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山村园丁——记青年教师方德维艰苦奋斗办好山区小学的事迹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0年12月 -> 山村园丁——记青年教师方德维艰苦奋斗办好山区小学的事迹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桑子 1960-12-31 00:00

山村园丁——记青年教师方德维艰苦奋斗办好山区小学的事迹

第7版()
专栏:安徽通讯

山村园丁
——记青年教师方德维艰苦奋斗办好山区小学的事迹
桑子
青年教师方德维,在一所新办的四复式单班山村小学——班肩坞小学里,创造了出色的教学成绩。
班肩坞小学是安徽绩溪县伏岭公社绿景生产队办的一个小学。绿景生产队共有二十六户人家,散居在方圆三十多里的山丛中,多数是一户人家就算一个村,从这个村到那个村最近也有三、四里路,而且都要翻山涉水。住在深山密林里的人们,解放后,政治上、经济上都翻了身,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学校教育。但是,山里没有学校,有几家山下有亲戚的社员,就把孩子寄居在亲戚家里上学,而大多数社员的孩子,一直得不到求学的机会。1958年,在生产队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全队的中心地点班肩坞办起了一座小学。学校办起来了,可是,谁来当这个学校的教师呢?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邵观甫同志东奔西走到处去找教师,结果找到了方德维。方德维心想,自己只念过五年书,怎能当教师呢?但是,从邵书记的谈话里,山里儿童渴求文化的心情深深地激动了他,使他想起自己幼年失学时的痛苦心情。他想,自己是个共青团员,有困难可以克服嘛!方德维终于答应了邵书记的要求,第二天就挑着铺盖,翻山过岭来到了班肩坞。
第一学期,全校一共是十七个学生,其中,大部分是才上学的,一部分是从山下学校转来的。方德维根据这些学生的文化程度,编成了一个从初小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四复式大单班。开始,因为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缺乏复式单班的教学经验,所以课堂纪律不大好。当老师在给其中一个年级讲课的时候,其余三个年级的学生就做小动作,唧唧嚓嚓地讲话。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学生都感到吃力,教学效果还不好。
方德维心想,教师要教得好,还要学生学得好。他把学生们叫到身边,诚恳地告诉他们,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今后要边学边教,想尽方法把课教好。在谈话中,他还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老师的话,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从此,课堂纪律开始有了好转。学生听话了,方德维就集中精力来搞好教学工作。新办的山区小学,基础差,没有什么教学参考书籍,方德维就反复阅读课文,掌握住课文的主要精神,需要着重讲解的地方,都写在备课笔记上。三、四年级的算术习题,他自己在课前都先演算一遍。备课中,遇有疑难问题,他毫不含糊,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利用星期天翻山涉水去到十里路外的逍遥小学,请教那里有经验的教师。方德维边教边学,边备课,不到两个月,就备好了四个年级的语文、算术全部课程。方德维重视备课,也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听别的教师说,讲课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学生容易接受,他就从山上砍了些毛竹,从供销点要了些厚纸板,自己动手做了计算器、数数棒等二十多种教具。由于课前作了充分准备,教学方法上又有了很大改进,学生们也能聚精会神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了,因此,教学效果大大加强,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在班肩坞这样一个山坳里,要把一座学校办好,除了克服教学上的种种困难外,还需要克服自然条件带来的许多困难。班肩坞这个地方,出门是山,起步是岭,山路崎岖难行,尤其是逢到梅雨季节,山洪暴发的时候,或是数九寒天,冰雪封路的时候,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家长们总是把孩子留在家里,不让去上学,这对教学工作很有影响。方德维决心突破这一障碍,他除了经常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外,还根据山区气候变化的规律,灵活地安排了教学时间,让孩子们在雨雪天能早一点回家,并且设法保护学生路上的安全。结果,到课率大大提高。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从小就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农业劳动的思想,方德维还经常带领孩子们参加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体力劳动。
两年来,方德维艰苦奋斗,终于使这所新办小学迅速成长起来。从1958年到现在,学生们在教师的辛勤教育下,德智体育有了全面的发展,从这个学校转到逍遥小学高小班学习的邵之树、邵善达等五个学生,现在都是“三好”学生。
(原载安徽日报,本报略有删节)


查看完整版本: [-- 山村园丁——记青年教师方德维艰苦奋斗办好山区小学的事迹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