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三分三定”保基础——孙吉人民公社改进经营管理的调查报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12月 -> “三分三定”保基础——孙吉人民公社改进经营管理的调查报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白兴华 莎荫 任志浩 1960-12-30 00:00

“三分三定”保基础——孙吉人民公社改进经营管理的调查报告

第7版()
专栏:

“三分三定”保基础
——孙吉人民公社改进经营管理的调查报告
白兴华、莎荫、任志浩
山西省万荣县孙吉人民公社从今年4月开始,全面推行了“三分三定”的劳动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
“三分三定”的基本内容包括:以管理区(即生产队,基本核算单位)为单位,在年初就对全年生产用工和非生产用工、生产费用和非生产费用,做出全面合理的规划;分战线(农、林、牧、副、文教卫生等)分项目(或单位)、分时间(分季分月),把劳力、费用、任务,具体定到各个生产队(即生产小队,包产和组织生产的基层单位)和各个用工、花钱单位。然后,给各单位建立“计划开支手册”和“计划用工手册”,由各条战线或单位的负责人掌握。“计划用工手册”和“计划开支手册”上有全年、分季、分月的用工、花钱计划,各单位用一个工、花一角钱,都要记入手册,并且算出按照计划还有多少余额。同时还规定:没有了余额,以后就不能用工、花钱;跨月跨项开支,不予报销;没有凭证不能用工,乱记的工分不给分红。
“三分三定”方案在每年年初由各个管理区分别制定,由本区社员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通过,然后公布执行。
“三分三定”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孙吉人民公社的“三分三定”管理制度最早出在孙吉管理区。它是在群众性经济活动分析中产生和形成的。今年春耕生产刚刚开始,孙吉管理区发现了这么两个问题:一个是行行业业齐上马,都伸手要人要钱。第一季度下来,非生产用工超过计划12%,而生产用工却只完成计划的96%。在资金使用上,1月份光文教费就比去年多花了一百多元,管理费多花了一百二十元,而生产资金却感到不足。另一个问题是:第一季度生产资金也花得太多,第九生产队全年包干的小型购置费不过一百二十元,可是他们一次就花了八十七元。第三生产队因为管理费用超支,把生产费用都挪用了,使农业生产受到了影响。社员、生产队长们对这事儿都有意见。
怎么办?管理区党总支经过讨论,决定了这么一条:交代家底子,大家担担子,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活动分析。党支部把今年的生产计划指标、农活安排,各方面提出的劳力要求、费用要求,一盘子托了出来。大家根据家底先算了劳力账:当时农业上包出二十二万个工,按全、半劳动力每年做三百个工算,每天需要有七百个劳动力;畜牧业、食堂要安排一百三十个劳力;基本建设还得二百四十六个劳力。把这些加起来,每天就得安排一千零七十六个劳力。但全管理区实际上只有八百九十个劳力,如果再把幼儿园、业余中学和卫生部门占用的工除了,连这么多的劳力也没有。再算开支账:年初规划的总收入是六十六万元,生产投资抽20%,总共是十三万二千元,公积金抽八万四千一百元,公益金计划了一万零三百九十五元,管理费计划了二千六百四十元。一总计算是二十二万九千一百三十五元。整个开支计划比去年高。这样用钱,必然入不敷出。
找到毛病,办法也跟着出来了。大家根据全年的生产计划,先安排了全年的投工计划,结果是:农业用工占全年总投工的58%,畜牧业占11%,副业占10.02%,文化教育占0.4%,生活福利占8.2%,林业占0.4%,其它占全年总投工的11.98%。
这么一规划,生产保证了,其它也照顾了,劳力不够用的问题解决了。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又提出:管理区和生产队签订三包合同,各队用工光有大数,没有轻重缓急的安排,光分战线规划,不把各战线的全年投工计划分别定到各个用工单位和项目上,不分开时间,其他战线还有可能冲击农业战线。党支部觉得大家的这条意见很好,就采纳了。他们把各战线的投工分单位或项目,分季、分月作了详细的规划,然后在社员大会上通过,给各个用工单位发了一本“计划用工手册”。
大家还按照实际情况,把全年总收入指标落实为四十七万元。从落实的全年收入计划中,重新合理地规划了生产费、管理费、公积金和公益金。然后,把提取的费用打了个七折,分战线、分单位(项目)、分时间季、月)定下去。也给各单位发了一本“计划开支手册”。
这么一来,各单位都按“计划开支手册”和“计划用工手册”办事,社员觉得好,队长们也说不错,管理区的干部心里有了底,指挥起来也方便了。公社党委马上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在孙吉管理区开了全社的现场会议予以推广。
三条界线,分级管理,基本固定,一竿到底
这个办法在推广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发展。赵村管理区把投工数量分开来,定下去以后,发现执行起来还是挺费劲。各行各业都怕自己的计划完不成,都组织个
“专业队”。党总支委员会及时地讨论了这一情况,认为在劳动管理上仅仅控制投工计划,而不把农业战线需要的劳力基本固定下来,“三包合同”仍然有被打乱的危险;如果生产队的包工计划不能完成,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仍然不能很好贯彻。于是,大家商量着在调配劳力上定了三条界线:一条是生产与非生产发生矛盾时,非生产无条件服从生产;第二条是农业生产和林、牧、副、渔、基本建设发生矛盾时,其它生产服从农业生产;第三条是农业以忙换闲,其它避忙就闲。同时又确定了劳力使用上的两级分别管理制度。根据“三分三定”所规定的指标,属于生产队的固定劳力,由生产队调动与管理;属于管理区的少许劳力,如副业方面用的劳力,由管理区调动。但是,管理区也有对生产队使用劳力的监督权力,以防止生产队把劳力随便用于非生产方面,影响包产任务完成。确定两级管理以后,又找出了具体安排劳力的三种形式:一种是可以也应该固定专业队的,就固定专业队。第二种是不建专业队,但是有基本部队,如在主攻战线——农业上,就确定了一支基本队伍,总共一千六百多人。这支队伍占劳力总数的80%。第三种是机动部队,平时参加农业劳动,闲时支援其它战线。
基本固定劳力和投工数量实行“三分三定”是互为因果的,没有劳力的基本固定,“三分三定”就容易流产,没有“三分三定”,劳力的基本固定就没有凭据。同时,分战线实行劳力基本固定,又使“四固定”、“三包一奖”制度的推行得到了更可靠的保证。就实现投工计划来说,基本固定劳力是“三分三定”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基本固定劳力又和“三分三定”不同,它应该更灵活些。因此,赵村管理区在基本固定劳力中,所固定的人数都是属于各项生产、工作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
三条界线,分级管理,基本固定,适当灵活,这就结成了赵村管理区保证劳动管理“三分三定”贯彻执行的一条锁链。
但是,这办法只解决了管理区生产和非生产之间、农业生产和其它生产之间的互争劳力的问题。赵村管理区在执行“三分三定”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从安排上看,劳力是上去了,可是各个生产队的劳动出勤率和劳动效率完不成计划,结果总的投工计划也完不成。于是,他们采取了“四日连环套”的办法:根据劳力的
“三分三定”的投工指标,把各个生产队每月投工量分等分级定到社员的名下。给每个社员确定每月的基本出勤日和基本劳动日,月终结算实际劳动日和实际出勤日,两项都超过定额的,超额部分给予适当奖励;两项指标都完不成,又没正当理由的,给予适当处罚。配合这个办法,又实行了按月预发工资的制度,再加小组作业、小段包工,就结成了保证实现劳动管理“三分三定”的又一条锁链。这条锁链使“三分三定”的根子一下从管理区扎到生产队,从生产队扎到作业组,从作业组扎到社员身上去了。“三分三定”有了贯彻执行的保证,“四固定”、“三包一奖”中关于劳力的规定,也落实了。全管理区第二季度的投工计划完成得很好。
两个原则,群众监督,既抓开源,又抓节流
在财务管理上,仅仅有“三分三定”,而没有一套贯彻执行的得力措施,“三分三定”也会流于形式,至少会损害它在指挥生产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在这方面,贾村管理区的作法是值得介绍的。他们规定了两个原则:超支不予报销,跨项不准开支。在执行这两条原则中,他们又摸索出一套吸引群众参加监督的办法。这就是:各个生产队和花钱单位,经常地给社员交代家底,接受社员的批评和建议,让大家担起管理资金的担子。这样大闹群众监督的结果,全区有不少该花钱办的事,没有花钱或只花较少的钱就办好了。例如管理区原计划在机厂修理的八辆大车,社员自己修好了,少花了四百八十元;原计划买的大绳,用废品代替了,少花了一百六十二元。全区没有再发生超支现象,生产费用原来订的八个项目,第一季度有六项比计划超支33%,而4至9月份实际开支比计划降低了11.4%。管理费二、三季度比计划降低了15%。公益金的四个项目,二、三季度实开支比计划降低了46.3%。公积金的开支二、三季度比计划降低了22%。
抓开源,主要是依靠经济活动分析。贾村管理区一年至少有六次规模比较大的经济活动分析。年初、春耕生产、夏收前后、秋收前后,每次经济活动分析都要算算账,看看收入能不能完成计划,如果发现漏洞,就要早点动手找门路。今年夏收前,他们就组织了一次经济活动分析,当时管理区给小麦估产是平均亩产一百二十八斤。大家分析说:小麦估产不实际,去年回茬麦挺多,长得不好,又有三类田,又有“花脸麦”,苗不全,至多平均一亩打一百零四斤,按这么算,全年光小麦可能少收十四万四千多斤,折合一万五千八百多块钱。这个漏洞必须填起来。于是,大家动手找增产措施;同时在副业上也找了两个门路,增加收入。副业加上粮食,满打满算纯收入一万八千多元,就把麦子拉下的窟窿全补起来了。收入有了着落,“三分三定”自然也就有了保证。
“三分三定”由管理区定,主要执行单位仍然是管理区,但是公社也必须负责。因此作了两条规定:一条是公社各部门向管理区派工要严加限制。第二条是公社任何部门都不许向管理区派“三分三定”以外的花钱事。如果哪一部门派下去,管理区有权拒绝执行。
与此同时,中共万荣县委也定了三条纪律,这就是:第一条:凡是县级各部门给下边布置花钱、用工的事,不许超过下边原订的投工和开支计划。第二条:凡是批准调用农村的劳力,被派人的旅差费、生活费、工资补助费都由调用劳力的单位负担。第三条:不论任何部门召开任何现场会议,都不许向管理区要人要钱。
公社两条,县里三条,给管理区的“三分三定”建立起了一条牢靠的防线。
“三分三定”的好处很多,最主要的是保证以农业为主,保证三级所有制的贯彻实现
孙吉人民公社从今年4月全面推行“三分三定”制度,到现在共八个多月时间,它的作用已经充分地显示出来。它保证了农业生产,坚持了管理区的基本所有制,坚持了生产队的小部分所有制,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以农业为中心的各项生产和工作全面跃进。
“三分三定”的核心是保生产、保基础,它能够按照“以农为主,全面安排”的精神,有计划地集中优势兵力和财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今年4月“三分三定”推行以后,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占到总劳力的80.05%,二、三两季度整个农业生产计划投工比计划多了5.7%,占到实际投工总数的85%。在资金使用上,全公社十个管理区的管理费比计划下降了26%。公积金支出比计划降低了33.9%,公益金支出比计划降低了44%。各部门都节约资金保证生产,而生产又精打细算,不花一个闲钱。结果,全公社的生产费用比计划降低了12.8%。这么一来,资金就有了后备。
管理区的基本任务是抓生产,只有抓好生产,才能保证收入,进而保证扩大再生产和不断提高社员的生活水平。“三分三定”推行以后,在这方面起了特别明显的作用。因为它保证了生产第一线兵强马壮,资金充足。今年,虽然遇上了近百年来没有过的大旱,小麦和棉花的田间管理任务至少比往年增大一半,复播面积又比去年扩大了一万五千亩,可是,全年麦田和棉田的中耕保墒比以往任何一年做得都好,复播任务比计划提前四天完成,棉田管理比哪一年都细致,晚秋作物还一破历年的习惯,追了两次肥,中耕了三次。结果,庄稼的生长情形和收获情形还都挺好,特别是棉花和晚秋作物,是历年来所比不了的。
“三分三定”本身就保证了管理区基本所有制的积极作用,再加上县、公社两级为保证“三分三定”顺利执行而规定的五条制度,县、公社分派给管理区的临时性的和计划以外的花钱、用工的事儿差不多没有了。
“三分三定”既促进了各管理区财务、劳动的计划管理,使全区的财务、劳动管理置于广大社员监督之下,减少了浪费,也使干部、社员人人了解家底,促进了他们广开门路,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对于穷管理区高速度赶上富区和富区越过越富起了促进作用。去年孙吉人民公社社员的平均收入在八十元以下,今年因为生产门路找得多,开支节约得多,全年社员的平均收入在九十元以上,全公社贷国家的款已经还了44%,欠社员的款全部还清了。5、6月,各管理区开始陆续实行了月月发工资制度,人人满意。社员们说:“三分三定是个宝,样样生产都飞跃,勤俭办事花钱少,日子越过越美好。”
“三分三定”的全部精神在于:它在保证农业为基础的前提下,能够兼顾其它。虽然过去九个多月中只下过几场“润皮皮雨”,旱得实在够呛,可是孙吉人民公社的庄稼还是长得挺不错。粮食作物方面,除小麦因为受灾过重而减产外,大秋作物的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10%。其它生产也有很大的增长。而林、副、牧业的大发展,又给农业提供了足够的资金。这样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就来了个以农为主的行行业业齐跃进。


查看完整版本: [-- “三分三定”保基础——孙吉人民公社改进经营管理的调查报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