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奠边府新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07月 -> 奠边府新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阮唯进 1961-07-30 00:00

奠边府新貌

第5版()
专栏:

奠边府新貌
越南 阮唯进
假如你七年前曾到过奠边府的话,今天重游旧地,你将会为它的巨大变化而惊奇。过去,奠边府是法国侵略军在印度支那最坚固的根据地之一,到处是碉楼地堡。草木枯萎,田野荒芜。奠边府的人民在充满恐怖的铁丝网圈子里过着惨无天日的日子。
1954年5月7日奠边府大捷后,经过七年的建设,它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到处充满着愉快繁荣的景象。那些茅草崭新的高脚屋,点缀在绿竹丛中,错落有致,非常引人注目。酸芒树挂满沉甸甸的果实,山坡上的牛群悠闲地吃着嫩草。从那些新建成的学校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成年人在晌午或晚上也愉快地夹着书本到民众识字班去学习,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景。
每逢民族节日之夜,整个州都荡漾着欢乐的歌声,在篝火边男女青年尽情地欢跳着民族古典舞。
人们还清楚地记住,奠边府解放不久,当地居民回乡时的情景。他们在那堆满铁丝网的废墟上,搭起歪歪斜斜的草棚来暂时安家。每天要到田野去挖掘山芋充饥,在冷风刺骨的冬天里,他们还穿着褴褛不堪的烂衣。在困难的日子里,当他们接到越南人民政府发下的救济物资:成吨的大米,成百头耕牛的时候,他们是多么感激人民政府的关心。今天,经过了辛勤的劳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食收获量日益增加,每户都有一两头耕牛、五、六口猪和四、五十只鸡鸭,卫生保健事业也有了很大改进。当地的纺织业恢复了生产,基本上解决了居民的被褥、蚊帐、衣着的需要。过去,有些家庭要挨饥受饿,被迫卖掉自己的亲生骨肉。现在,他们已有余粮,有着毛衣、棉衣过冬,过着美满的生活。
驻在西北高原的越南人民军和傣族人民同甘共苦,在奠边府的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的贡献。他们不会忘记,当他们刚到奠边府时,到处是敌人遗留下来的炸弹、地雷,是一片野草丛生、缺乏用水、食品,而且又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地区。有的战士还提起过去平原区人民视山区为畏途的情景,有句歌谣说:
“谁上西北高原,
红颊变成青颜。”
但是,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坚决战胜困难,在这个地区安家落户,并和当地人民一起积极建设奠边府。
那些多年被抛荒的田地,在短短时间内已变成了肥沃良田,能够生产大量的五谷和工业原料,宽阔的田野上日夜响彻着拖拉机的马达声。一百八十公顷田地准备培植棉花、播种水稻,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菜田把奠边府的山坡点缀得更加艳丽。
目前奠边府农场的果园已种植了各种树木和果树,如树胶、樟脑树、轻盈翠绿的龙眼树、柑、桔子、柠檬等果树。农场还计划添种一些工业原料作物,以便供应农场里刚在建设的机器厂。山谷的草地上,安静地吃着嫩草的牛群,只只膘肥可爱。
奠边府人民和部队取得的一个巨大胜利,是解决历年存在着的食水问题。过去,水像黄金一样的宝贵,敌军要到七公里远的地方取水上山来吃用。越南人民军来到奠边府以后,作出很大努力,设法寻找水源,用敌人留下来的炸弹炸开大石挖井,安设抽水机把水引到蓄水池,水管把清水引到人们的住宅、田园。无际的田野到处有了葱郁的绿丛,这儿是绿油油的菜园,那儿是鲜花盛开的花园。
人们眺望着从那些灰窑、砖瓦窑升起的浓烟,想到不久以后榨油厂、纺织厂就将陆续地建设起来,心中不由得充满着更大的喜悦。
(附图片)
人们劳动之余在坦克的残骸上休息


查看完整版本: [-- 奠边府新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