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南泥湾垦荒部队在天山南部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塔里木荒原出现粮棉基地 和田县在沙漠中垦荒种麦获得第一个好收成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07月 -> 南泥湾垦荒部队在天山南部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塔里木荒原出现粮棉基地 和田县在沙漠中垦荒种麦获得第一个好收成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1-07-31 00:00

南泥湾垦荒部队在天山南部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塔里木荒原出现粮棉基地 和田县在沙漠中垦荒种麦获得第一个好收成

第2版()
专栏:

南泥湾垦荒部队在天山南部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塔里木荒原出现粮棉基地
和田县在沙漠中垦荒种麦获得第一个好收成
本报乌鲁木齐30日电 曾经把南泥湾荒原开垦为“陕北江南”的英雄部队,目前正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部塔里木河两岸开辟着新的天地。这支英雄部队的战士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已经在塔里木盆地建立了四十五个现代化的国营机械化农场和六个养畜场。今年一年,他们在塔里木河的上游和下游,共种植了一百六十多万亩庄稼。
开垦塔里木荒原的艰巨的工作是由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一师和第二师担任的。这两支部队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二○师三五九旅。他们在1949年新疆解放以后进驻天山南部,模范地执行了毛主席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自己动手,开发塔里木,生产粮棉油肉。
开发塔里木最初的六七年间,为了克服物资上的困难,部队节衣缩食、购买生产工具;披荆斩棘、开垦荒地,然后根据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方针,步步向塔里木河两岸深入,在荒凉的原野上,建设起机械化的大农场。
塔里木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塔里木河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部。漫长的塔里木河,虽然年径流量在一百亿立方米以上,但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夏季,汛期洪水泛滥成灾,平时河水经过沿途大量蒸发渗漏,不仅灌溉缺水,有时下游人畜饮水也发生困难,一直被当地人认为是一条很难驯服的内陆河。这里年降雨量不到一百毫米,而蒸发量却大过降雨量的二十多倍。在征服塔里木荒原的过程中,生产部队进行了规模浩大的水利建设工作。他们除把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开都河、孔雀河、塔里木河的河水引进新垦的农田外,还在灌区内兴修了成千上万条渠道,组成渠系纵横的农田灌溉网。其中渠底宽十米到二十米的大渠,连接起来就有八百多里,不仅灌溉农田,还可以通航、发电和发展水产养殖业。
经过几年辛勤的劳动,塔里木荒原变成了粮棉生产基地。这里粮食、棉花的总产量一年高过一年。如以1953年为100,到1960年,粮食总产量则为264.41%,棉花总产量为380.41%,其他各项农产品也大都是成倍增加。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部队的牛羊马骆驼等家畜发展到三十二万多头,鸡鸭鹅等家禽达十六万多只,并营造了成千上万亩防护林。此外,拖拉机修配网、化肥厂、农产品加工厂也有很大的发展。
随着生产的发展,这里建立了培养高、中级技术干部的农垦大学和农牧科学研究所。
南泥湾时代的生产能手,绝大部分是开发塔里木的骨干力量。他们不仅把过去革命时代的优良传统传给了新一代的荒地建设者,并且亲自带头,建立一个又一个新的农场。南泥湾时代在金盆湾生产的老模范王金山,从新疆解放以来,已先后率领战士建立过四个农场,每当一个新场投入生产、走上轨道以后,他就又踏上征途,去执行新的建场任务。
新华社乌鲁木齐29日电新疆和田县六个人民公社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玉龙喀什河两岸建立垦区,扩大绿洲,获得了第一个夏季的好收成。现在,总面积达三万亩的冬小麦已收割完毕,正陆续脱粒入仓。
和田县人民向塔克拉玛干要粮的初步胜利,是在和风沙干旱进行顽强斗争中获得的。荒地开垦出来以后,距河床较近的,由于地下水位高,常常泛碱,种子难以破土出苗;而邻近沙漠的荒地,又不时受到风沙或干旱的威逼。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各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和社长深入到垦区各生产队,同社员座谈、试验,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突破难关的门径。盐碱较重的土地,除深挖排碱沟外,冬天就引灌冬水,让碱粉溶解在水内并凝结成冰,然后打碎背走。春夏季节,一面勤扫碱,一面从河边运来细沙压碱。这些办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社员们还发挥集体智慧,利用沙梁圈成七座中型水库,夏天引蓄玉龙喀什河的洪水,到缺水季节放水抗旱。随着垦荒经验的积累,社员们合理保留了天然的胡杨林,作为垦区防风防沙的屏障,抵御淹没土地的风沙。在没有树林的地方,便砍来红柳、野麻等枝条杂草,埋在地埂垅行,形成一道道防沙障。深入沙漠二百多里的烽火公社垦区,冬麦连播四次,都曾被狂风吹去,后来建起了这种防风篱笆,茁壮的麦苗终究长出了地面。
(附图片)
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正在塔里木盆地上进行夏收
(农业部供稿)


查看完整版本: [-- 南泥湾垦荒部队在天山南部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塔里木荒原出现粮棉基地 和田县在沙漠中垦荒种麦获得第一个好收成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