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珠玉与敝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07月 -> 珠玉与敝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金萝 1961-07-29 00:00

珠玉与敝蹻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珠玉与敝蹻
金萝
在《三国志》《蜀书·董和传》里,读到一段诸葛亮的《与群下教》(意即给幕僚们的指示),对依靠集体智慧这件事又有所体会。
诸葛亮这篇文章很短,言简意赅,内容充实。一开头就说明参署工作的目的,就在于“集众思,广忠益也”。如果为了避个人之嫌,不能提出不同的意见来进行反复商讨,那么“旷阙损矣!”——损失就大了!反过来说,如果经过不同意见的讨论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就像“弃敝蹻而获珠玉”(丢掉破鞋,获得珠玉),多么有益!
接着,诸葛亮举了两个例子,树立这方面的榜样:上而至他自己的好友徐庶,碰到这种情况,往往不受个人之嫌所惑;下而至幕僚之一的董和,他做了七年的参署工作,“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可谓能坚持真理的了!因此,诸葛亮恳切地希望幕僚们:“苟能慕元直(即徐庶)之十一,幼宰(即董和)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诸葛亮的这种虚怀若谷,虚心求教,以求少过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就像诸葛亮,也并不迷信个人的见解如何完美,而是始终不耻下问的。
在这里,不禁想起人民日报6月7日第三版刊登的《依靠群众事事如意》的通讯来。这篇通讯的主人公——河北省兴隆县营子公社上窝铺大队党支部书记、下放干部朱贵同志说得好:“对农业这门科学,我还是个门外汉,必须树立‘不耻下问’的态度,向基层干部,向老农,向所有群众学习。”这个大队的干部为了扩种蔬菜的需要,建议在“小园子”打一眼井。但是动工以后,进度很慢,社员劲头不高。朱贵同志深入了解,原来大队和生产队没有和社员们商量。社员刘德福告诉朱贵同志:离这里三十米远的一块低洼地,挖下三、四尺深准见水。朱贵同志根据群众意见,建议大队管委会研究,最后改变了决议,挪了地方,果然挖下三尺深,水就突突地冒出来。
这个事例,真可以说是“违复而得中,犹弃敝蹻而获珠玉”了!


查看完整版本: [-- 珠玉与敝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