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目不识丁到写剧本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07月 -> 从目不识丁到写剧本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桂珍 1960-07-31 00:00

从目不识丁到写剧本

第8版()
专栏:

从目不识丁到写剧本
陈桂珍
我是一个业余文艺爱好者,能出席这次文代会,并见到我们最伟大、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和中央各领导同志,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光荣。这光荣是党,是人民赐给的。
我由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解放后参加了社会工作,逐步成长为文艺队伍中的一个小兵,这足以说明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是会由愚蠢变聪明,由无文化变成为文化的主人的。有的同志问我:你是什么学校毕业呀?我很骄傲地回答他:我正在社会大学学习,还没毕业。事实就是这样,我们的社会就是培养人的一个共产主义大学堂。
以前我连文学艺术这名词都没听说过。解放后参加了妇联等群众组织,除了直接受到党的教育外,就是从电影、戏剧等文学艺术中受到启发。文学艺术使我丰富好多革命知识,也增加了我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力量。我爱好文艺,由参加业余演出,到业余创作。时间过了九年,在这几年里,我写了十三、四个剧本。除了在本单位业余剧团演出外,在黑龙江的刊物和《小剧本》以及内部刊物上发表了九个。第二个剧本《家务事》在当时全国话剧会演中还获得了奖励。所有这些都是党苦心培养的结果。
《家务事》这个剧本谈的是家务事不应仅仅由妇女负担,丈夫也应分担,剧中的矛盾就是这样解决的。这在当时的现实中也只有这样解决比较合适。现在全国各地已大办城市人民公社,家务事已经得到更合理、更彻底的解决。可是我当时由于学习不够,没有能看得这么远。其实列宁同志在1919年《论苏维埃共和国女工运动的任务》一文中老早就教导我们:“我们正在创办食堂、托儿所这样一些示范性的机关,来帮助妇女摆脱家务。”
当我第一个剧本在企业系统会演的时候,党给我鼓励的同时,也给我指出了缺点:剧本存在公式化和概念化的毛病。第二个剧本《家务事》在我们黑龙江省的刊物上发表时,编辑同志说,“这个剧本生活气息很浓厚,好处是没有公式化和概念化的毛病。”我细细琢磨,找到了克服公式化和概念化的道路。很长一个时期我的作品错白字很多,标点符号不正确,读起来有的不成句。我自己也不懂写作常识,没有文艺修养。只是我生活在群众中,才有丰富的题材和素材。为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和本单位生产运动,我把这些素材编成剧本,经过党和同志们的帮助才得到演出和发表的机会,党经常让我参加有关的会议,请老作家和有创作能力的同志具体帮助我,请各方面的同志讨论剧本。通过这些使我由不懂到懂,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起来。我的成长也正是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导下,大搞群众文艺活动的结果。
我这次出席文代大会,听到中央负责同志的报告,使我在思想上又提高了很多,明确了党的文艺道路,同时也深深体会到,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光荣和艰巨的。自己从前做的工作,按党对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政治觉悟和艺术水平,为社会主义事业,把文艺工作做得更好。


查看完整版本: [-- 从目不识丁到写剧本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