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群众性经济活动分析是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好形式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02月 -> 群众性经济活动分析是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好形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连云山 董应南 1961-02-28 00:00

群众性经济活动分析是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好形式

第7版()
专栏:

群众性经济活动分析是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好形式
连云山 董应南
1960年以来,山西省万荣县普遍推广了孙吉人民公社实行群众性的经济活动分析的经验。群众性的经济活动分析是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好形式。孙吉人民公社自从推行了这个制度以来,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59年,这个公社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粮食、棉花仍然获得了增产。1960年的旱灾更是几十年来所未有的,但粮食产量仅比上年稍有减少,棉花产量继续有所增长。社员的生活也逐步有所提高,90%以上的社员一连三年增加了收入。
1958年孙吉人民公社获得了丰收,但在年终决算之后,却出现了这样三种情况:有些管理区(基本核算单位,下同)增产了,收入也增加了,有些管理区增产了,却是个平收,有的管理区虽然同样是增产,但社员收入还较上年略有减少。当时公社党委认为,如果不彻底弄清这些不平衡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就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于是公社党委就召集了管理区支部书记会议,把十个管理区排起队来,进行对比分析。有的说是经营管理的问题,有的说是勤俭办社的问题。如果再问几个为什么,就回答不上了。怎么办呢?公社党委决定把这些问题交给群众去讨论。群众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不平衡不仅存在于区与区之间,而且存在于管理区内部的队与队之间;不仅是产量、收入有差距,在劳力、资金、土地等的利用上同样有好坏。经过大家共同分析,共同讨论,一层又一层地寻根究底,结果找到了增产和减产是执行政策好坏、经营管理好坏、技术措施好坏等种种原因造成的。于是各管理区和生产队都根据自己的问题采取了改进经营管理工作的各种相应措施。这样一来,1959年春播和麦田管理空前良好,虽然入春以后天旱无雨,小麦还是获得了丰收。事后,干部和群众都认为这样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对比、算账、分析、总结的办法很好,要求能经常进行。从此,群众性经济活动分析就产生了。
民主办社和勤俭办社相结合
群众性经济活动分析是把民主办社和勤俭办社这两条基本原则结合起来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人民公社的规模大,范围广,集体化程度高,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核算方法和管理制度,才能既保证生产不断地发展,平衡地发展,又保证收入不断增加,费用不断降低。1958年万荣县在普遍执行“三包一奖”制度的基础上,有部分管理区就建立了一套经济核算制度。但核算的办法较复杂,干部和社员不易懂,普遍要求有一个简易的办法,既适合农村的特点,又解决实际问题。孙吉人民公社创造的群众性经济活动分析的经验,就符合了这个要求。它的具体做法是:公社和管理区在年初、季度初都根据年度和季度的生产计划制定出几项对于增加生产、降低成本有决定意义的经济核算,例如:总收入指标,各种作物的产量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生产费、行政管理费、公积金和公益金的开支指标等等,作为全年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并且有一些相应的核算图表,由专业人员定期记录上述指标的实现情况,依据记录数字在计划与实际之间、本期与上期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找差距,作比较,从中给管理工作上提出课题。
靠谁去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呢?孙吉人民公社采取了领导干部、专业人员和社员群众三结合的办法,即领导干部出题目,专业人员供资料,社员群众作分析,以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社员群众直接参加生产,最了解生产中的情况,经济活动分析离开了他们,就等于缘木求鱼。1959年3月到7月,一连四个月滴雨未落,早秋因灾减产已成定局。公社党委就在这个时候进行一次群众性的经济活动分析,向全体社员交代家底,发动大家想办法。于是,全社普遍进行了一次全年分配试算工作,把全年的生产、收入、开支等情况全盘端出,由管理区出榜公布,生产队向社员口头宣读,又分户把每个人的上半年实做劳动日、下半年预做劳动日,以及收入情况等等,详细地写在“预分通知书”上,通知到户。社员们一算账,根据当时的旱灾,全社社员的口粮将有一半得不到,每人平均收入会比上年减少十五元左右。大家摸清了家底子后,再不能坐等减产减收了,到处议论起抗旱夺粮的问题。社员们首先提出了大搞水浇地,在农业上想法子减少损失。当地是黄土高原,无河无湖,人们就从旱井吸水浇苗,在酷热的三伏天,用担挑、罐提、盆盆端,从二、三里地以外取回来水,点浇了四千多亩秋禾,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扩大了五百亩水浇地。大家还提出利用秋田空隙种蔬菜,在秋禾行间种植了六千多亩蔬菜。在副业生产上也寻找出采集野生植物、剥棉秆皮、打苇箔等三十二种副业门路。社员们紧张地干了六个多月,农业不但没有减产,而且还增了产,副业生产也收入了三十二万元。年终一算总账,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18%;社员每人平均收入七十六元六角,比试算时多了十七元,比上年增加了两元多,全社90%的社员增加了收入。
1959年的旱灾被战胜了,但是1960年又出现了更严重的旱灾,小麦因干旱而减了产。接着,小暑已过,仍不见雨,秋粮复播不能按时下种,棉苗黄萎瘦弱,开花不能结铃。夏季作物登场之后,公社党委就召开了支部书记和财务人员会议,把各区的小麦收获产量和社员的平均口粮进行了算账、排队和分析,使大家看到夏田减产了40%,每人全年口粮只拿回一半左右,如不立即采取得力措施,全年的生产、收入计划就要落空,也就不能保证社员的口粮和收入。这次会上作出了与天争粮、节约渡荒的决定。会后,党委在各管理区召开一连串区队干部会、老农会和社员大会,一方面宣传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一方面端出本区本队的生产、收入等家底子,让社员算账和分析。社员们大算账,大分析,大议论了一番,提出了许多办法。有经验的老农提出实行合理轮作倒茬,扩大秋田复播面积,多收秋粮的办法。社员茹过子提出在作物缺苗的田间补种。山东移民王金堂,提出来复播高粱可以高产。群众还提出瓜地套种玉茭,苜蓿和谷子混作,玉茭和绿豆间作等十几种间作、混作、套种的办法。此外,群众还把全公社沟、渠、路、畦以及小块荒地,凡是能种的零星土地都种上了秋粮秋菜;共开荒地约有六千多亩。为了鼓励生产队和社员多超产,公社又补充了“三包一奖”合同的规定,把原来按全年作物超产受奖的办法,改为夏超夏奖,秋超秋奖,使夏田赔产的生产队鼓起了劲头,力争秋季超产。秋收后一算账,全社运用大家分析出的各项增产措施,共增产了秋粮一百二十一万斤,增产秋菜一千四百二十二万斤。这些收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轻了旱灾所造成的损失。
实践证明,通过群众性的经济活动分析,可以调动广大社员群众参加管理公社经济的积极性,把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群众运动结合起来。由于把经济核算贯彻到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和各个生产环节上去,这就可以合理地支配时间,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逐步地使干部和群众树立经济核算的观念,锻炼和提高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学会做经济工作。
大搞群众运动和坚持制度相结合
群众性经济活动分析也是把大搞群众运动和坚持制度结合起来的一种好方法。
1960年春耕时节,孙吉人民公社少数管理区发生了这样的问题:农、林、牧、副、文教卫生等行行业业齐上马,都伸手向农业要人、要钱。这时候每月核算表报就起了揭示矛盾、唤醒人们注意的作用。2月间孙吉管理区的表上显示:1月份非农业生产用工超过计划55%,农业生产的劳力投工计划远远不能完成。同时非农业生产的开支超过了计划40%,农业生产资金不足。党支部立即交给社员研究分析。大家兜开家底子,算了几笔账。把问题的根源挖到了,原来是少数干部做工作不分轻重主次,片面地强调自己分管的工作重要,想在一天内办完所有的好事;再加上管理区只和生产队签订了“三包”合同,而对那些非生产部门没有控制,就形成了部门乱抓人抓钱,形成甲方花了乙方钱,寅年吃了卯年的粮,大家都来挤农业生产。党支部根据大家意见,定下了一个把劳力和资金分口包干,定期使用的原则。首先把劳力作了合理规划,决定在农忙时期,用于田间的劳力不能少于80%。在劳动力使用上又规定了一条“三分三定”的制度,这就是分战线、分单位、分季度和月份;定劳力、定工数、定生产和工作任务。根据这个规定,造成一本“计划用工手册”,发给农、林、牧、副等各个单位和非生产单位,他们每用一个工,就记在手册上。跨月跨项者,不给拨工,超计划用工者,不予评工计分。财务管理上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在资金使用上实行分战线、分单位、分项目、分季度,各定开支数的“四分一定”的办法,以保证各项开支专期专用。这么一来,劳力好安排了,费用也好安排了,各单位一不争工,二不争投资,都按规定办事,社员说好,队长也说不错,农业和其他方面的干部,用工花钱都心中有了底,有多少劳力和资金就计划办多少事。公社党委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就在孙吉管理区召开了现场会议,在全公社加以推广。
孙吉人民公社就是这样每经过一次大的经济活动分析,就会产生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反过来又把经济活动分析的成果巩固下来。这个公社通过财务活动分析,还制定了一套“四到队、六上墙、五到户”的财务公布制度:管理区和生产队制定的三包合同,财务包干,生产指标,土地等情况都详细通知到队。生产队本身的财务收支,生产投资状况,给社员预发工资的情况,食堂的粮食指标到户情况,食堂的账目,社员的劳动工分等,都按季、按月、按旬公布。关于每户社员的全年收入预算,夏秋两季预分,年终决算等,管理区都分季开列清单通知到户。关于社员应分的口粮、现金、工分等,一切经济往来,都必须由生产队和社员同时记两笔账,一笔账由会计记在生产队账上,一笔记在社员的
“经济往来手册”上,双方盖章,由社员持有,每月核算,必须双方验证一致,方为有效。这样就从多方面杜绝了贪污浪费现象的发生。
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相结合
做经济工作要依靠政治挂帅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做政治工作要通过具体的经济活动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群众性的经济活动分析,又正是把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的一种好方法。
孙吉人民公社开展群众性经济活动分析以后,丰富了社员的政治生活,提高了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主人翁的感觉。社员群众在知道了党的政策和公社、管理区、生产队的家底以后,他们就自觉地把国家、公社、管理区和小队的利益同个人的利益联系起来,纷纷为集体事业献计献策。他们对于计划不当、浪费资金、劳力窝工等现象,都积极进行干涉。王显管理区第六生产队的社员王曾子,是这个队极有经验的老农。在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前,他曾对农活安排提过意见,因为生产小队长不重视,他就不再提意见了。经济活动分析开展后,干部虚心了,对他的意见很重视,因此他每天收工回来,都要各处走走,晚上就到队部帮队长安排次日的活,成了队的“参谋”。据不完全统计,1960年以来,社员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提出了加强计划、改善劳动组织、建立制度、挖掘生产潜力的建议共有三万五千多条,涌现出各种爱护集体的模范人物一千四百余人。
通过群众性的经济活动分析,干部一般地都提高了政策思想水平,增强了群众观点,改进了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每次分析都是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使干部们能够比较正确地认识客观情况,因而使他们避免并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有些干部还学会了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的本领,这就使他们把冲天的干劲和科学分析的方法结合了起来。卫阳管理区支部书记王仲元,过去办事热情,干劲很大,就是做工作不分轻重主次,谁要钱要劳力,他就拨给,钱花完了就向银行借贷,只愁银行不借给,不愁社员分配会亏空,因而以前人称他“一阵风”。现在他有了核算观念,分文不乱花,常为保证社员增加收入打算,千方百计开源节流。孙吉管理区财务股长王志道,脑子清亮,打得一手好珠算,清工结账,又快又好。但是,他过去有单纯业务观点,不深入群众,群众给他提意见,他还说:“我就是凭笔杆子吃饭。”现在他认识到财务要为生产服务的道理,经常到群众中访问,到田间算账,参加生产,了解生产。就这样,两年来孙吉人民公社通过群众性的经济活动分析,无论公社、管理区和生产小队,都培养和锻炼出一批懂政治、懂生产,会分析、会经营的好干部。
通过群众性的经济活动分析,能够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过程中,各级核算单位为了保证自己生产、收入计划的完成,对于土地、资金、劳力、生产资料等,都做到家底清楚,严格控制,认真维护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并且,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更便于社员检查、监督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从而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全面、准确、广泛、深入的贯彻。
孙吉人民公社在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活动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仅仅是个开始,今后,还要进一步深入实际,依靠群众,认真研究,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以期收到不断推动工作前进的效果。


查看完整版本: [-- 群众性经济活动分析是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好形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