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珠穆朗玛山中的日日夜夜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05月 -> 珠穆朗玛山中的日日夜夜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郭超人 1960-05-30 00:00

珠穆朗玛山中的日日夜夜

第8版()
专栏:

珠穆朗玛山中的日日夜夜
郭超人
冰峰雪塔间
山脚下,岩石旁,河谷里,峰岭间,到处是高耸的森林般的冰峰雪塔。有些像尖削的宝塔,高插天空;有些像婆娑的古树,伸展着枝桠;有些像巍峨的宫殿,分布着整齐的亭台门户;有些像汹猛的瀑布,一泻万丈。但它们都像水晶一样透明,像银子一样洁白,像波涛一样闪耀光辉,像宝石一样绚丽多彩。
这是在漫长的年代形成的珠穆朗玛峰奇异的冰雪世界。
在这里,你看不到那活跃奔跑的喜马拉雅野羊群,也听不到那高翔的云雀的鸣叫。没有树木,甚至连那紧贴在石缝里的藓苔和野草也找不到。长达数十里的狭谷里,除了茫茫的冰雪和令人难忍的严寒,看不到别的东西。
今天,中国的登山运动员们就在这里的冰坡上,支撑起一座座银灰色的帐篷,建立了整整齐齐的帐篷“村落”。在两座冰柱中间,两根帐篷杆上系着鲜艳的红绸,构成了帐篷村落的彩门。巨大的岩石上,贴着醒目的标语:“欢迎你们,登山英雄们!”
在登山运动员还没有开始进行高山适应性行军以前,大本营的后勤工作人员就不辞劳苦,在珠穆朗玛峰的丛山峻岭间,建立了许多座帐篷营地,储备着充足的食品和燃料,为登山运动员们创造了舒适的休息环境。
登山运动员们感激地把营地称作“高山饭店”。
每当登山队员们踏雪蹬冰,走完了一天的行程以后,人们就可以在帐篷里点起汽油火炉,从“仓库”里领到特制的干燥饭,成都的鸡蛋挂面,内蒙古的炼乳,拉萨的牛羊肉,北京的鸡蛋和酱菜,全国各地出产的各种食品罐头和水果罐头,凭各人的喜爱,做出美味的南方米饭和北方的水饺。
在每座高山营地上,都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登山队员们亲热地把他们叫作“经理”。
在拔海五千九百米的营地上,担任“经理”的是一个朝气勃勃的青年人、北京地质学院四年级学生纪克诚。怀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几年来,纪克诚同登山队员们一起到过许多座山岭,为国家找宝藏。现在,他又在珠穆朗玛山中“安家落户”,一方面为登山队员们服务,一方面利用空闲时间攀岩走壁,探测这座山峰的秘密。
现在,在纪克诚的登山背包里,装满了珠穆朗玛山坡上多种多样的岩石和矿产标本;在他枕头边的笔记本上,记下了他对珠穆朗玛峰观测和考察的结果。
无论是在晴朗的清晨,还是在风雪的深夜,纪克诚都要住在这深山的低矮帐篷里,听冰川的暴裂和风雪的咆哮。但是,纪克诚并不感到孤单,也不寂寞,虽然这山谷里异样的荒凉,但他正紧紧地与祖国人民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事业里。
红色救急包
在滚石垒垒的峭壁上,在四顾无边的雪地里,在险陡的冰崩地带,在深邃的冰裂缝旁边,无论登山队员们走到哪里,青年医生吴永生就背着红色救急包跟到哪里。
吴永生是我国一所医科大学里的教师,他的身体并不很好,但为了保证登山队员们的健康,两年来,他背着药包,扶着冰镐,与登山运动员们一道,出入在祖国高山地带。在每次行军途中,吴永生一会儿走到队伍的前列,一会儿又留在队伍的后边。他一面抹掉满脸的汗水,一面喘着气为队员们治病。别人问他:“累吗?老吴!”他总是谦和地笑着说:“没啥!没啥!”
当队伍在营地休息下来,别人在喝茶吃饭的时候,吴永生却背着药包从这个帐篷出来,又走到那个帐篷里去。他挨个儿询问队员们在高山上的反应,为他们检查内脏、测量体温和脉搏。别人问他:“饿吗?老吴!”他仍然笑着说:“没啥!”
有一次,吴永生跟随登山运动员们出发到拔海七千米以上的北坳冰坡顶部去,正遇着一场少有的大风雪。由于长时间的高山行军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吴永生感到剧烈的头疼和恶心,但是,他仍背着药包,踩着绳梯,往六、七十度的冰坡顶端攀去。绳梯在空中摇晃着,他的眼前朦胧一片,他的双腿软弱而颤抖,他的双臂麻木而疼痛。有好几次,他真想停下来,哪怕就在冰坡上躺一躺也好啊。但当他望见登山队员们正在他前面顶着风雪前进时,他想:我是医生,我要保护同志们的健康,我怎么能抛开他们不管?不!一定要上去,上去!他终于与登山队员们一道到达北坳。
吴永生不仅为登山队员们治病,同时还认真地进行着高山生理和医疗的调查研究工作,准备为祖国医学界整理出一套比较完整的高山生理和医疗的经验。这个刻苦耐劳的青年医生,受到了全体登山队员们的爱戴。不管冰山多么险陡,也不管天气多么恶劣,只要这个红色的救急包出现在登山队员的行列中,人们就感到安全和力量。
党的光芒
这是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拔海七千六百米的高山营地上。
夜色深沉,风雪呼啸。
强劲的西南风在积雪皑皑的小坡上旋转着,冰渣和粒雪像暴雨一样在空中翻荡。
登山队员们经过白天十几个小时的行军,傍晚来到了这座营地,极度的疲劳使他们早就钻进了帐篷安睡了。
但是,在营地中间的一座高山帐篷里却灯光明亮。登山队党委会正在举行会议。
会议由党委书记史占春主持,坐在帐篷两角的还有党委副书记王凤桐,党委委员许竞和其他应邀参加的登山队员。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批准登山队员张俊岩同志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张俊岩是登山队的运输队长,就他的体力和高山适应的能力看,他完全可登上珠穆朗玛顶峰。但由于工作需要,党委会决定他带领运输队员为主力队员运送物资,担负起十分重要但却是默默无闻的任务。两个月来,张俊岩领导运输队员卧冰饮雪,冒着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攀登在珠穆朗玛峰的丛山峻岭间。头痛等高山反应不能阻止张俊岩前进的脚步,他仍然走在队伍的最前列。经过几次艰苦的行军,张俊岩和运输队员们一道,在预定的时间里,把突击主峰需用的全部高山物资胜利地运送到预定的高山营地,保证了登山队夺取主峰的战斗能够胜利地进行。
今天,刚好张俊岩同志的预备期满,党委会决定就在紧张而艰难的行军途中,挤出时间讨论和批准他转为正式党员,作为对张俊岩同志模范行为的表彰。
现在,张俊岩——这个身材高大的青年人,坐在帐篷正中严肃地向党组织汇报他在预备期中的思想和表现,请求党组织对他进行审查。
帐篷外的夜空中风声震耳,但帐篷内张俊岩的声音激动、庄严而宏亮。
参加会议的人们一边听着张俊岩的汇报,一边满意地连连点头。
最后,经过表决,中国登山队党委会正式通过了一项决议,批准张俊岩同志由预备党员按期转为正式党员。人们同张俊岩一一握手,向他表示祝贺。张俊岩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党的期望,继续努力,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壮丽的登山事业,把红旗插遍祖国的群峰。”
党委会圆满地结束了。又是一天的黎明。风雪更加狂暴,吼啸声遮盖着朦胧的大地。但是,在党的亲切教导和鼓舞下,登山队员们却一个个精神抖擞地准备整装出发了。
(续完)


查看完整版本: [-- 珠穆朗玛山中的日日夜夜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