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06月 -> 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平化 1960-06-30 00:00

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

第7版()
专栏:

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
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 张平化
编者按:中共湖南省委的理论刊物《学习导报》,自7月1日起改名为《新湘评论》。湖南省委在关于改名的决定中说:所以要改名为《新湘评论》,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湘江评论》是毛泽东同志1919年在湖南创办的一个革命刊物,它积极地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歌颂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后来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促成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推动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个刊物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提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怕帝国主义,不怕军阀和官僚,不怕资本家,不怕天,不怕鬼,联合起来闹革命等等,可以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四十年来,毛泽东同志的这种思想,得到了光辉的发展。在现代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同志在各个方面创造性的大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我国正处于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新湘评论》必须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红旗,进一步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性和战斗性,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通俗而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教育和鼓舞湖南省人民,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道奋勇前进。
《新湘评论》发刊号,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同志写了文章阐述《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党的报刊都应当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的这种光荣传统。本报特将张平化同志的文章发表在这里。
今年7月14日,是《湘江评论》创刊的四十一周年。
《湘江评论》是毛泽东同志1919年在长沙创办的著名刊物。它是我国“五四”运动时期一个非常出色的革命刊物,它是中国革命史上一面光辉的红旗。它对中国革命斗争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组织作用。
在四十年以后的今天,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已经获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获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能够用《新湘评论》这个光荣称号,来称呼我们湖南省委的理论刊物,我们感到非常的荣幸和喜悦,同时也感到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新湘评论》是新时代的《湘江评论》,必须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奋勇前进。
毛泽东同志主办的《湘江评论》是有它的时代性的。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湘江评论》所宣传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还不可能像后来由毛泽东同志所阐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那样彻底和完整;但就在《湘江评论》刊载的《民众大联合》一文中已可看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湘江评论》有许多优良的特色值得学习。我限于自己的历史知识和思想水平,不可能全面系统地来说明它的特色。在这里只提出以下三点,供同志们学习和研究的参考。
第一,是敢想敢说敢干、势如破竹的革命气概。只要翻开创刊号一看,就可以看到:
“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等类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伟大号召。在它的各期本刊和临时增刊中,每一篇评论,每一条新闻,都充分地表现了发动群众打击敌人的战斗性,而《放言》和《杂评》则是一批刺中敌人要害的匕首。读了《湘江评论》,不但能够使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而且能够使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第二,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毛泽东同志当时虽然还没有能够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但是他当时用来分析中国情况和国际情况的观点和方法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例如对于辛亥革命的分析,对于“五四”运动时期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的分析,对于湖南的历史情况和当时面临着巨大变化的分析,都是实事求是的,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这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后来的革命斗争和党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光辉的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根据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这就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即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贡献,这是对中国党和人民事业的伟大贡献,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毛泽东思想,是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旗帜,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指路明灯。万丈高楼从地起,毛泽东思想的万丈高楼,从毛泽东同志早期主办的《湘江评论》里可以看到它最初的若干基石。
第三,是准确、鲜明、生动活泼的文风。毛泽东同志主办《湘江评论》,没有老八股,也没有洋八股,它针对着敌人的要害,准确地、猛烈地射击;它对于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和新生事物总是满腔热情地加以引导和支持,像“健学会”这样的学术研究团体的成立,在那些空谈家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毛泽东同志则采取了热情支持和耐心帮助的态度,《湘江评论》用了很大篇幅来介绍它和评论它。《湘江评论》的文字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它有“长蛇生马之文”(例如三期连载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而更多的则是精干有力的短评、杂评和简讯,几十字、几百字、几千字,每字每句都有它的分量,一针见血,针针见血,使人们看了或者怒发冲冠,或者吐气扬眉,或者挺胸而起,或者俯首深思。无论是长文、短文,都尽可能地做到通俗化和形象化,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听得懂。
所有这些特色,反映了一个共同的本质,这就是刊物的党性、人民性和战斗性。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全党动手,努力办好我们的理论刊物,使它不愧为一个新时代的《湘江评论》。


查看完整版本: [-- 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