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织锦集”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2年02月 -> “织锦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南楠 1962-02-27 00:00

“织锦集”

第6版()
专栏:新书架

“织锦集”
南楠
“……一张一张全新的鱼网覆盖在阳光下,光影斑斓,美丽有如织锦,它使人联想到大海汹涌澎湃[pài]的波涛,胜利的船队远航归来,带来了银光闪耀的海底宝藏。鱼网预告收获,孕育着希望,听得见大海呼啸的声音。……”
何为在他新出版的散文集《织锦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后记里,这样阐释其书名的涵意。诗意的联想,含蓄的比喻,也正是何为的散文一个明显的艺术特色。
何为的散文发表的不算太多,但对读者来说不能说是陌生的了。较早发表的《第二次考试》、《青春》《最初的带路人》……,最近发表的《水乡吟》、《小城大街》……这些散文作品曾以它们新颖、多样化的题材,优美朴素的文笔而获得读者的喜爱。《织锦集》包容了十八篇作品,是从作者六年来所写的散文中精选出来的。
善于发现和捡拾散布在现实生活每个角落、每条路上的“金币”(车尔尼雪夫斯基语),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加工和炽[chì]烈的感情的熔铸,使它们发射出耀眼的光辉,这是何为散文的另一个特色。作者旅行于千佛山时,从一个陌生的小向导的言语行动中,看到了少年儿童新的思想和气质——那种对劳动、对建设的热忱和自豪,感受到孩子们是生长在怎样一个幸福的社会里(《千佛山上的小树》)。作者从一个普通旅馆经理的一些日常的、看起来极平凡的工作表现上,看到了一颗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人们做些什么、对群众生活关怀备至的、热烈而高贵的共产党员的心(《小城大街》)。还有那个有声有色地讲述老红军的战斗故事、辛勤地编织鱼网的勤工俭学的渔民之子水生(《水乡吟》);还有那“大半生岁月倾注在冷冷的石块上”、直到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其艺术劳动才发出新的光辉的老石匠(《石匠》)……这一切新的人、新的事,也正是作者所比喻的那千丝万缕[lǚ] 的、光艳夺目的“锦线”,经过作者“辛勤的双手”织成一幅幅动人的、散发着生活气息的织锦。


查看完整版本: [-- “织锦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