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解放”佧佤是一家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07月 -> “解放”佧佤是一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阎吾 周长宗 殷文慧 1961-07-30 00:00

“解放”佧佤是一家

第2版()
专栏:云南通讯

“解放”佧佤是一家
新华社记者 阎吾 周长宗 殷文慧
我们到西盟山访问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
西盟山在云南省的西南部,是佧佤山区的中心。只见森林复盖的山顶下面,有一大片崭新的白色房屋,这就是新兴的西盟山城。山坡上的梯田里,有一群已经学会种水稻的佧佤族男女正在弯着腰劳动。熟悉从前佧佤山区落后面貌的人,一到这里就会知道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西盟山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无论对解放军的干部、战士,或者对地方上的工作人员,佧佤人都叫他们“解放”。就连从祖国内地运来的农具,他们也叫作“解放锄”、“解放犁”。甚至有一种能做绿肥的草,他们都起名叫“解放草”。“解放”是佧佤人学习汉语的第一个词汇,也是头一次使佧佤人感到温暖、亲切的字眼。因此,“解放”在佧佤人中,成了最美好的事物的代名词,和最可爱的人的同义语。自从进军边疆的人民解放军来到西盟山,将党的民族政策带到佧佤部落后,“解放”便在佧佤人的心目中深深扎下了根。
人民解放军西盟驻军曾以大批人力支援佧佤人开水田、垦荒地、修水渠。部队还抽调一批优秀的干部和战士,组成十二个民族工作队和五个工作组,在中共西盟县工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这些民族工作队和工作组到了哪里,便在哪里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教会佧佤人扶犁耕田,种植水稻。几年来,他们帮助佧佤兄弟办起了六十九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八处小学,培养了四百八十八名合作社和生产队的干部。此外,部队医务人员还经常为佧佤人治病。在西盟山,我们听到佧佤姑娘唱着这样的歌:“凤凰进山百鸟迎,佧佤人喜迎解放军,‘解放’帮佧佤人搞生产,‘解放’帮佧佤人闹翻身。”“一根藤蔓开两朵花,一根藤蔓结两个瓜,藤连藤,瓜连瓜,‘解放’佧佤是一家。”
在西盟中课区,我们访问了1952年来佧佤山区的人民解放军副教导员景逢真和党在佧佤族中培养起来的区长岩戛。景逢真告诉我们,他们初到佧佤山区时,当地佧佤族的生产方法还是“刀耕火种”,生活十分贫困。他们性格剽悍,不识数字,不知道自己的年龄,凡是不能解释的现象都认为有鬼。那时,岩戛得了恶性疟疾,请窝郎(巫师)给卜鸡卦,窝郎说他一定要死。后来部队卫生所收留了他,给他治好了病。不久,岩戛的父亲便将他送到部队,叫他跟战士们学习毛主席的道理。后来,岩戛在党的培养下进步很快,当了区长。
景逢真向我们介绍了好多忠心耿耿地为祖国边疆和佧佤人服务的干部、战士,但是却很少谈到自己。景逢真是山西阳城人,他从二十岁起参军,至今已在部队里服役十六年,其中有七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其余九年都在佧佤山区工作。他爱上了祖国的边疆和佧佤兄弟。1958年他去过一次昆明,在那里住了几天就呆不住了,急着要回到佧佤山。佧佤山成了他真正的家,他将自己的身心全部献给了佧佤人。我们所接触的民族工作组的组员们,都像景逢真一样,满腔热情地为佧佤族兄弟兴利除弊,他们受到佧佤人的热爱。有的村寨的人们给一些工作组同志盖了新房,要把他们的父母亲接到佧佤山来住,还给他们起了佧佤族名字,称这些战士是“腊家人(佧佤人)”。
我们在拔海一千九百多米高的西盟山顶盆地上,看过边防部队干部战士和佧佤人民一起修建的水库。那里森林环绕,碧波荡漾,佧佤人称它为“天湖”。它像一座天然水塔,每到旱季,水库里的水便沿着一道道竹瓦橺槽和一条条山沟田壑,潺潺地流下山来,流进稻田,流入菜地,流到佧佤人的厨房。满山遍坡,水花四溅,如同给西盟山披上了珍珠衣衫。我们在岳宋区莫美寨后山的千年荒坝上,还看到了由解放军带领开垦、被佧佤人叫作“解放田”的水稻田。多少年来,佧佤人受迷信思想束缚,怕惹下“水鬼”、“石头鬼”,一直不敢在那荒坝上开田种地。边防军工作组李德才等三个战士来到莫美寨,作了许多说服教育工作,后来带领群众在那里开了百亩方圆的一块水田。水稻收成的时候,远近十几个寨子的人都来参观。别的寨子人说:“这‘解放田’就是好,明年我们也要学开‘解放田’。”离莫美寨三十里的翁拉寨,第二年开水田时,特地请解放军工作组去作指导。
解放军干部和战士是祖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佧佤山区的第一所小学——班帅小学,就是解放军部队一到西盟山就办起来的。以后部队住到哪个区、乡,便在哪个区、乡协助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在许多村寨里,都有从解放军办的小学里出来的学生。我们访问了设有初中班的西盟小学。这所学校1955年2月初建时,校舍只是解放军帮助盖起来的两间草棚,那时只有两个班,二十八个学生。现在,这个学校已扩大到八个班,有十间瓦房教室,一百七十多名学生。解放军为佧佤儿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开始,干部战士挨家挨户地动员孩子们上学,用自己的津贴费给孩子们买了书本、纸张和铅笔。许多干部和战士既是教员,也是“保姆”,他们教孩子们爱清洁、讲卫生,孩子病了,就背到卫生所治疗。现在,佧佤人的孩子有的学完了初中代数,有的学会了写文章,他们已经成为第一代有文化的佧佤人,根本改变了祖祖辈辈用刻木记事的状况。
在西盟山期间,我们曾经多次参加过军民联欢晚会。在这些晚会上,佧佤寨的业余管弦乐队演奏了《东方红》、《绣荷包》以及云南民间歌曲;一群群佧佤姑娘在洒满月光的广场上跳着环舞、“青年舞”;由妇女组成的铓锣队,在夜阑人静时分敲起咚咚淙淙声音的铓锣;一队队儿童用汉语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三八作风》歌。每当天空升起一轮明月,军民联欢晚会开始,满山遍谷响起银铃般的歌声时,我们就像置身于春夜的江南农村。这些晚会不仅表现了军民之间的深厚友情,而且反映了佧佤族人民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


查看完整版本: [-- “解放”佧佤是一家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