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情况摸得透 关键抓得准 问题解决快 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转炉车间日产水平猛增45%,铁耗下降29%以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10月 -> 情况摸得透 关键抓得准 问题解决快 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转炉车间日产水平猛增45%,铁耗下降29%以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0-10-30 00:00

情况摸得透 关键抓得准 问题解决快 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转炉车间日产水平猛增45%,铁耗下降29%以上

第3版()
专栏:

情况摸得透 关键抓得准 问题解决快
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转炉车间日产水平猛增45%,铁耗下降29%以上
本报合肥29日电 中共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转炉炼钢车间的领导同志,深入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了生产关键问题,大闹技术革新,促进钢产量大幅度增长。这个厂9月份的平均日产水平比8月份提高了75%,10月前半月的平均日产水平又比9月同期提高45.65%,钢锭合格率在96%以上,每吨钢的生铁消耗比过去降低29.55%,成为目前全省炼钢厂厂际竞赛中优质、高产、低耗全面跃进的一面红旗。
阻碍钢产量提高的关键究竟在哪里?
增产节约运动初期,这个车间钢产量并没有显著增加。工人和干部都用心寻找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纷纷向下放车间的厂党委副书记周敖成和车间的领导同志反映;有人说,转炉炉衬砖质量不好,炉帽被铁水冲刷侵蚀损坏快,需要经常补炉,影响产量;有人说化铁炉的炉砖不能及时供应,转炉等铁水的时间过长;有人说炉帽损坏快,是由于铁水装得过多……。
不是炉砖供应不及时也不是铁水供应不上
这些现象都存在,但究竟是不是产量提不高的关键问题?周敖成和车间的领导干部分头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他们亲自检查了砖的质量,观察工人操作情况,并召开会议研究。结果证明:砖的产量和质量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是可以满足需要的。第二天他们又到化铁炉旁找原因。化铁炉的生产情况证明,影响钢产量的也不是化铁炉供应不上转炉铁水。第三天下午两点到深夜两点,他们一直待在转炉旁,看到小夜班、大夜班的炼钢、浇钢工人个个生龙活虎,在高温下扒渣、上料、浇钢……,生产中人人争先恐后。但这天小夜班的成绩却是:炼九炉钢,用了二十四吨铁水,只出了十七吨钢。转炉喷溅量大、铁水损耗多、炉帽侵蚀快,这样就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后来发现大夜班也出现同样情况。经过仔细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转炉工人想多出钢,把铁水装的过多而引起的。但为什么要过装铁水?原来转炉炉型设计不合理,单纯追求炉龄,把炉衬加得过厚,缩小了容积。一个新砌好的转炉,在吹炼初期只能装一吨多铁水,后期炉衬变薄以后才装到三吨多铁水,每炉钢的平均产量为二点二吨。三吨转炉实际只起两吨转炉的作用。工人们想多产钢,只好过装。
问题就在这里:三吨转炉只起两吨的作用
周敖成和车间其他领导同志抓住了这个问题,便立即和车间干部、技术员、工人进行研究,他们检查了转炉炉型设计和生产记录,参考上海中心试验厂炉型设计资料和其他有关炉型设计的材料,又请教了冶金厅的工程师等,都说明了转炉炉衬过厚。要多产钢,使三吨转炉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改革炉型设计。
炉衬能不能薄一些,容积能不能扩大?
他们召开了全车间各工段的基层干部和工人代表会议,来研究这个问题,大部分的人都同意改革炉型设计,少数人也提出怕改革设计后,因为炉衬变薄了会降低炉龄。周敖成和车间领导干部认为这是技术问题,必须通过试验,先搞个试验炉来看看。
增产的关键终于找到了
当天下午周敖成和车间领导干部、技术员、工人会师炉旁,根据炉衬侵蚀情况,精密计算研究新炉型,把炉衬由原来五百五十毫米厚减到三百六十毫米薄,扩大容积50%以上,并立即砌炉试验。试验炉吹炼的结果是:吹了三十六炉,出了一百一十二吨钢。炼钢工人个个喜笑颜开,争相传颂,他们说:“这才是找到了增产的关键,过去一个炉子最高炉龄五十二炉,只出了七十二吨钢,一般三十多炉,钢产量更少;现在一个炉子吹三十六炉,就出一百一十二吨钢。”他们主动提出要认真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控制铁水装入温度和铁水装入量,实行勤摇少动面吹为主的操作方法,消灭后吹,延长炉龄,增产更多的优质钢。制砖工人说:“过去砌一个炉子要九百多块砖,现在改薄以后只要六百多块。”他们决心把少做三分之一砖的时间用在提高质量上,并规定压砖机压一块砖的次数要由原来的五至六次提高到十次以上,试验炉吹炼的结果证明,改革后的炉型并没有降低炉龄,它解除了人们的顾虑。
现在,新的炉型已日臻完善,工人们精心操作,全车间钢的产量质量不断提高,转炉炉龄也达到了四十二炉。由于改革炉型使产量比过去猛增一倍。前一时期因为技术革新,全车间工人已由五百五十九名减少到四百四十七名,现在产量增加一倍后,仍然应付裕如。(附图片)
鞍钢各级领导干部采用扎扎实实的领导方法,深入生产过程,一个一个解决问题,推动了生产持续跃进。这是东鞍山铁矿党委副书记胡继尧(中)下到烧结车间后,和群众一起解决重大关键,消除设备隐患      本报记者 白林材摄


查看完整版本: [-- 情况摸得透 关键抓得准 问题解决快 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转炉车间日产水平猛增45%,铁耗下降29%以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