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晒盐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2年01月 -> 晒盐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黄毅坚 1962-01-30 00:00

晒盐人

第2版()
专栏:

晒盐人
新华社记者 黄毅坚
从广东电白县的水东镇到博贺港六十多公里的海滩上,密布着一块块、一方方修葺[qì]得整整齐齐的盐田,这就是广东省六大国营盐场之一的电白盐场所在地。这里一千五百多公顷盐田全部低于海面,盐田依海筑堤而成。每天,天将破晓,一千五百多名工人就开始了紧张的劳动。天晴时,他们顶着炽烈的阳光车水、制卤、灌池;下雨了,他们冒着雨点把卤水抢收到卤缸里;雨过天晴,他们又赶紧车水、排淡、晒卤,每一颗海盐的产生,都经过他们同大自然艰苦的斗争。尽管如此,许多工人却愿意为它毕生效劳。这是为什么?和工人们广泛接触以后,我找到了满意的回答。过去我曾听说在有些不产盐的地区,人们把盐当作最珍贵的礼品,当作姑娘的嫁妆。我想,也许这些地区的人是最爱盐的吧!可是,当我和电白盐场的工人广泛接触之后,发觉那里的工人对盐的热爱,并不亚于缺盐地区的人们。
在盐场西麻工区麻茂生产队里,工人把他们的队长杨文友称为“盐迷”。他们告诉我,有一次刮大台风,九十二号盐田的淡水闸被冲垮了,当时风大潮涨,眼看许多卤水就要被冲淡了,队长杨文友立即不顾一切地跳下水去抢救。过了一会,生产转危为安了,杨文友又抢着去车水,工人们发现他的手受了伤,劝他赶快找医生医治。他说:“踏水只用脚不用手,难道你们看着卤水被冲淡不心痛吗?”
杨文友热爱盐是有一段经过的。他对我说,解放前,他替封建地主晒了十多年盐,但从来不知道盐除了调味之外还有什么用途。解放后,他在生产、学习中,知道盐除了是生活必需品之外,对工业、农业、渔业都有重要的作用。妇女爱穿的花布,人们日用的纸张和许多轻工业品,都有盐的一份功劳。制造染料需要用盐作原料;造纸用的火碱,造许多其它轻工业品用的纯碱,都是用盐生产出来的;化肥过磷酸钙和六六六杀虫粉,也都需要用盐作原料。从此,他对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情。为了给自己的国家生产更多的盐,他带领队员们开荒,改造旧式盐田,推广深水制卤、勤翻卤等先进操作方法。1956年以前,这个队每人每年平均生产九百担盐,现在已经提高到一千四百担。从1956年开始,他们每年按时完成盐场分配的生产任务。到1961年,他们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
听说双登大队有些制了一辈子盐的老工人,有着丰富的“看天”经验。他们在退休以后,心里还老惦念着盐场,一天不到盐场看看,就觉得不舒服。有些人每天一早就到盐场看看天,发现风来了,海响了,就赶快告诉大家注意。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访问了这几位退休的老工人。老人们向我讲述起退休以后的生活和新旧社会的对比。解放前,这里的盐田是地主霸占着的,工人生产出来的海盐八成归地主,工人只分得二成。许多工人天天拼命干活,吃的是海草,住的是破茅房,穿的是烂麻包。年纪大了,还免不了被开除。六十九岁的老人蔡俊成,指着门外一大片盐田说:“五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滩。那时,我才十四五岁,父亲带着我在这里替地主干活。父亲死后,我又替他们干了四十年。尽管如此,我还得卖掉两个女儿。”提起往事,七十六岁的伍于贞老人也满腹辛酸。他说:“不是毛主席、共产党来了,像我们这些老家伙,早给地主开除了。”他的伯伯、叔叔以及许多相识的人,都是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老人们不但关心天气的变化,一听说盐场有什么活没有合适的人干,他们总是抢着去干。1961年元旦假日,正逢下雨,盐场最大的盐坨——博贺港盐坨,需要增加一批盖盐的茅夹,到处找不到适当的人去做。这几位老人知道了,卷起包袱就往博贺港跑。盐场的同志劝他们不要去,他们说:“谁做的茅夹能比得上我们?”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没有用多久时间,他们就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在这些热爱制盐工作的老工人带动下,电白盐场近几年来还培养出一批能掌握新技术的青年工人。
天刚朦朦亮,东围生产队的盐?里就传来哗啦啦的扒盐声,结晶池上一片片闪闪发光的盐粒,一会儿就被扒成一堆堆的“盐山”。看着盐堆一个个增加,小伙子们更加快活了,他们一边挑盐,一边哼着山歌。这个生产队是全场向机械化进军的试点,目前已经实现扬水机械化。这个队的二十八名工人,二十五岁上下的占了一大半。这些青年工人都出生在盐工的家庭,然而,他们今天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同他们父亲或祖父时代却有着天壤之别。他们现在生产时,都穿上齐膝的高筒胶靴,下雨时有雨衣、雨帽,他们用的一切工具都是由盐场供应的。所有这些,老工人们在封建地主统治时代,做梦也没有梦过。
在党的培育下,这批青年工人已经一天天地成长起来。工人张亚林,三个月前还没有见过水泵,现在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操纵水泵了。青年工人们在掌握新技术的同时,也不放松学习祖辈流传下来的晒盐技术,特别是学习他们观测气象的丰富经验。经过老工人用心传授,许多青年工人已经能够根据季节、风向、云层、海响以及动植物的动态,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他们在盐场里,好像一朵朝着朝阳的蓓蕾,充满着蓬勃的生机。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当一名出色的制盐工人。


查看完整版本: [-- 晒盐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