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美国侵华史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49年08月 -> 美国侵华史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大年 1949-08-31 00:00

美国侵华史

第5版()
专栏:

  美国侵华史
刘大年
  一 追随或通过别国向中国侵略(续四)
美国这样大规模对朝鲜侵略,产生两种新的形势:一是美国准备在日本之先与中国进入正面军事冲突,这可算美国应有的一种打算,一八九一年秋间中国接到伦敦来信:“美国特派水师一军前往中国,以备闹事之用”,后因缺少有利机会,没有发动。另一是在外国侵略者和朝鲜统治阶级合力压榨之下,激起朝鲜人民又一次反美日侵略的革命运动——“东学党”运动,“东学党”在一八九三年,一开始就揭出了“讨倭(日)斥夷(美)”的鲜明旗子(后来其纲领中也有“逐灭夷倭,澄清圣道”)以回答美日侵略者。清驻韩商务总办袁世凯报告政府:“……‘邪匪’(?)数万,终必成事,断非谕说所能解,汉京土民多怨政府,思乱者,十居八九……该‘匪’旗号有‘讨倭斥夷’等字样”,清政府的政策,不是援助这个革命运动,使朝鲜人民从美日压迫下解放出来,而是照例的诬人民为“匪”(这是反动统治者对革命人民千篇一律的称呼),进行反革命镇压。结果,因清廷与美日的矛盾引起由美国支持,日本出面的中日战争。
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六月,清政府照会日本:“应朝鲜之请派援兵戡定内乱”,日本则以“帝国政府从未承认朝鲜为中国之属邦”为理由,照会清政府出兵。当时美国很耽心日本没有胜利把握,美驻中国公使田贝(CharlesDenby)给本国的报告说:“日本全国有兵不过十二万,而又参差不齐,中国李鸿章一人即有精兵五万”,言外之意,恐日本难于获胜。美政府于七月九日令其驻东京公使谭安(E.Dun)对日政府作一劝告,在没有十分把握时不要轻举,其措词则异常冠冕堂皇:
“美国政府对日本及朝鲜两国笃抱友谊,故希望日本尊重朝鲜之独立并主权,若日本兴无名之师,使微弱不能防御之邻国化为兵火修罗场,则合众国大总统当为惋惜。”
日本对这个劝告没有同意。八月一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美国遂搬出它惯用的伪装面孔,宣布所谓“中立”,实际已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日本的胜利上。战争才开始,日本还没有着手改革朝鲜内政时,美驻朝鲜公使向美政府报告中着重申述日本对朝鲜的“好意”及“一举而消灭中国之宗主权”对美国的作用。日人洼田文三的支那外交通史上说:当时“美人认为日本人的成功,不啻美国人弟子的成功”,美国对中日战争真实态度,由此可见。同年九月十六、十七两日(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七、十八)清军于平壤,黄海大败亏输,北京“总理衙门”即一面与北京各国公使接洽,一面电驻各国中国公使分访各国政府,请出为调停。而在九月十八日美国不愿调停的消息传遍世界,因为这时美国以为日本还没有取得“全局胜利”,调停只是于中国有利,对日本方面则尚非其时,故加以拒绝。清政府遑迫无计,向英国求救,英愿与美法德俄等国共同调处,十月六日英国驻美大使高川送达美国务院一件照会,希望在朝鲜独立及中国赔偿日本战费条件下,与美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美国对于这样的议和条件,当然替日本不能满意,而且美国本身在这个战争中所处特别地位,也不愿在调停时与英法等国为伍,同月十二日美国务卿葛利歇穆(Gresham)答复英使:“甚愿中日两国于有利双方(?)无损高丽条件下,公平讲和,但不能如所请各国共同调停也。”十月初,中国驻美公使杨儒又数度请求美国调停,依然遭到拒绝后向“总理衙门”报告说:
“外务(美国务卿)云,此时言和恐为人藐视,欧洲各国,伺隙者多,均有利中韩土地之心,中国须获一大胜,议和方得体。”
这完全是袒护日本,戏弄中国的一片鬼话!
战争继续到十一月,中国军队节节失利,辽东山东同时告警,清政府大为震动,不得已,再请美国单独调停。这时日本可谓已获“全局胜利”,美国政府考虑到一种新的情况可能发生,即如果日本继续前进,必然引起国际干涉,将对日本不利——亦即对美国通过日本向中国侵略不利,在一个历史性文件上记载着这时葛利歇穆对日本驻美公使所讲的话:“日本应当停战,假使再继续下去,把中国打得落花流水,英、法、德、俄等国,一定要瓜分它……。”有了这层原因,美政府一面对清廷的请求有条件接受,谓必须中日两国同意,换句话说必须日本同意,因中国是请求国,自无不同意之理,这是美国乘中国之危,以自高身价并抬高日本的手法;一面给日本政府一个公开照会,照例的冠冕堂皇,全文是:
“令人痛叹的中日两国战争,毫未危及美国亚洲之政略,美国对两交战国之意向,在不偏不党重视友谊,守中立之义。若战斗延长无法制止日本海陆进攻时,与东方局面有利害关系之欧洲强国,或将对日本提出不利要求以促战争之终局。本国大总统从来对日本怀有深笃好意,倘对东方和平出而执劳,不损及中日两国任何一方名誉之仲裁,欲问日本政府是否承诺之?”
日本虽明知对它最有利的“调停”人,没有比美国再好的了,但顾虑到另一层,即假如日美对中国所演双簧,一旦把戏露底,同样有引起国际干涉的危险,因此美日之间,还有避免嫌疑必要,于是公开答复美国:中国没有直接向日本请和,日本还不须友国帮助。日外相陆奥宗光则秘密对美驻日公使谭安说:“日本政府现在若公然请美国政府为中日间之仲裁者,或不免招致其他第三国之干涉,故不能不避免此事,异日若由中国开讲和之端绪时,美国居间交换彼此之意见,则我政府当深倚赖美国政府之厚谊。”后来清政府经过美驻北京公使田贝向日本直接请和,再加上天津海关税务司英人德璀琳赴日活动,几经曲折,中国历史上最耻辱一页的马关和约终于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签订。
有人以为在甲午战争中“启议和之端绪且始终居间者,厥为美国”,这是完全违反事实的。至于最后日本宣布停战,实际上美国不是起的一种调停作用,而是为了美日共同利益,对战争前途精心策划的结果。
(未完)


查看完整版本: [-- 美国侵华史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