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上海青年京剧团在香港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2年01月 -> 上海青年京剧团在香港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李伟庭 蔡国喜 1962-01-31 00:00

上海青年京剧团在香港

第4版()
专栏:

上海青年京剧团在香港
李伟庭 蔡国喜
上海青年京剧团在香港演出结束以后,已经在24日离开香港回上海了,但是他们的精采表演至今仍为许多香港观众所津津乐道。一家香港戏剧专业报纸《真栏日报》说,这次上海青年京剧团的演出,“成了港九市民最津津乐道的话题,成为港九艺坛上一件盛事。”
上海青年京剧团应香港戏院商人的邀请来到香港,从去年12月21日开始在九龙普庆戏院公演,原定演出三周,后来因为观众一再要求,又延长了演出日期,到今年1月21日结束,整整演出了一个月。一个月来,在香港的街头巷尾,酒楼饭馆,在公共汽车里,或在渡海轮船上,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谈论着青年京剧团的演出。香港同胞把看一场演出作为最舒畅的一次艺术享受,许多人为了早一天看到演出,不顾寒冷,大清早就到戏院去排队买票,有的甚至在戏院门口露宿等候。每当预售门票的日子,戏院门前就出现了三五百人的购票“长龙”。剧团首次公演神话剧《白蛇传》时,头三场的戏票在五个多小时内就卖光了。在历史名剧《杨门女将》第一次上演前,第一场门票在一个半小时内就被抢买一空。一些买不到戏票的人,宁愿拿出比原价高三倍的票价,要求人家转让一张戏票。在演出期间,香港广播电台和“丽的呼声”电台曾两次转播京剧团的演出实况,这满足了没有机会看到演出的京剧爱好者的要求,也吸引了不少看过演出的听众。许多人在看了演出以后,还到百货公司去选购由青年演员们灌唱的唱片。
上海青年京剧团的演出,特别轰动了香港的戏剧界和电影界。许多京剧和其他剧种的演员以及电影工作者,在看了演出以后举行座谈,畅抒自己的观感。香港南国粤剧团、中华出入口商会越剧团、汕头进出口商会潮剧团、福建同乡会闽剧团和中华总商会粤剧团等业余戏剧团体的演员,特地到青年京剧团住所去访问,他们像老朋友一样开怀畅谈,互相交流演戏经验,互相学习身段和做工。香港京剧界、电影界和其他文化界人士对京剧团的演出评价很高。有三十年演戏经验的著名演员吴楚帆说:“你们只二十一二岁,便有这样的成就,真是了不起。唯有我们这样的国家才会出现这样的奇迹。”著名导演程步高说:“青年演员们能有这样的成就,首先归功于国家的培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正确。”七十多岁的著名武旦祁彩芬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太幸福了。国家这样关怀他们,配备了这么多的好师父,个个都身心愉快地学习和演戏。看了这班青年人的演出,再想想自己过去学艺的经历和现在的不安定的生活,真使人产生许多感慨。”
上海青年京剧团的演出不仅吸引了香港同胞,也使居住在香港的外国朋友们向往。许多国家驻在香港的领事馆人员、商务人员和外国报刊的新闻工作者,欣赏了剧团的演出,他们也给予演出很好的评价。
1月15日,香港英文《德臣西报》发表了剧评家约翰·鲁夫对《杨门女将》的评论。他写道:“对这出戏的总评,一言以蔽之是优美极了。在一个写剧评的字典里,简直找不出足够的形容词来加以赞美。他们不仅是服装美,舞台布置瑰丽,角色安排得当,没有任何演员掩盖了其他的演员,至于布景的幽雅更不用提了,单看那一幅山景的绘画,悠然动人遐思,也可以见中国艺术感人之深了。但真正使作者感动的是这班青年演员上演一出古代剧,能演得这样地带有青春的朝气。”
香港中文报刊对京剧团的演出,更给予热情的赞扬和勉励。在演出期间,每天都有二十多家报纸刊登评介演出的文章、消息和图片。这些报纸一共发表了二百多篇文章,许多戏剧评论家和作家都在报纸上发表观感。一位剧评家在香港《文汇报》上撰[zhuàn]文说:“他们的成就,说明戏曲艺术和青年一代在新社会的土壤上,春风向阳,正以无限的生机充满活力地在茁壮成长。”一位评论家在香港《大公报》上写道:“虽然他们在艺术上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他们的表演规矩、严谨,他们有不畏艰苦、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们相信,他们会不断进步,前途是不可限量的。”(新华社香港30日电)(附图片)
上海青年京剧团十二月二十一日在九龙普庆戏院首次演出“白蛇传”后,向观众谢幕     新华社发


查看完整版本: [-- 上海青年京剧团在香港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