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发扬南泥湾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新疆建设兵团莫索湾垦区生产部队建立新的粮棉基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10月 -> 发扬南泥湾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新疆建设兵团莫索湾垦区生产部队建立新的粮棉基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韩文慧 1960-10-30 00:00

发扬南泥湾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新疆建设兵团莫索湾垦区生产部队建立新的粮棉基地

第4版()
专栏:

发扬南泥湾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新疆建设兵团莫索湾垦区生产部队建立新的粮棉基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建设兵团莫索湾垦区生产部队,发扬南泥湾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在准噶尔盆地建立了一个新的粮棉基地。
莫索湾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是一片满布荆棘的肥沃荒原。多少年来,准噶尔盆地各族人民由于无力制服干旱,一直未能实现开发愿望。195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垦区各军垦农场组织了一支坚强的生产部队,由许多参加过开发南泥湾、金盆湾的老战士率领进入盆地腹部,展开征服莫索湾的壮举。
一个严寒的深冬,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七个指战员,带了五汽油桶水、一顶帐篷、一口锅、一把菜刀和一些面粉,乘汽车从石河子垦区出发向准噶尔盆地腹部开去。他们到莫索湾的时候,眼前是一望无边、披着雪装的原始索索林。他们在索索林中撑起帐篷,燃起篝火,开始筹建第一个军垦农场——莫索湾二场。率领这支尖兵的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负伤七次、参加过陕北金盆湾大生产运动的场长兼政委萧凤瑞。萧凤瑞和战士们早晨起来带上干粮在荆棘丛中勘察场址。晚上回来时每人背一捆索索柴取暖煮饭。他们规划完毕后,调进一千多名轻装军垦战士,正式开发莫索湾的战斗开始了。 这是1958年初的事情,到今天只两年零十个月。最近我们来这里时,一点荒凉的影子也看不到了。平坦的原野到处渠道纵横,水光闪闪,一块连一块的大片条田伸展到远方的天际,播种冬麦的拖拉机在田间轰鸣,正在收割的玉米棒子足有半尺长,棉田里挂满了雪白棉朵。新栽的林带,已是林荫夹道,林带里躺着密密麻麻的大南瓜,两排向日葵迎风点头。透过林带缝隙望去,有西瓜、哈密瓜累累的瓜田,有枝头垂满蕃茄、辣椒的菜园。载着粮食和菜蔬的卡车不断从这里驶出去。两年半内,莫索湾二场给国家上缴商品粮已达三千多万斤,生产棉花八百八十九万斤。
莫索湾是准噶尔盆地腹部一片肥沃平坦的荒原,但这里每年除冬季降点雪以外,终年无雨。多少年来,盆地边缘各族农民想开发它,由于没有制服干旱都失败了。人民解放军的军垦战士来莫索湾时,找不到一滴水。起初他们到四十多公里以外的玛纳斯河拉冰化水,一辆汽车一天只拉一趟,一车冰的成本高达四十多元,不但不能全部解决吃水问题,而且提高了农场建设成本。战士们又来打井找水。但干燥的荒地上打到十多米还看不到湿土,有时井底渗出点水,都是咽不下去的苦水。就在这时,莫索湾降了一场雪,战士们连夜制作刮板,把地上的积雪统统收起来。此后,下一次雪,他们就收一次。每个伙食单位都在露天堆了许多雪堆,就连化在地上像纸一样的薄冰,也收得干干净净。为了让雪能长久储存下去,他们在朝着太阳的东南方向用索索柴扎成墙,盖上麦草,遮住太阳光的照射。炊事员做饭时,用桶把雪盛进锅里再化水。在那些日子,从场长到战士每人一天用一茶缸水洗脸、刷牙,早晨洗过脸的水,还要收集起来夜里洗脚,洗衣服。他们就这样,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区用雪化水维持生活四个月,坚持兴修水利和开荒。
军垦战士在荒原上修筑渠道和开荒造田的时候,正是零下四十度的寒冬。白天风雪交加,夜里寒风凛冽。因莫索湾没有一点饲草,战士们进来时没有带一匹马,现在渠道工地上一切运输都要人背肩挑。在冰雪初融时节,泥雪封路,运输断绝,蔬菜等副食品供应中断。在这艰苦和困难的时刻,干部像过去在战场上一样,同战士共甘苦,而且带头克服困难。老战士为了大家夜里不受冻,把自己棉被拿来作帐篷上的门帘;许多班长通宵守夜,给战士在帐篷里烧火取暖;场长萧凤瑞虽然因腿负伤走路很不方便,但每天同战士一起挖渠挑土。夜间他得到寒流警报时,步行到各连队告诉战士要在明天出工时多穿衣服。老战士这种可贵的作风,给广大战士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战士们脸冻破了,手冻肿了,但没有人叫苦,没有菜吃,他们拿上馒头就盐吃,馒头送到工地时冻硬了,他们塞在怀里暖一暖再吃。战士们说:天再冷,冷不了人民战士的心,风再寒,挡不住我们的施工。他们在冰天雪地奋战了三个多月,修起长达一百七十三公里的引水大渠和灌溉渠道。渠道修通了,但没有水泥和木料作跌水和水闸,战士们就用索索柴和红柳根代替。渠道上的建筑物作好了,但荒原上风化了的干土非常松散,而且到处有地穴和鼠洞。水一流进渠道,干渠四处决口。浇水的战士走在平整过的田间,有时突然连人带工具掉进地穴里。战士们为了夺取春播时机,日日夜夜守在渠畔和田间。在早晚还结冰的初春,那里一冲垮,战士们就跳进黄滚滚的冰水里战斗,垮一处,堵一处。有的战士一见水渠穿洞,立即脱下棉袄、大衣塞进去,然后再用土填。为了防止浇水时掉进地穴里,战士们想出了绑木板的办法,浇水时每人腰里横背一块木板,掉下去也可自己出来。战士们就这样战胜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终于把玛纳斯河水引进田间,当年播种粮食、蔬菜、油料、棉花等春播作物一万三千多亩。这些作物播上之后,他们有了菜吃,牲畜有了饲料,秋后粮食不但达到自给,而且还有剩余上缴。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一支前哨部队在莫索湾站稳了脚跟之后,为大规模开发莫索湾创造了条件,当年下半年这里一下就建起了六个军垦农场。
莫索湾二场的战士建场之后,每年千方百计地把劳力用来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棉。第一年他们荣获国务院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有利的奖状。去年他们把播种面积一跃而扩大了近十倍达到十二万亩。粮食生产除去口粮、籽种、饲料外,上缴国家商品粮达一千二百万斤。今年,战士们在人力和机具没有增加的条件下,又扩大播种面积47%。每个管理小麦的战士平均管到一百多亩,管理棉花的达到五十多亩。战士们不仅管得了,而且管得样样丰产。今年春耕时节,八万多亩春播作物要抢墒播种,七万亩冬麦又要同时耙耱保墒,按实有机具和劳力计算,根本无法兼顾。结果,干部战士一同上地用人拉耙、拉耱,配合少数机具,三天三夜就把七万亩冬麦耙耱完毕。由于及时保墒,今年避免了灾害,获得了大面积高额丰产。夏收期间,秋田和四万多亩棉花管理又同麦收交错在一起,机具实有力量最多只能收割一半。战士们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高工效运动,他们在苦干和巧干中创造了惊人的高纪录。许多战士用镰刀日割小麦二十多亩。在每项农活中既能苦干,又能巧干的女战士江桂芳,帮助许多同志提高技术,把捆麦工效从几百捆提高到三千捆。她自己钻研出抽腰捆麦法之后,日捆纪录从五、六千捆达到一万四千捆。就是这些成百上千的英雄战士,把七万亩丰产冬麦从每年都有的大风灾害中抢收回来,按时颗粒还家。今年每亩小麦平均单产三百二十斤,一季小麦收成自给全年后,还可上缴国家一千八百万斤。现在这里正是秋收秋种的大忙时刻,按他们实有机具和人力,目前需要增加五万名劳力才能按时完成任务。但他们没有向上级叫困难、要人力,他们解决的办法是挖掘机具潜力,开展机具、人力一顶几的高工效运动。
本报记者 韩文慧(附图片)
图为战士们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用拖拉机和钢丝绳在坚硬的冻土上打荒、拉荒  (新华社稿)


查看完整版本: [-- 发扬南泥湾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新疆建设兵团莫索湾垦区生产部队建立新的粮棉基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