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沈阳医学院对经络本质的探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09月 -> 沈阳医学院对经络本质的探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1-09-29 00:00

沈阳医学院对经络本质的探讨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沈阳医学院
对经络本质的探讨
沈阳医学院自1951年以来,继针灸疗效观察及疗效机制研究之后,对经络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见解。
一、神经学说神经学说是人体解剖教研组主任刘耀曦教授等所主张的。
根据《灵枢本脏篇》和《难经》中的记载,在秦、汉时代,我国医家们就已对经络本质形成了一定的看法。他们认为,古人对某些经络的描述很多是指动、静脉。这些动、静脉无非是被稠密的神经纤维所包绕的庞大神经领域。由此观点出发,他们利用层次解剖和断面解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根据实验的结果,他们认为:在针刺人体大部分穴位时,都可以刺中具有丰富神经支配的肌肉、腱、血管甚而是纯神经干或神经末梢,这些也就正是经络的形态学基础。而针灸的治疗作用,就有可能是通过神经而实现的了。
在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性研究中,他们又看到:针刺手三阳经的孔穴时,可对有完整神经支配的生了炎症的兔耳显示抗炎效果;相反地,当切断家兔的部分脊髓后根时,由于体躯和血管传入纤维已被切断,结果针刺的抗炎效果消失。他们认为,这些实验的结果支持了神经学说。
二、中枢机能相关说
生理教研组副主任魏保会讲师和郑谦讲师主张经络本质的中枢机能相关学说。他们根据自己的科学研究实践认为:经络线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特殊机能排列在人体局部的投射。它是人体的全部调节系统,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导,以神经、神经体液调节为基础的经穴——中枢——器官间的相关动力系统。这就是说,经络就其机能看来,主要是神经,但与“神经学说”不同,他们强调不应该把经络只看做是分布在体表局部的一些联络线,而应看做是一种与中枢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些机能线。
他们曾以针刺经穴时出现的经络感传现象为例,进一步阐明这一论点。他们认为,感传现象就是神经中枢(可能是大脑皮层)中在机能上排列在一起的特殊的皮层点发生兴奋的结果。因为人体任何一点受刺激,都可以在中枢发生一个兴奋点;如果一个线状的部位受刺激,在中枢就会产生兴奋组。他们设想,在中枢存在着一些机能上相互联系的细胞组,只要其中的一点兴奋,就会波及这个细胞组内的其他神经细胞。这就是针刺一个穴位能引起一条感传线的原因。
至于感传线能否是因为在体表局部存在一种能传导兴奋的线而引起的?据一般的生理学知识看来,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刺激皮肤的一点,引起的也只是一点受刺激的感觉,但是这一点的兴奋却是沿着整条神经一直传向中枢的。例如,刺激脚上的某一点时,那么兴奋将沿着整个坐骨神经向上传,即兴奋要波及整个下肢,但是接受针刺的人却从来也不觉得是整个大腿受了刺激。可见,针刺一个孔穴所引起的条状感传线,他们认为只能用兴奋在中枢内的扩散来解释,而很难用肢体表层存在着一条感传兴奋的线状组织来说明。
至于内脏有病,针刺远隔穴位怎么会显示卓效呢?这一点他们仍用中枢机能相关的看法来解释。他们认为:这是针刺经穴时在中枢所产生的兴奋点和某些内脏调整中枢间,可发生一定联系或者可能是相重叠的结果。
三、类传导学说
病理教研组副主任毕涉讲师和生理教研组李善民等同志,从实验病理学角度主张经络本质的类传导学说。他们把经络看做是既与神经系统有密切联切,而又是一个独立的类传导系统。
因为,许多的临床及实验室的观察表明:无论针刺任何一个孔穴,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体液性活动,但正如针灸的临床实践所指出的那样,不同神经有其不同的影响领域。可见,神经—体液性活动,还不能完满地解释经络现象本质的全部问题。从这一课题出发,他们开始从实验医学角度,对经络现象进行了纯客观的病理生理学探讨。
他们首先在动物身上获得了以下几种与经络有关的现象。
关于经络吸收现象:实验是以某种物质从兔耳炎症灶被吸收的速率和淋巴管管腔的状况为指标进行的。发现在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时,可以改善炎灶的血液循环状态,表现为某种物质吸收加速,显示了经络的特异效应。
关于经络吸收干扰现象:当针刺胃经的表里经——脾经上的合穴阴陵泉时,出现与针刺足三里时相同的效应,这称为经络吸收感应现象。若以平补平泻的手法先后或同时针刺足三里和丘墟时,则吸收现象遭到显著低降,这称为经络吸收抑制现象。但是,若改变针刺程度,即给足三里以弱刺激,而给丘墟以强刺激时,则可以解除上述抑制现象,这叫经络吸收脱抑制现象。
由上述种种资料可以看出:不仅不同孔穴具有不同的影响领域,而且在孔穴间或经络间也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为解决实现上述这些现象的空间联系究竟是什么,除神经反射径路外是否还有其他途径,他们在切断了支配针刺孔穴区域的神经支配以后,观察到经络吸收现象几乎完全消失。若只保留部分的神经支配,如只保留躯体神经或植物神经传入纤维时,则吸收现象尚有部分残留。这说明经络吸收现象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然而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们却初步发现:这种经络吸收现象有被某种非麻醉剂封闭的可能。他们把这种初步观察到的现象称为经络吸收封闭现象。也就正是这一值得人们注意的发现,把他们引向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进而提出了所谓经络系统的类传导学说。
至于这种物质的封闭作用是不是由于注射本身的机械刺激而引起的经络吸收现象受到抑制所致,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是否亦有同样的封闭作用等等,都有待进一步实验来证实。
根据上述实验资料,他们提出,经络吸收现象的实现是以神经系统的完整性为其前提。但是经某种物质封闭后尽管神经系统是完整的,而经络吸收现象却有削弱的倾向。因此,他们初步设想:经络可能是分布在体表的严整而规律的有其相对独立性的体系。它受神经系统所调节,但绝不等于古典解剖学所指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的体现者。它似乎具有特异的生理、理化特性,并且可被某种物质所阻断。因此,就其本质说来,经络很可能是进化较古老的、分化较为低级的传导系统。对于这些,他们正准备做进一步的研究。(沈阳医学院经络本质专题研究组)


查看完整版本: [-- 沈阳医学院对经络本质的探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