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下乡看排灌机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05月 -> 下乡看排灌机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戴国强 华惠毅 1961-05-31 00:00

下乡看排灌机械

第2版()
专栏:江苏通讯

下乡看排灌机械
本报记者 戴国强 华惠毅
最近,我们有机会随镇江地委的几位同志,到江苏西南部的句容、溧水、高淳几个县转了一趟。在这些地方,我们看到工业部门制造的排灌机械在农业生产上所发挥的作用,也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农村在使用和管理排灌机械方面,对工业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在每个县,都访问了一些公社和生产队,不论在丘陵山区,还是半山半圩地区,不论在经济条件较好的,还是比较差的公社,都看到了机械的或电力的排灌站,绝大部分的生产大队,都有了机动的或电动的抽水机。就拿最偏僻的高淳县来说,在几年前,全县只有一台私人经营的十八马力的低速柴油机,到了1958年,就有了三十台高速柴油机、一千多马力;1960年又增加到二百一十五台、九千三百六十二马力。今年,这个县已有各种型号的抽水机二百九十八台,一万零八百二十四马力,全县三十六万多亩水稻田中,将有三十万亩左右可以用机电排灌。
为什么有差别?
“这几年抽水机增加很多,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机械设备的作用。”高淳县委书记宋大庆同志在谈话中,反复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在访问过程中也越来越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有的地方机台利用率在80%以上,有的地方十台机器中能够正常运转的只有四、五台;有的抽水机在排灌期间的运转时间可以超过一千小时,有的抽水机只能运转四、五百小时;有的抽水机站每马力平均能灌溉七十多亩农田,有的平均只能灌溉二十多亩。此外,在燃料的消耗、维修费用的开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除了使用单位在设备布置、渠道疏浚和水源开发等方面条件各不相同外,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设备本身的缺陷,技术力量不足和管理经验缺乏。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却有待工业部门的帮助。各县所介绍的经验也说明,凡是工业部门在这几方面认真做了工作的,排灌机械的利用率都很高,反之则不然。
从安装试车开始
高淳县农业机械局副局长任秀清同志,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说:“在设备下乡以后,工业部门跟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农村使用单位安装,逐台试车,这是考验我们是否全心全意支援农业的第一关。这样做有三大好处:第一,实地安装,实地试车,是检验工厂的产品和修配质量的一种最可靠的方法;第二,在安装试车过程中,可以向农村机手传授操作和维修技术;第三,通过安装试车,可以使工厂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在修配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一些问题。说到这里,他打开了笔记本,查出了一个数字:最近县农业机械厂正在赶制的八千多只连接水管的螺丝,就是在安装时发现缺少,临时安排的。他说,由于问题发现得早,还来得及在排灌季节未来到之前帮助解决,否则这些看来似乎是很小的问题,到时候就会变成大问题。我们在句容县听到的情况,不正是这样的吗?今年上级所分配给他们的五十五台适合山区用的小型的抽水机、机泵、管一应俱全,可就是缺少联结水管的螺丝,现在灌溉季节即将到来,机器仍然被搁在一边,不能安装。我们想,要是有关工厂能够派人来句容帮助安装,或者至少下来看看,像螺丝这一类的问题,也许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技术力量哪里来?
有了设备,跟踪而来的问题就是技术力量的培养和成长。几年来由于工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不断的输送,不断的培训,农村中一支新型的亦工亦农的技术队伍正在成长中。我们根据各县提供的数字合计了一下,这三个县在最近三年中新培养的机械操作手,就有一千一百一十二人,应该说成绩是不小了。然而由于机器的数量增加得快,技术力量的成长还是跟不上需要。这三个县共有抽水机八百三十二台,按照每台机器两名技工计算(日夜两班),就需要一千六百多人,而现在总共只有一千三百多人。不仅如此,据各县的同志说,在这一千三百多名机手中,真正能够单独操作的只有六百八十多人。而机械能否有效使用,和技术熟练程度大有关系。高淳县双塔公社党委书记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情况:同一台高速柴油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可以每分钟开到一千五百转,技术差的工人只能开到千把转;有的抽水机,熟手操作可以使用五千小时才需要大修,而生手操作,几百小时,甚至几十小时就会发生故障。
现在排灌季节已经迫近,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解决呢?看来高淳县最近所采取的几项措施还是可行的。我们就从县委工业部给县委的书面汇报中摘录一段,介绍一下他们的作法吧:
“要保证现有排灌机械及时运转,全县至少需要单独操作的机手三百名,现有二百一十名,缺八十九名。我们从县属工厂中抽调了十八名技术熟练的工人,临时下乡支援;从各行各业的下放人员中动员了十九名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技工归队;从技术力量较强的几个公社抽调了二十名工人临时支援技术力量薄弱的地区;从已有两年工龄的七十八名徒工中选择一批技术进步较快的人,安排到机器比较集中的抽水机站,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也能单独操作;同时,县里和各公社都组织了有几个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人参加的技术辅导组,在排灌开始后,巡回指导。……这样,今年排灌所需要的技术力量问题就可以基本解决了……。”
管理经验送下乡
在溧水县,先后访问了两个排灌设备较多的公社。一个是紧靠县城的城郊公社,一个是位于县的边缘的柘塘公社。城郊公社有十九台抽水机,七百一十马力,柘塘公社有十五台抽水机,三百九十三马力。城郊公社的机械马力比柘塘公社虽然多了近一倍,可是,去年实际灌溉的面积,只有一万七千多亩,平均每马力合二十四亩;而柘塘公社去年就灌溉了二万八千亩,平均每马力合七十一亩。为什么一个机械设备多、灌溉能力大的公社,所灌溉的农田面积,反而比机械设备少、灌溉能力小的公社所灌溉的少,而且少得那么多呢?两个公社的负责干部和县的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的结论是两句话:前者管理不善,后者管得好用得好。
城郊公社抽水机站是在1959年建立起来的,公社在名义上有个站长,也有一个副社长分管,可是实际上,按照县水利局同志的说法却是“三没有”:一是机器没有专人管,二是没有维护保养制度,三是机物油料消耗无计划,燃料消耗无定额。特别是从去年把大部分机器下放到生产队后,公社放松了领导,大队又无人抓,用时虽有人开,平时就无人问;在使用的时候,人又不定机,机又不定田,去年十九台机器,实际开动使用的只有九台,而每台机器正常运转的时间只有五、六百小时。柘塘公社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们在把机器全部放给生产大队使用后,公社为了加强领导,有个社长具体分管。同时在公社设立了一个抽水机管理站,一个站长,一个会计,和几个技术熟练的老工人,专门负责帮助各个生产大队加强抽水机的管理,并进行技术辅导。各个大队都设有专职的“机器队长”,大队会计又兼管抽水机站的经济核算工作。在每个抽水机站,普遍推行了“四固定”(定工人、定机器、定灌溉面积、定机物油料的消耗)的责任制度,每年每季都要进行评比奖励。由于机器管理得好,使用效率必然也就高了。
我们曾经在这个公社参观了几个大队的戽水机工地,所到之处,但见那些机器,水泵、水管都配套齐全整装待用。在固定的机房里,在流动的机船上,都布置得井井有条,油类、燃料、工具都分类堆放,并有专人保管。就是在田头边、在塘埂旁、在坝堤上,那些流动的戽水机,有的专门搭起了防风防雨的草篷,有的机身上盖上了厚厚的防雨布。机手们都非常熟悉地向我们介绍他们所操纵的每台机器的性能特点、它们的“脾气”。他们对自己的“伙伴”所以这么熟悉,是因为在他们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建立了固定的关系,一直到现在人和机器都没变动过。
后来才了解到,他们这一套管理经验,也是在县农具厂的工人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据公社抽水机管理站站长说,在开始建站时,由于管理上混乱,机器使用也存在不少问题。后来县农机厂的厂长经常下乡来向他们介绍管理机器的经验,并派人帮助他们建立了一年一大修和平常的维护保养制度,建立了定机定人的使用的责任制度,建立了操作技术规程,同时还制定了每台机器的成本、燃料、油料的消耗定额。制度健全,任务明确,再加上工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几年来他们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的事故,在每年排灌期间,每台机器都能用到一千小时以上。
看到柘塘公社的这一切,我们深深感到,对于过去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生产的农村来说,如何管好用好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确实是一个新的问题。因此,帮助农村建立一套对机械设备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何尝不是工业部门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呢?
当然要充分发挥现有排灌机械的作用,需要工业部门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例如,及时提供足够的易损零件的备品,革新操作技术,介绍节约燃料的经验等等。同时,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我们想,只要工业部门能够从支援农业的实际效果出发,能够以高度的负责精神支援到底,这些问题就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就可以为争取今年较好的农业收成,促进农业技术改造,作出更大的贡献。


查看完整版本: [-- 下乡看排灌机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