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牧业区也应该大办粮食——青海牧区执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方针的成就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01月 -> 牧业区也应该大办粮食——青海牧区执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方针的成就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扎喜旺徐 1961-01-31 00:00

牧业区也应该大办粮食——青海牧区执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方针的成就

第2版()
专栏:

牧业区也应该大办粮食
——青海牧区执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方针的成就
青海省副省长 扎喜旺徐
青海省牧业区地区辽阔,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物产丰富,有着发展工农牧业生产的优越条件。但在解放前,由于遭受反动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榨,交通闭塞,一直保持着单一的牧业经济。畜牧业生产也由于完全依赖自然繁殖,发展极其缓慢,致使牧业区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解放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青海广大干部和人民坚决贯彻执行了“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在大力发展牧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了农业生产。特别是在1958年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人民公社发挥了“一大二公”的巨大优越性,又得到国家的农具、技术和资金等各方面的大力扶助,这里出现了农牧业生产的连续跃进。在畜牧业生产获得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农业生产也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过去只种少量农作物的地方,几倍几十倍地扩大了耕地面积;过去只单一发展畜牧业经济的地方,也大闹开荒种地,出现了社社办农业、队队种庄稼的新局面。牧业区大量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青海省的极不合理的农业布局,使牧业区的耕地面积由1958年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2%左右跃增到43%以上,而且为今后牧业区农业生产以至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海省牧业区大办农业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农业生产的发展,已经在改变着牧业区的面貌,促进着各项建设事业的前进,愈来愈突出地显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作用:首先是结束了牧业区单一的畜牧业经济历史,走上了农牧结合、全面发展的道路。我们知道,粮食是宝中之宝,是头等重要的战略物资,只有粮食生产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才有基本的保证,农、林、牧、副、渔才能并举,富饶的地下资源才能开发和利用。正因为牧业区在保证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发展了粮食生产,就能使我们有计划地进行其他生产建设。如柴达木地区乌兰县茶卡人民公社,由于坚决贯彻了省委的“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不但各类牲畜得到迅速发展,粮食达到了自给,还办起了铁木工厂、奶粉厂、制靴厂等社办工业,并且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了拖拉机、收割机、马拉条播机等新式农牧业机具,其他财经贸易、文教卫生等事业也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广大劳动牧民亲自体会到了农牧结合的好处,进一步看到了牧业区发展的美好前景,大大激发了建设新牧区的信心。如果没有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的发展,不从根本上改变“千里运粮草”的局面,就会大大延缓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今天在牧业区大办农业、增产粮食,正是全面发展牧业区经济最重要的措施。其次,牧区大办农业还有力地支援了畜牧业生产的持续跃进。农业的发展,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饲料,促进了定居放牧,并为实现畜牧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尽快地摆脱单纯依赖自然繁殖的落后状况,开辟了良好的开端。农业和牧业有着互相依存、互相支援、互相促进的关系。农业生产的粮食和副产品,可以解决牧民的粮食和牲畜的饲料、饲草问题,畜牧业又为农业提供了耕畜和优质肥料。实践证明,在牧业区大量开荒种地,不仅根本不存在“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问题,恰恰是农牧业的密切结合,才有了农牧业的共同跃进。如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公社,1960年粮食总产比1959年增长了十九倍多,而畜牧业生产同样获得了大丰收,牲畜总头数比前一年净增20%,幼畜成活率达到95%以上,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年。其他许多地区也都一样。凡是坚持
“以壮为纲”、全面贯彻八项增产措施,特别是在冬春牧草枯黄季节,有庄稼草补饲了瘦弱幼畜的社、队,牲畜普遍膘肥体壮,产仔多、成活率高,出现了不少一年两产、一胎多仔的大面积丰产群和高额丰产群,改变了解放前“秋肥、冬瘦、春死亡”的常规,出现了“秋肥、冬胖、春健壮”的新气象。这就是说只有发展农业,实行农牧结合,才能使畜牧业生产从自然界的支配和束缚下解放出来,步入全面、稳定、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第三,大办农业的结果又丰富了牧业区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内容,积极促进了意识形态和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随着农业发展,在辽阔的牧业区出现了星罗棋布的定居点和许多新型的城镇,结束了牧民群众逐水草游牧的个体生活,为兴办各项集体福利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开端。现在青海省广大牧业区,普遍成立了公共食堂,办起了托儿所、敬老院,社社、队队都有了保健站,并且根据牧业区的特点,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学校,开展了扫盲工作,使整个草原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生动活泼的繁荣景象。广大牧民群众的意识形态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旧的妨碍团结、进步和生产的陈规陋习正在消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新风尚正在不断地增长。第四,大办农业还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现在青海省牧业区除了人民公社、国营农牧场以外,又出现了机关、部队、学校、厂矿企业单位大量开荒种地的群众运动。机关农场办在哪里,哪里就出现了新的居民点和新的交通运输线,哪里的自然资源就可以得到综合利用。因此,机关农场的大量兴办,可以促进广大牧业区工业、农业、牧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通过广大干部、部队官兵、学校师生、厂矿职工和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广泛接触、互相往来,大大有利于传授先进经验,移风易俗,积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这种建立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成为促进牧业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上述一切证明:农牧结合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牧业区唯一正确的道路,使聚居在牧业区的各少数民族更快地跻于先进民族的行列。正如广大牧民群众歌唱的那样:
满山遍野是牛羊,
草原麦浪闪金光;
工农牧业齐跃进,
感谢恩人共产党。


查看完整版本: [-- 牧业区也应该大办粮食——青海牧区执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方针的成就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