帽。同花帽工厂为邻的是乐器厂,这里集中了喀什一带优秀的能工巧匠,为喜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民生产各种乐器,他们制造的热瓦甫、独他、弹波尔等维吾尔族传统乐器,常常供不应求。
变化最大的还是现代工业的成长。这个在解放前连一架现代机器也找不到的消费城市,现在郊区出现了一片一片白色厂房,立起高耸的烟囱。这里有机械制造、发电、冶炼、水泥、印刷等二十五个现代化和半机械化工厂,塔里木盆地第一座拥有八万纱锭的纺织厂正在南郊紧张施工,其中三万锭初秋投入生产后,南疆各族人民就能穿上用自己生产的棉花织成的各色花布。从1959年以后,这里已能生产出重型龙门刨床,万能铣床和全套小型高炉设备。去年,全喀什噶尔市生产资料的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34.2%,今年头两个月,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24.5%。世世代代没有见过机器的维吾尔人,今天已操纵着现代化的车床和发电机。(附图片)
喀什新建起的一条新型街道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查看完整版本: [-- 绿洲上的珍珠——喀什噶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