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征服白石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12月 -> 征服白石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中共福建泰宁县委报道组 1960-12-31 00:00

征服白石峰

第2版()
专栏:福建通讯

征服白石峰
中共福建泰宁县委报道组
在闽赣交界的泰宁县丛山深处,传诵着一个“八虎将征服白石峰”的故事。这八员虎将都是贫农出身的年轻共产党员。他们是:江祖武、余木顺、张秋祥、余瑞云、江启清、蔡世祥、江祖运、张吉生。两年来,在党的支持和鼓舞下,他们勇敢顽强地带领群众战斗在白石峰上,常年被云雾深锁的大荒山,在他们的锄头镰刀下开成了梯田,人们眼看着、手捧着饱满的谷粒,都禁不住用“八虎将”的名称来赞誉他们。
白石峰是余坊公社洋山大队所在地,位于泰宁县的南端,周围纵横数十华里,高耸入云,尽是悬崖峭壁,气候异常寒冷,时常六月下冰雹。解放前当地有首歌谣:“白石峰呀好凄凉,只生茅草不长粮,老虎山猪结成队,十家九户喝菜汤”。就在这万山重叠之中,散居着五十八户人家,耕种着七百余亩三年两不收的山垅田,产量很低,年年缺粮,因此,当地农户每年全靠国家供应粮食。
战胜困难的坚强堡垒
1958年公社化后,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党在这里发展了八个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从此,在这万山丛中有了一个征服自然的坚强堡垒。
那是195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党支部书记江祖武辗转难眠,心想: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应当有乘风破浪的志气,去作前人所未作过的事业。如今,大跃进的热浪在全国到处沸腾,我们山里人也应来个发愤图强,如果老是靠国家供应粮食,这是多么不光彩的事呀?江祖武想到这里,满心火辣,再也睡不下去了。第二天蒙蒙亮,他就去找共产党员余木顺、张秋祥等商量。余木顺等听了后,异口同声地说:“要使群众不再贫困,不再由国家供应粮食,唯一办法是要白石峰献粮”。江祖武和大家商量以后,便跑了几十里路去向公社党委书记汇报了他们要叫白石峰举手献粮的决心。李书记听了,拍着江祖武的肩膀鼓励说:“你们想得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大胆地干,有困难党会支持你们。”江祖武受到党的鼓励,激动地回答:“从今日起,那怕白石峰是刀山、火焰山,我们也要叫它听人摆布。”说着便冒着刺骨的寒风回白石峰去了。
上白石峰开荒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赞成,人们相互传说:如果征服了白石峰,今后可要和野菜脱离关系啦。但是也有人怀疑说:“白石峰六月下冰雹,怎能种水稻?”连平常不大爱说话的老人邓宗朝也拉着党支书说:“祖武呀!你是青年人,牛犊不识老虎,白石峰是个怪物,触怒了它,不要说收粮,连老本也恐怕捞不回来。”可是江祖武等八个党员心坚如钢,困难推不倒他们的决心。就在一个霜雪纷飞的夜晚,他们在灯下反复地研究开荒大计。江启清说:“‘人定胜天’,党早就告诉我们了,正因为穷山恶岭,我们才要征服它,何况现在大多数群众是积极支持这个事业的。”最后党支部书记江祖武说:“征服白石峰困难是有的,但这个困难比起二万五千里长征,只能算是大山上之一草。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做出样子来,那一部分怀疑的群众也是会支持我们的。”余木顺抢着说:“那么我们今天准备,明天上山安家动手干!”
1959年11月21日这八个共产党员扛着锄头、畚箕,抬着炊具,向白石峰进发了。
剥掉青山皮 开出“玉带”田
一上白石峰,只见陡峭的山坡上,长满着丈多高的茅草,山风怒号,俯瞰山下,群峰奇崖全部吞没在云雾中。他们放下锄头和行装,便七手八脚砍竹子,刈茅草,不上半天工夫就在山上搭起茅棚和简陋的灶台。晚上,他们在茅草铺上度过了山上第一个寒夜。
第二天清晨,这八个党员挥着镰刀,开山劈草;满山都是密密簇簇锐利的芦草,人钻进去无影无踪。特别使人惊心动魄的是高山茅草被砍光后,山势显得格外险峭。他们谨慎地同时又勇敢地继续开荒。
三天时间过去了,他们已经沿着山腰开出了五亩弯弯曲曲的梯田。一天,老人邓蛮标爬上山来看望他们。当他看到梯田,就喜出望外地赞扬说:“多有志气的青年呀!”他激动地跑回家,拿起锄头镰刀,就要上山开荒。这时,葛岭坪村的群众见了都说:“蛮标伯,你年老了,不要上山去送命。”蛮标伯听了不满地说:“你们看吧!白石峰皮已被他们八个人剥下来了,建设社会主义我也有一份,那能光靠共产党员去干呢?”蛮标伯这席话说得全村十三户二十多个男女劳力都感动起来,自告奋勇地跟着蛮标伯上山开荒。接着,李衍前、牛排岭、鸡西库、石壁坑等村,四十三户人家也出动了四十多个男女社员上白石峰助战了。这时,党支部把白石峰划成四片,然后把八十多个男女劳力组成四个战斗队,每队由二个党员负责指挥开荒。就这样,一直奋战月余。
经过党员和群众一个多月的辛勤劳动,终于在白石峰上开垦出三百五十六亩梯田来,社员们说:“这下白石峰穿上了‘黄龙袍’,围上了‘玉带’啦!”
历尽艰险 战胜灾害
白石峰开垦出成片的梯田后,人们就积极准备在山上种出第一批水稻。旧历正月初三,社员们在党支部的指导下,浸下了七百多斤双季早稻种子,并直播二十八亩。可是从正月初三浸种起,整整下了十七天油霜,结果播下的稻种,除了山背二亩直播田没烂种外,其余全部烂掉。
为了吸取教训,摸索经验,及早下种,党支部书记江祖武和七个党员,一天走遍了七个村庄,爬过五十多里高山峻岭,登门串户访问老农,终于在葛岭坪村访问到老农张增荣。张老伯好心地说:“秧田要选在向阳避风地带,多下山土灰,猪牛粪作基肥提高地温,白天排干水,晚上要灌满,这样,就能避免烂秧。”这番话江祖武如获至宝,拉起增荣伯的手说:“增荣伯,来日丰收有你一份功劳呀!”第二天,社员们在他们的领导下又把仅有的一千三百多斤双季稻种再浸下去,另方面就选好秧地发动群众下足热性基肥。
可是,当二月初二最后一次谷种播下时,天又下起大雪来,这时,他们都说:“天能下雪,我们就来个放火驱雪保秧。”于是,他们就在秧田边烧起烟火。一直坚持五昼夜,终于保住秧苗不烂。他们笑着说:“这下天公该认输了。”
六月初,烈日当空,万里无云。这时,六十九亩双季稻正在抽穗扬花,人们个个称赞它是“英雄稻”。就在这个时候,一直连续四十多天不下雨,高山上田裂稻枯,社员们焦急万分。于是党支部就在田头开起会来进行研究,决定找个水源抗旱。八个党员带领一些群众踏遍了白石峰、神下崖、南阳岗,探过长龙坑,翻过周围六十二座高山密林,可是,哪里有水呢?正在失望中,蔡世祥想起了洋古坑上有一窟“龙潭”。但“龙潭”四壁峻峭,远隔稻田三里之远,中间隔着二座山、十八道弯的大森林,怎能把水引下来呢?大家正在苦苦思索的时候,站在一旁的余木顺忽然跳起来说:“好,只要有水就有办法。”这时,七个党员七对眼睛立刻贯注在余木顺身上。只见余木顺满有信心地说:“水往低处流,我们山区毛竹多得很,只要发动群众,砍好毛竹,采用竹管过山取水,困难不就迎刃而解吗?”木顺这一说,大家心里乐开花,便立即下山发动群众砍竹接水管,经过三天的奋战,终于从洋古坑接来了水,保证一千多亩单双季早稻不受旱灾损失。
可是当沉甸甸的稻子在微风中飘荡的时候,白石峰上白天黑夜到处出现成群结队的野猪,有时还出现凶猛的老虎。为了不让丰收果实遭受损失,党支部向全体社员提出了“虎口夺粮”的战斗号召,组织了一支打猎队,并在白石峰上搭起十二座防兽茅棚,全大队八十多个男女劳力,全部上山轮流看守庄稼。在三个月的艰苦斗争中,共打死了七头野猪、一只猛虎,终于保证了一千多亩单双季水稻和红薯没受兽灾损失。
在八个党员辛勤劳动和带头下,经过全队的努力,水稻、红薯、小麦取得空前大丰收,变缺粮为余粮。虽然他们今年粮食获得大增产,但是他们坚持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节衣缩食,除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外,还把多余的十三万斤粮食卖给国家,支援受灾的地区。


查看完整版本: [-- 征服白石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