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访冀中永华化学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9年06月 -> 访冀中永华化学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远 1949-06-29 00:00

访冀中永华化学厂

第4版()
专栏:

  访冀中永华化学厂
本报记者 林远
沿德石线往返的客车,当进入辛集站最先触入眼帘的,在市东南郊外占地方圆六十余亩红色的短墙内,露出一片栉比齐整的新房。更吸引人注意的,耸入高空的烟囱,从早到晚不息地喷着烟雾。——象这僻静的市镇里,发现如此规模的工厂建筑,远路的旅客都不禁显露出惊异而争相探问了,熟悉的人将告诉他们:这就是冀中的永华化学厂。
当不久以前,革命根据地还处在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和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大城市作斗争的艰苦岁月里,解放区人民遵循自力更生方针,开始建立必需的小型工业,它们大多是白手起家,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经过一段艰苦缔造才发展起来,直到现在,它们中间有的虽还幼稚,但在当时对敌经济斗争中,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永华化学厂就是老解放区工业建设大家庭裹千百襁褓中的一个。
它的前身,是一个制火碱的小作坊,创办于民国三十五年,原是辛集市政府的机关生产,四五个工人,一个干部,技术很差,制出的火碱液体不能结晶,到现在还成为人们开噱的资料:“你们制的不是火碱,是火碱水!”但这在敌人施行经济封锁,妄想窒死解放区的情况下,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需要者,带起了辛集市的许多肥皂作坊。后来取消了机关生产,改成冀中十一分区的公营工厂,因广大农村纺织业如雨后春笋似的发达,为供应军需民用,该厂除制火碱外,还制硫化碱、硫化青、漂白粉、碱面等,唯因设备和技术条件差,硫化青的吸潮性很大,染布时保不住色,技师张英年克服了各种困难,几经试验,减少了硫化碱,确定了各种原料的比例,终于做到不吸潮,且能保持色的质量。民国三十七年,解放区的工业由分散走向统一,该厂改归冀中实业公司领导;因解放区扩大,产品供不应求,在以厂养厂的原则下,夏季六月开始建设新工房,连同工人宿舍共三百间,半年始竣工,添置了工具及设备,打下了目前增产的基础。如去年上半年硫化碱股工人四十一名,共产硫化碱一千零六十四桶,下半年制硫化碱工人平均一百七十人,产量增到五千九百八十桶,今年的红五月生产运动,硫化碱工人七十六名月产量即达二千二百六十四桶。
如果说在运动前,该厂工作尚处在相当幼稚的阶段,这次红五月生产运动,确推动该厂向正规化前进了一步。主要原因,在今春“回忆归队”运动中,该厂行政上检讨了过去依靠工人不足,清算了某些多追逐利润而疏忽工人福利有害的资产阶级思想,比较认真的开始民主化的管理,除改选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并常召开各班长、工会组长及工人积极分子联席会,以他们作为联系工人的桥梁。运动伊始即注意工人健康,添置了口罩、围裙,注意了工人宿舍清洁。工人方面,也清算了某些“为学技术,准备出厂另起炉灶”不正确的打短思想,开始意识到工人在国营工厂中的主人翁地位,在此基础上又展开检查浪费,提出人人出主意,想办法,造成自觉的群众性运动,因此,这期生产运动的节约才获得如下的成绩:节省人工及节约原料工具等共值一百七十八万余元,等于本厂全部开支的百分之八十。一件小事就足说明节约运动的深入,如车夫骆福瑞、吕润泽二人因公到保定出车二十天,饭费规定每人每天四斤面,平常别人出门常不够,他俩却节余了二千元。
当记者进入工房参观时,因烧粗碱的锅炉在日日夜夜的燃烧着,房内温度特别高,出货口前更炽的人不敢逼近,工人们却在一旁时刻伺候着火,翻复的用一丈长的铁扒伸入炉膛翻货,几分钟功夫,即汗流夹背,炎热的天气加上炽热的锅炉都遏不住他们的生产热忱,愈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他们展开了班与班之间夺红旗运动,谁也不肯落后。运动中并建立了严格的交接班制度,隔五天举行一次班会,都认真的做检讨。一班长魏致和告记者说:“现在工人都开了脑筋,都看活很当紧,个别落后的也被大伙带上去了”。在工人中流行着互相鼓励的一句话:“多生产点,多节省点,就算咱们为人民服务了”。过去工作一贯落后,现经别人帮助有了进步的赵树良也有了这样的觉悟:“咱们的工厂有前途,一天比一天扩大,将来生产发展了,经济繁荣了,工人的生活就更好了。”
六月份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自冷却锅装置了拉管以后,运动前检查硫化碱多有一英寸灰底,现在一次灰底也没有,紫底也减少了。每桶含硫化碱的纯量平均为百分之五十七点一五,最好的达百分之六十二点五。硫化青股在技师张英年的指导下,为降低成本,正试验用氯化苯代替过去用的石炭酸和硝酸,他们的口号:“向天津公字硫化青看齐!”技师和工人结合的很好,特别是技工袁义山很积极,常因工耽误了饭,但他们的实验设备是十分简陋,实验室案上放一着架陈旧的天秤,法码不全,量制铁丝代替,他们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为了节省氯化苯的用量,他们打破了天津各化学厂的现成制法,改变了各种原料的比量,相对的减少了氯化苯,质量虽还差些,却降低了成本,如天津化学厂用一市斤氯化苯,仅产二斤半硫化青,新法试验用同等量的氯化苯,可产三斤硫化青。现实验继续提高质量,并准备大批制造。当记者问及张技师克服困难的经验时,他很虚心的说:“只要和工人打成一片,互相信任,一切困难都能克服,要做到这点,需先把个人自居高明的架子放下,从前还不懂这,现在才体会到这个真理。”这种朴素老实的自剖,对一般准备或正在改造的旧知识分子,恰是一种启示。
记者经几天的观察,特别是和工人谈话中,感到该厂工资有的还不合理,特别是有些学徒该升成工人了,应及早适当的调整,学徒的年限极应明确。其次,工人中虽建立了读报与听课制度,但不经常,为进一步提高工人觉悟,这方面需加强;该厂行政对工会虽有了帮助,但还不够,工会应发挥集体领导,建立正常的部门工作。最后,该厂给人总的印象:从正副厂长到工人,大多兢兢业业地为人民的工业建设而努力,全厂呈现着一种崭新蓬勃的朝气,虽然在生产组织上还有不够科学健全的地方,但这些缺点会逐渐得到克服。该厂副厂长孙维汉同志在谈及五月份节约成绩,曾这样说:“这证明过去,我们太浪费了,太对不起人民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今后还要继续贯彻下去。”
一九四九、六月、十七日。


查看完整版本: [-- 访冀中永华化学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