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他们关心“小”事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1年10月 -> 他们关心“小”事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杰 1961-10-31 00:00

他们关心“小”事情

第2版()
专栏:上海通讯

他们关心“小”事情
新华社记者 张杰
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不仅要求企业采取重大有效的措施,就是一些看来不那么被重视的小事情,也一点马虎不得。我在上海第一钢铁厂访问的时候,正赶上这个厂平炉车间职工忙着提高无缝钢管钢的质量,顺手记下了两段小故事,觉得很能发人深思。
扫帚的“风波”
9月5日清晨,清洁工韩长恩噘着嘴,东找西找,说他的扫帚被人偷去了。知道内情的人忍不住要发笑,有人暗示他,到浇钢场寻寻看。老韩到了浇钢场一打听,果然扫帚是被浇钢工杨洪玉拿来用了。
杨洪玉虽然理屈,却说出了一段原委。平炉车间自从冶炼无缝钢管钢以后,冶炼、浇钢操作的工作量加重了,特别是浇钢场,一定要扫得清清爽爽,否则煤灰、垃圾等杂物掉进钢水里,铸成的钢锭就有杂质,将来轧成无缝钢管质量就难保证。
杨洪玉这个班六个浇钢工,都是三十岁左右的人,性急好强,有股干劲。浇铸无缝钢管钢后,更是闲不住。一上班,六个人轮番扫除,把浇钢用的六块平板扫得刷刷亮,真像水洗似的,一尘不染。八小时内,一把三尺多长的竹扫帚,有时秃的只剩五六寸长。这样一来,钢锭内的杂质是越来越少了,钢的质量提高了,六个人六颗心甜滋滋的。可是,跟着也来了问题。扫平板,三个班一个月总共只发十把扫帚,他们一个班就报销了一把,别的班怎么办?剩下的二十几天怎么办?几次到车间福利组去领,管理员两手一摊,说厂部行政管理科旧的定额制度未改变,多领不行。
扫帚领不到,无缝钢管钢还要炼,质量要提高。一天,杨洪玉等六个人凑在一起商议,觉得保证质量要紧,大家急不可待,晚上一上班,就把清洁工老韩用的一把半新的扫帚拿来先用上了。
韩长恩听了前后经过,气恼顿消,还说,浇钢场扫帚坏了,他要来得及一定帮忙修。厂长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决定:平炉扫平板用的竹扫帚每班每月由发十把增加到三十把。管理部门专门派人到浙江象山等地采购扫帚。现在,走进平炉浇钢场,到处是亮光光的,工人们打扫得更勤快了。
书记和电筒
党总支书记周富坤有个习惯,不管怎样忙,每天总喜欢到车间各处走走,同工人聊聊。有一天,他走到浇钢场,刷模工朱福同正爬上爬下检查钢锭模内涂柏油的情况,手电筒突然不亮了,摇来摇去,还是摇不亮,刚巧,这时放钢钟声响了,朱福同头上急出一粒一粒汗珠。浇钢工范胜芳见了,急忙把自己的电筒递过去,朱福同才赶着把十多根钢锭模检查完。
周富坤看在眼里。到浇钢场开会时,他问起这件事,工人们便纷纷议论开了。朱福同说,现在四个刷模工只有一只电筒,数量少,不够用,而且是铁壳的,装在工作服口袋里,汗水湿了容易锈,揿钮常常失灵,用的时候不亮,不用的时候却自己亮起来了。有的人说,放一炉钢要检查一百四十四根钢锭模,每根模子一点二米高,从上看下去黑洞洞的,电筒坏了,钢锭模内柏油涂得匀不匀看不清,如果不匀,浇出的锭子外表不是疤,就是裂纹。周富坤听了,暗暗思量,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为了冶炼无缝钢管钢,9月份厂部曾给了车间不少辅助设备,还扩建了浇钢场。大的措施是解决了,可是要不解决群众提出来的电筒之类的小事,整个质量就可能因一丝疏忽而受到影响。想到这里,他愈感到责任重大,会上就和工人商量解决办法。工人提出两条:一、每班多发一只电筒;二、铁壳电筒易锈,改发胶木的。周富坤征求车间主任等同志的意见,认为可以办到,于是当场就把改进方案定下来了。
最近,周富坤又到浇钢场去,朱福同指着刚脱模的红通通、亮晶晶的钢锭说:老周,你看,我们班浇的锭子表面都是好样的。技术监督员一旁插嘴说:“和模内刷油均匀也有关系啊!”


查看完整版本: [-- 他们关心“小”事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