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清华园的春天——写在清华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的日子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04月 -> 清华园的春天——写在清华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的日子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本报记者 1961-04-29 00:00

清华园的春天——写在清华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的日子里

第4版()
专栏:

  清华园的春天
  ——写在清华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的日子里
  本报记者
4月,清华园里桃李芬芳,万紫千红。清华大学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在这里欢庆学校诞生以来的第五十个春天。
这所曾经作为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桥头堡”的带有买办性的资产阶级学校,只是在解放以后才获得了新的生命。解放后十二年来,清华大学在党的春风化雨的抚育下,沿着社会主义的轨道迅速成长,并正朝气勃勃地向着共产主义大学的伟大目标前进。
漫步在清华园,除去那几所欧美式旧建筑和那王府庭院式的“工字厅”还引起人们对它历史的回忆以外,已经很难辨认出旧清华的面貌了。环顾四周,一幢幢新的教学楼、试验室、生产实习工厂和宿舍栉比而起。解放以后,新清华增加的基本建设面积,为旧清华三十八年基本建设总面积的二点四倍。解放以前,清华大学工学院只有六个系,而解放后短短十二年中,它已发展成拥有十二个系、三十八个专业的多科性工业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九千八百多名建设人才。这个数字比解放前三十八年清华毕业生的总和还多出二倍半。
清除美帝文化侵略的影响
但是,变化最快、最大的,还是这里的人——一万多名师生在政治、思想上的深刻变化。
1900年,美帝国主义者继八国联军的军事侵略以后,用“退还”“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建立起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美帝国主义者一直把这件事称为“中美传统友谊”的见证。直到1949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还在他臭名远扬的“白皮书”中,把建立清华说成是美国对中国“多年来种种善意措施”的“证据”。可是,早在1907年,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和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等就已不打自招地揭了艾奇逊所谓“善意措施”的底,他们供认,办清华的目的,原来是:“用这笔钱(指庚子赔款)来使类似的事件(指中国人民的反帝革命运动)难以再生”,是企图以“最圆满和最巧妙的方式,通过从知识上、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发展”。他们阴险地认为:“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美帝国主义的金钱和精神的双重影响,当然会发生少许效果。解放前清华一千三百多名留美学生中,出现一小批美帝的忠实奴仆和资产阶级右翼分子就是例证。但是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历史事实已经证明,美帝的文化侵略终究走向了它的反面。
早在“五四”时期,清华学生就参加了反帝爱国学生运动。经过“五卅”“三一八”,到1926年底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支部。到“一二九”时,清华大学在党影响下的进步学生已占据多数,这个美帝文化侵略的据点,开始转化为中国学生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以后清华的学生运动又有了很大发展。不仅绝大部分学生和多数青年教师都站到了爱国民主运动的行列里,就是在对美帝寄予厚望的“民主个人主义者”的教授中也站出了“拍案而起”的闻一多以及“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等优秀人物。到解放前夕,除梅贻琦等两三名死心塌地的美国奴才“孤雁南飞”以外,清华大学绝大部分师生热情迎接了解放,团结在党的周围。这是对于美帝文化侵略的彻底否定。
老当益壮 新人辈出
解放以后,清华的教师和学生在党的教育下继续前进。经过历次政治运动,师生们清算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思想政治影响,迅速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不少教授已经由原来的爱国的立场进到人民的立场,最后选择了无产阶级的立场和社会主义的道路。如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教育界老前辈刘仙洲,以及清华最早的留美学生、七十五岁的老教授张子高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自己光荣的归宿。张子高入党以后所题的诗“逢春古树着花红”代表着这些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情。
与此同时,一批新型的、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正在清华园里成长起来,朝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解放前那种以“留美镀金”为最高荣誉,以从外国杂志字缝中抄题目写论文而自诩的思想,在这一代新人中已经很难再找到市场了。今天新清华水利系学生的雄心大志是:“拦住幸福黄金水,洗净人民万代穷”;而土木建筑系师生,则以“盖得广厦千万间,六亿人民尽欢颜”为己任。他们和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革命的、科学的、民主团结、艰苦朴素的新作风正在他们身上逐渐形成。几年以来,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岗位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其中有很多人成为红旗手,先进生产者。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铸工、制造、焊接、压力加工四个专业试行工读制的七十三名毕业生,由于做到了学习同生产劳动的正确结合,毕业时不仅按教育计划完成了理论学习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还分别达到了三级或更高的技术工人的水平,被老工人称为“又红又专,能文能武,能说能干的好学生,好工人”。
比质量 见高低
1952年以后,清华大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对旧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根本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1958年由于学校坚决贯彻了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抓紧了以教学为主的教学、生产和科学研究的三结合以来,学校面貌起了新的变化,教学质量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课程都增加了新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基本上各课都有了新教材,同时在讲课、实验、设计和现场教学等教学环节也都有了改进、丰富和提高。
几年来根据“联系实际、提高理论、结合专业、加强系统”原则,基础理论课的质量进一步有了提高。电机系五门基础课的学时总数,由1957年的九百多小时增加到一千一百多小时;机械系高等数学,由1957年的四百多小时增加到六百多小时。基础理论课的内容也大大丰富和提高了。普通物理课程中,不少内容由原来的一节扩大为一章,例如关于半导体的理论就是这样。现在物理课中近代物理的内容所占的比重已在整个课程中达到20%到30%。由于教师及时总结了生产实践中的新经验,并通过学术研究与讨论,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因此对基本理论的阐述更深更透了。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根据加强基本训练和联系实际相结合的精神,提高了基础课的实验水平。物理教研组的近代物理实验两年来增加了一倍。实验的要求提高了,加强了对同学运用实验技术的能力和科学作风的训练。数学课有目的地利用先进计算工具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加强习题与作业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材料力学的实验课的一部分,同微型汽车的设计任务结合之后,二年级学生就能通过计算汽车底盘的受压力,来量测力的分布。而这种计算能力是过去低年级学生所不能达到的。这和过去只会背诵公式原理,遇到实际问题却无能为力的情况截然不同。
几年来,专业课的质量也提高了。随着生产和科学不断发展,在课程内容中注意增加了介绍中外最新科学技术的新章节。水利系的“工程水利学”中关于过水上坝、拱坝大拱口浅流等部分都是在过去教科书中找不到或介绍不多的内容。很多课程在理论联系实际精神指导下,更加密切结合了我国的具体情况,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了。由“水能利用”改为“水利资源综合利用”的课程增添了农田水利和人民公社化规划等重要部分。“水工建筑物”课程,为了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也专门增添了“灌溉渠道建筑物”一章。
通过在学校中培养学生最后一道工序——毕业设计的效果来看,就更鲜明地对比出解放前后学生学习质量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高低。解放前清华工学院没有什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像机械系只有一门“机械设计”课程,但在这门课中仅仅有水泵和起重机两个题目,年复一年,文章做来做去,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土木系水利组的同学毕业后最初一般只是担负些测量工作,1934年的毕业生曾经设计了一处水利工程,但它的蓄水面积加上灌溉面积总共才只有六平方公里。
从解放以来,特别是1958年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毕业设计适当结合生产或科学研究任务进行以后,使学生未出校门,就在政治、业务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上,受到了一个工程师的初步锻炼。今年清华动力机械系的师生设计了用费经济、驾驶简便的微型汽车。水利系1958年毕业班只在半年之内,就进行了十三座水库的设计,总库容量达到十三陵水库的六十二倍。通过这种毕业设计,使学生全面综合地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学习到科学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解放前的清华毕业生出校后一般需三、五年才能担负设计任务。今天,很多学生出校后,比较快地就能独立担负起一个工程师的实际任务。有的人还比较快地担任了基层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许多在清华大学工作多年的老教授都认为,近几年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独立工作能力超过了清华大学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永远做红色的革命种子
在纪念校庆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清华大学师生正通过回忆校史开展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五四”——“一二九”以来清华学生运动史上许多光辉的名字——施滉、黄诚、杨学诚等,成为后辈们缅怀、学习的榜样。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永远做红色的革命种子,已经成为一万五千多名在校师生和遍布全国各地的校友们的共同信念。广西省的清华校友最近集体拍照,并在一本珍贵的纪念册上留下他们的手迹。他们在给母校的一篇通讯中写道:让这本纪念册保存下去,到一百周年校庆时再献给母校。那时,我们都将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然而人类社会正当青春,那时我们伟大的祖国该多么富强和美好啊!
  (附图片)
  清华大学校园     (新华社稿)


查看完整版本: [-- 清华园的春天——写在清华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的日子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