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开创花果之乡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12月 -> 开创花果之乡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海亮 郭端猷 1960-12-30 00:00

开创花果之乡

第8版()
专栏:

开创花果之乡
王海亮 郭端猷
果林迎风荡绿波,
白菜咧嘴笑呵呵,
鲜花依篱蒜铺地,
林畦枝间结硕果,
看是果园又似田,
园田里边奇事多。
这是河南叶县公店人民公社十里铺生产大队广大社员对村头林场唱的一首赞歌。不知道这个林场过去的人,谁也不会想到就在去年冬天,这里还是一片堆满了石头、砖块的荒地;谁也不会想到这是六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把荒地变成了果林的。
“有志不怕创业难”。这句话一点不假。去年冬天,赵文华、马科、赵文海三位老人从公社林场下放回村后,他们聚在一起闲谈,都很想把自己的村子绿化得像附近的棠村、汝坟店那样:“村前村后树(柿)遮天,宅旁道边花果园,一年四季果不断,社员生活乐无边”。这是金村银庄啊,谁不羡慕!他们找本村的赵文收、王清义、李大运等老人合计开荒育苗的事。恰在这时候,党又一次号召大种树木。大队党支书袁庆祥同志找这几位老人商量怎样育苗。这正合了六位老人的心愿,他们把开荒地育果苗的想法说了,袁庆祥说:“那太好了!”您们几位上了年纪,见识广,经验多,你们多动动嘴,指导指导,开荒的事由小伙子们干吧。”老人们说:“小伙子们是壮劳力,让他们把地种好多打粮食,种树的事我们几个包了。”从此,这几位在旧社会饱受风霜的老人劲头可足啦。当天他们就绕着村子转了一圈,在村北选定了一块荒地,第二天一早就扛着家具动手开荒。袁庆祥听说后忙赶去说:“您们岁数大了,还是找块近地育苗吧。”
“村边上的地都是熟地啊!熟地留着种庄稼吧,育树苗开个荒片就行。”赵文华指着场西边的荒片说:“袁书记,俺几个合计把这一大片闲地全开出来育上果苗。”袁庆祥知道这片荒地过去原是宅地,这里不但岗洼不平,瓦砾成堆,而且地下还有难挖的石块,难刨的树根,中间还横着个深达五尺的南北沟,要把这片地整修成果苗地,工程较大。袁庆祥说:“这片地是一定要利用起来的,不过开这片荒,工程大、活重,还是找片场地翻翻吧!”几位老人坚持要开,他们说:“俺们人老志不老,早晚要把这片荒地开出来!”袁庆祥看老人们非常坚决,也只好特意关照老人们多休息,保重身体,累了就回家歇歇。
冬去春来,当万物发芽时,这块荒地已经变成地平如毯,畦直如线的园田了。为了防止牛犊猪鸡常跑进去扒毁畦埂,老人们又动手在靠村子的一边筑墙,其它的地方扎篱笆。有志不怕创业难,这块闲了几十年的荒地,在几位老人手里变成宝地了。
为了采集树种,人们经常可以在文村、汝坟店、耿弯、棠村等方圆几十里的村庄树林里,看到赵文收、赵文海、王清义,他们常常带着干粮,白天上树林到处寻找种子。一个冬季,他们东奔西跑采集了桃核、软枣、椿子、楝树种、槐子等九百来斤。村上的小学生都把自己平时收集的果种送给老人。孩子们并编歌唱道:“老爷爷是英雄,胜过当年老黄忠,立志要栽花果园,冒寒采集幸福种!”
采得幸福种,育上幸福苗。人们对这林场的远景规划的实现,充满了信心,都很爱护林场,支持林场。到了育苗时节,正是管理麦田的关键时期,村上劳力少,袁庆祥几次抽不出人,后来叫炊事员抽空帮助老人。等芽子出来下种的时候,人手更显得少了。五六万棵桃秧柿苗,几十畦树种都得在十来天内下到地里。为了抢季节下种,袁庆祥白天忙着生产,晚上帮他们下种。
“土里有黄金,单等勤快人”。这是常挂在这几位老人嘴上的话。他们珍视一块一片土地,把没下树秧的地方都利用起来,大片种上了棉花、红薯,小片种上了白菜、萝卜。后来党号召大种蔬菜,他们就把所有的树苗中间施上底肥,点上萝卜、白菜,满园里真是寸土不闲。秋后他们的豆秆垛堆得老高。这是他们在白菜、萝卜生虫时,见坑补苗种了一点豆子,谁知收了许多。几棵东瓜薅了,他们就赶忙种上了蒜,并且在路两旁花草间也种上蒜。今年夏天,桃树秧埋人,柿树秧没膝,叶茂杆直,背垅的蔬菜嫩绿铺地,真是:绿林笑,青菜苗长,菜苗更比绿林旺。六位老人,决心把十里铺变成花果之乡。


查看完整版本: [-- 开创花果之乡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