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周予同、汤志钧探讨中国经学问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05月 -> 周予同、汤志钧探讨中国经学问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1-05-31 00:00

周予同、汤志钧探讨中国经学问题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周予同、汤志钧探讨中国经学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予同、汤志钧最近陆续发表了三篇文章,探讨中国经学的问题。
《“经”、“经学”、经学史》一文,发表在2月3日的文汇报上。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经”就是指由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编著的书籍的通称。“经”这一名词的出现,应在战国以后;而正式被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为“经典”,则应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以后。此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历代儒家意识的变化,对于“经”这一名词的解释,也逐渐有所不同。总括起来,它具有下列几个特点:(一)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即由汉之“五经”、“七经”到唐的“九经”、宋的“十三经”。(二)“经”不仅是为封建专制政府所“法定”,认为合法的“经典”,而且是在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所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称为“经”。(三)“经”不仅是封建专制政府和统治阶级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治的工具,也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统治人才的主要准绳,它基本上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作者认为,“经学”和“经”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经学”一般说来,就是历代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官僚对上述“经典”著述的阐发和议论。这种阐发和议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赋有时代的特点。“经学”基本上是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展开思想斗争的一种形式。作者认为,中国经学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特定的研究内容,它的任务在于:(一)研究“经”的来源和性质,研究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如何反映在“经学”范围之内,不同时代、不同阶级(阶层)如何在“经学”范围内开展思想斗争。(二)研究中国封建专制政府和统治阶级如何利用“经”和“经学”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上的统治,历代的“经学”又如何为不同阶级(阶层)或集团服务。(三)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中,“经学”思想发展的规律是怎样的,个别经学家的思想为什么能不属于统治阶级,甚或利用“经学”进行革命宣传。对这种文化遗产,应该怎样批判吸收。
《关于中国经学史中的学派问题》,发表在《学术月刊》第三期上。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概述了中国经学史中几个主要学派的概况,即西汉的“今文经学派”、王莽、东汉的“古文经学派”、东汉末的“郑玄学派”、魏晋的“王学”、南北朝的“南、北学”、唐孔頴达的《五经正义》、宋元明的“理学”(亦即所谓“宋学派”,“濂”、“洛”、“关”、“闽”四派是其主干;“闽派”朱熹更是正统派理学的集大成者。)清代的“汉学”(即“朴学”,分“吴派”“皖派”两支,统称“古文学派”或“清代古文学派”)和清代今文学派。作者接着探讨了经学史中学派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问题。作者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的一切形式总是带有阶级性的,中国经学史中的各个学派,总是反映了地主阶级中不同阶层和集团在不同历史时期内的不同意识形态和斗争。这种情况只有少数是例外,一种是某一学派中的某一人物,超出了本阶级的狭隘利益,从人民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要求;一种是某一学派在某一时期中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上行趋势,赋有进步的意义。作者认为,在中国经学史的各学派之间,存在着对经书阐释重点的基本一致性和前后的师承关系,它反映了思想体系发展中的继承性。继承性和阶级性之间又有联系,各学派在利用和凭借以前的思想材料和继承以前的某些治学方法时,是从本阶级利益出发,以阶级利益作为取舍标准的,因此在继承关系中,又深深地存在着阶级性。作者最后对旧“学派说”进行了批判。作者认为,在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学者的撰著中,对中国经学史学派的区分,每每只从“经学”继承的形式上来说明派别。这是由于作者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不可能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不可能正确理解学派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关系。在他们的分派中,也反映了各该阶级的政治立场,因此在分派之中也曾包含着斗争。
《王莽改制与经学中的今古文学问题》,发表在5月16日光明日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王莽改制与经今古文学关系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封建政府和统治阶级如何利用经和经学进行统治,“经学”思想又如何为不同阶级(阶层)或集团服务,并对认为“王莽只是利用古文经学夺取西汉政权”的旧说,加以澄清。在谈到后一问题时,作者认为,王莽依附古文经典,但也援用今文经典;王莽提倡古文经学,但并不排斥今文经学;王莽拉拢一些治古文经的人,但对并不妨碍其统治的今文经师也仍保持其禄位。总之,王莽以经典作为其政治欺骗的工具,从而“取其所需”,并“托古改制”,企图解决当时土地的无限制集中和农民的大量转化为奴隶以挽救当时的社会危机,在政治上收揽统治阶级的各部分势力,从而达到夺取西汉政权并巩固王氏政权的目的。“经学”只是他利用来作为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一种工具而已。


查看完整版本: [-- 周予同、汤志钧探讨中国经学问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