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10月 ->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常工 1961-10-30 00:00

第4版()
专栏:


常工
一个深秋的夜晚,没有月亮,没有星光,一阵一阵的秋风,不时从东北方向吹来,天又黑又冷。
劳动了一天的社员们开始入睡了。
这时,石桥公社党委会的办公室里,进来了一个年轻人。看样子,二十多岁,个儿不高,挺精神。他穿着一身褪了色的蓝工作服,脸上、手上还沾着油污。人们一见,都亲热地向他打招呼。
这个年青人是宁陵县机械厂下放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钳工,叫刘勤友。他原来就是石桥公社的人。从小跟着妈妈讨饭过日子,旧社会使他遭受了不少的折磨,直到解放,他的全家才翻了身。1958年大跃进时,他考上了县机械厂,几年来,学会了不少的技术,不论汽马车、架子车、自行车,都能修理、安装。一个月以前,当他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公社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时候,他就下了决心要把自己的技术全部贡献出来,同家乡的人们一起,战胜灾荒、争取丰收。
秋收秋种的大忙阶段开始了。从地里把庄稼运回来要车,给麦田里送粪也要车。但是,公社新买来的车因为技术力量不够,安装不起来;坏了的旧车也不能及时修好,严重地影响了秋收秋种的进度。当刘勤友正想向公社党委提出的时候,党委李书记专门找他来了,一见面就说:
“党委决定调你到咱们的铁工厂去。”
刘勤友连忙问:“是修车、装车吗?”
“对!”李书记说。
刘勤友二话没说,当天晚上就到了铁工厂,换上工作服,立刻投入了修车、装车的战斗。只是一天一夜的工夫,就安装好了两辆汽马车。当他从别的同志那里知道刘楼大队买的八辆汽马车,找不到人安装,已经放了好久,第二天他就带上钳工施光福,背着工具袋,急急忙忙地赶到了刘楼大队。只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八辆汽马车全部安装停当了。
无事不凑巧,无巧不成书。
那天,他们从刘楼大队回工厂的时候,太阳偏西了,在地里干活的社员们正纷纷往家走。可是,他们一跨进工厂的大门,就见过道里放着一辆汽马车。旁边的两个人,一见他们,就问:
“哪位是刘勤友同志?我们是张庄大队的,买来了车不会装,又等着用……”
这时,他们的疲劳已跑得没踪没影了。吃过饭,连夜安装起来。第二天一早,当张庄大队的同志前来拉车的时候,他们已经安装好了。
国庆节那天全厂放假,刘勤友一早就跑到自留地去伺弄瓜菜了。谁知没有多大一会,他的爱人和孩子连喊带叫地跑来,说是家里来了人要找他。回家一看,只见那人四十上下,还牵着两匹牲口。他怕找错了人,忙问:
“你是找谁呀?”
那人朝他打量了一下说:“刘勤友。”
“什么事呀?”
“车坏了。”
原来,他是城关公社石井大队赶车的。昨天晚上,从柳河车站运煤回来,走到他们这里,只听车轮嘎嘎地作响,不大一会,车拉不动了。今天一早,他牵着牲口东打听,西打听,最后就打听到了刘勤友会修车。
刘勤友连忙问:“车在哪里?”
“石桥街上。”
“走。”刘勤友忘记了今天是放假了,把手里拿着的铲子往旁边一扔,马上换上工作服,来到了石桥街上。他把车架起来,卸下车轮打开一看,原来是滚珠的缸套磨坏了。刘勤友回到工厂,东找西找,从废品堆中找到了一个缸套,往上一安正合适,没有多久,这辆车修好了。当着那赶车人,套上牲口,挥鞭子,汽马车开始向前滚动的时候,太阳穿过云隙出现在当头,半天的时间过去了。……
在石桥公社通向各处的公路上,刘勤友安装、修理的一辆辆崭新的汽马车、架子车,每天都在愉快地奔驰着。这些车,有的正从柳河车站把闪闪发光的黑色的金子运回来,有的又把那征购的新粮——红的高粱、黄的谷子运到国库去;有的正往新翻的土地里运送着肥料,有的又从地里把那些花生、红芋运回来。车来车往,熙熙攘攘,呈现出一番动人的秋日的景象。


查看完整版本: [--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