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越是畅销产品越要讲究质量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2年05月 -> 越是畅销产品越要讲究质量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62-05-30 00:00

越是畅销产品越要讲究质量

第1版()
专栏:

越是畅销产品越要讲究质量
云岩铸锅社纠正了不愁卖不出去的想法,铁锅质量提高
南明翻砂铸锅社不重视消费者意见,铁锅不受群众欢迎
本报贵阳29日电 记者张万来报道:在贵州省铁锅炊具质量鉴定会上,有两口一样大小的炒菜锅,经过鉴定,一口敲击的声音圆浑,另一口有些刺耳;再看外表,一口耳圆、边齐、锅面光滑,另一口的耳、边、面都比较毛糙。这一好一差的两口铁锅,好的是云岩铸锅合作社的产品,差的是南明翻砂铸锅合作社的产品。
这两家铁锅生产合作社的生产条件差不多,原料、燃料来自一个地方,都是手工操作。说起来,南明社的条件还比云岩社好一些。它早四个月投入生产,有四个铸锅老师傅;而云岩社只有一个工人稍懂一点铸火盆的技术。可是,为什么云岩社的铁锅反倒比南明社好呢?
说来话长。去年2月,云岩社开始试制铁锅。前几年,这个合作社的职工为各种机器生产小配件。去年,根据需要,改为生产煮饭炒菜的铁锅。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3、4月间生产出第一批铁锅。这批铁锅是否就这样供应消费者?当时社里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锅边口要不要修光磨平。原来他们初次生产铁锅,缺乏经验,边口很不整齐。如果要打磨边口,就得多用电力,消耗砂轮,花费人工,而且磨锅边还是件重活。有人主张就这样推销出去,一来省钱省事,二来人家南明社也是这样办的。但多数人反对,说锅本来质量就不高,再不加工,只会给用户添麻烦。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给“头生子”尽力“打扮”一番,再送出门去。
工人们虽然尽了力,但铁锅送上市场,群众买到手里,仍然议论纷纷。最不满意的是锅太重,有人说:“不买没得用,买了提不动。”意见传到厂里,多数工人为这焦急;但也有人认为当前铁锅畅销,不愁卖不出,对消费者的意见不以为然。针对这种情况,社的领导干部组织职工将心比心,研究消费者的意见。讨论的结果,大家认识到不愁卖不出的想法是不对的。接着,提出许多改进意见。此后一个月左右时间,云岩社的职工们到处寻师访友,登门求教,全力研究改进模具,以求减轻锅的重量。
他们改进了模子,把锅体重量也降下来了。但是,模子开裂又成为突出的问题,它既影响产品质量,又影响产量。开裂的原因在哪里?有的说是原料问题,有的说是操作上的毛病。一天,大家正在争论不休,社主任赵再庭把到石头寨机械厂学习时带回的一块制模白泥,同本社的一块白泥一起丢进火里,结果本厂的一块烧裂了,另一块却完好无损。原来本社的模泥,质地松散,收缩性强,不耐高温。翻砂工出身的赵再庭又跑到几十里外的石头寨学习模泥的配料方法,并带回一批模泥。模子经过改进,每副可铸七八十口锅,目前更增加到二百口左右。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第四季度铁锅增产近一倍。锅体进一步减轻,成品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也降低了。
为了巩固成绩,云岩社通过总结本厂经验,吸取外厂行之有效的办法,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建立了产品质量检查制度,不放过一个不合规格的产品。最近,还实行了“保险单”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铁锅炸裂,厂里负责退换。目前,这个社生产的铁锅除供应贵阳市外,还行销省内三十六个县市,深得群众喜爱。
在云岩社职工苦心钻研技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时候,南明社并未积极改进生产。这期间,商业部门曾多次转达消费者的意见,希望他们改进技术,提高质量,还建议他们改革模具。但是,这个社的领导干部却错误地认为市场需要铁锅,好坏都销得出,没有注意这些。最初,他们做的锅耳较好,省内许多单位还曾去“取过经”。到第四季度,别的单位制做锅耳的水平早有了提高并超过他们,他们却没有再前进一步。在锅体重量上,去年第四季度反比以前有了增加。
省里开过铁锅炊具质量鉴定会以后,南明社产品质量有所改进,但要赶上云岩社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查看完整版本: [-- 越是畅销产品越要讲究质量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