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三十里矿区建设忙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09月 -> 三十里矿区建设忙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史越峨 张世安 纪敏 1961-09-30 00:00

三十里矿区建设忙

第5版()
专栏:

三十里矿区建设忙
新华社记者 史越峨 张世安 纪敏
在煤矿职工大力增产原煤的声浪中,三十里煤都——抚顺的地层深处,正在进行着一场规模很大的建设工程。这个开采了五、六十年的古煤都,地表以下四、五百米深的煤层已经采得差不多了,现在的建设工程就是以目前开采的煤层为起点,再向深部挺进一百多米,把原始地层深处的特厚煤层开掘出来。这是抚顺解放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延伸工程。
“挖深井饮甜水”
我们从抚顺矿务局出来,沿着竖井建设者的足迹,从老虎台煤矿到胜利煤矿,从胜利煤矿又来到龙凤煤矿,正好在三十里宽广的煤田上绕了一个圈儿。在每个矿井的井下建设工地上,在黑黝黝的井筒里,凭借着工人头上带着的矿灯光芒,我们看到建设竖井的工人们正在紧张的清除岩石,安装巨大的井架钢梁。在农村,打一眼十几米、二三十米深的井,已经是很不简单了。可是,为了这个古老煤都向深部开发,这里今年打的竖井,都在五百米以上,最深的要算胜利矿的竖井,从地面到井底,垂直有六百多米深。打井的时候,井壁上经常渗出的地下水,有时像连绵细“雨”,有时像倾盆大“雨”。据矿里的技术员说,井壁平均每小时要渗出二十五立方米的水。在这样深的地下,又要经常不断地和这样大的地下水搏斗,如果不到井下去看一看,简直无法想像,工人们是怎样把这个竖井打出来的。
在胜利煤矿李技术员的陪同下,我们穿了全胶雨衣,换了长统胶鞋,乘坐罐笼来到这个矿新建辅助竖井的作业井底。瓢泼似的大水,从四壁喷射出来,叫人抬不起头,睁不开眼。井筒半空中悬了一台水泵,在大口大口地把水吐到地面上去。工作面上,雾气腾腾,对面看不清人影,说话听不清声音。而那里的工人们,打眼的打眼,抓岩的抓岩,站在头顶吊盘上的信号员,不时发出清脆的信号声,沉着极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不能说不艰苦。可是掘井小组长朱庆畔一看见我们就笑着说:“咱农村里有一句俗话‘挖深井饮甜水’。要吃下面的这块大肥肉,井再打深一点也乐意。”
朱庆畔这个在农村里长大的掘井工人,从小就学会了打井。解放后,他一到煤矿就爱上了打井这行职业。他一面学一面干,浑身是劲。十年来,他打了斜井,又打竖井,打了竖井、又打斜井,他亲手参加掘凿的竖井井筒就有四个。开始建井的时候,胜利矿只有朱庆畔等七个老打井工人,现在已经有二百多个熟练的打井工人了。这个竖井开工时,朱庆畔小组的工人,担负了一个极有意义的任务:为新井打第一个眼,放第一遍炮。这以后,他们和兄弟小组一起,日日夜夜,连续不断地在地下水侵袭的作业条件下,打着,打着……到9月11日这天,六百多米的竖井,开凿到只剩不到一米,就要穿透到底了。
那天我们正在井里,听到这个小组的工人在悄悄地商量:“一定要最后给竖井送一个礼炮”。这“礼炮”是什么呢?原来他们从上午八点下井一直干到下班,本该休息了,可是说什么也撵不走他们,直到井底发出轰然巨响,他们又为这个新井放了最后一遍炮。经过测量验证:掘凿井筒已经比计划超过零点一三米。这时,他们才放心地离开了工地。这样,抚顺煤田上最深最艰巨的一个竖井的井筒掘凿工程,就比计划提前六天完成了。
艰巨的“反井”工程
虽然抚顺各矿都在建竖井,可是各个竖井的建设方法并不完全一样。在龙凤煤矿距离地表深五百二十米的竖井工地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另一幅奇特而动人的场景:已经开凿的一段直径达三米的井筒不是向下而是向上的,如同建设一座高高的烟囱一般。这是一种“反井”,它是在可靠的地质资料和精密计算的基础上开凿的,一定要和由上往下打的“正井”对口,最后两头一打通,竖井就凿成了。这样做可以上下两班同时作业,大大加快工程进度。
从下往上开凿“反井”,在抚顺煤矿建设史上是头一次。这里存在许多困难,就拿保证安全来说吧!既然井筒要从下往上打,那么爆破以后崩下来的岩石,必然从上往下崩落,底下的人们头顶岩石作业怎样才能保证安全?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初开始的时候,人们按井筒的形状,作了一个圆形木板的“安全盖”,以此来挡住滑落的岩石。可是放完炮以后,安全盖上面压着的岩石,用人力拨不开,只有把它小心翼翼地捣碎,让岩石慢慢滑落下来,才能继续作业。安全盖捣碎后,岩石掉到人行道上,还是要影响作业和安全。
建设者们并不从此罢休,改了又试,试了又改,最后把木板锯成一块一块,像积木一样镶在顶壁上代替原来的“安全盖”,放完炮以后只要打开其中的一、两块方形木,人就可以作业,效率既高又十分安全。建设者们就是这样边干边改进,使打反井的技术越来越熟练。现在每月的进度已经由当初的七米提高到三十米。当我们到这里访问的时候,第一段“反井”六十米的任务已经打通,第二段“反井”也已经打出了五十多米。
革新事迹处处传
抚顺矿区的大规模延伸工程,是在不停止原煤生产的情况下进行的。建设者们为了不妨碍或少妨碍当前生产,想出各种办法加快工程进度。在三十里矿区工地上,革新事迹到处可见。
在胜利矿竖井井筒里,我们看到四台抓岩机上装置的四支巨手,像人手一样反复地、一张一合地把坚硬的岩石抓到提升的吊桶里,然后运到地面,实在灵巧得很。可是这四支巨手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并不是那样听话的,机器开动老半天,也抓不上一桶岩石,岩石运不出去,工作只好停下来,一度影响了整个工地的进度。后来,小组长朱庆畔把那巨爪的“指头”——机器上的叶片带到地面,和钳工组的赵师傅一起升起一炉火,一边干,一边琢磨,到底把这些叶片锤打得弯曲适度,抓岩机就像人的手指抓东西一样地灵便好用了。
老虎台竖井工程队里有一个普通的起重工,名叫胡作华。他不在井下工作,也很少到井底去,可是他却日日夜夜思念着井下安装罐道梁的工人的劳动。安装竖井中的罐道梁,必须要用上下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作业台。过去这两个作业台是固定装置的,工人们站在作业台上安好一根九米长的罐道梁之后,就挡住了作业台上升的路,工人要进行拧固螺丝和校正工作时,就不得不爬到井架上去,悬在半空中进行高空作业,相当危险。为这件事,胡作华动了不少脑筋,最后做出一个可以让罐道梁通过的折叠式作业台,这样,人就可以自由升降地在作业台上安全作业了。这一小小的改进,不仅消灭了井筒里高空作业,保障了安全生产,而且,几乎使整个安装工程的进度加快了一倍。


查看完整版本: [-- 三十里矿区建设忙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