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伟 |
1962-05-30 00:00 |
“乌金”产地今昔
第3版() 专栏:越南通讯
“乌金”产地今昔 本报记者 冯建伟 鸿广煤矿是越南民主共和国东北部的重要产煤基地,矿区长约一百多公里,宽数十公里,蕴藏量极为丰富。据最近实地勘探表明,煤藏量至少在十二亿吨以上。这里不仅煤藏量大,而且煤质好,可以作多种用途。占矿区生产总量80%以上的无烟煤,热度达七千到八千多度,含灰量却只有3%,是发电、冶炼的上等燃料。鸿广煤矿还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例如煤层厚(最厚达一百五十米)、表土薄,开采很便利;有些煤场只要剥去十米左右的表土层,就露出乌黑发亮的煤层。此外,矿区离港口近,运输方便。越南人民都习惯地称呼鸿广煤矿为“金山银海”。 富饶的矿区曾经遭到法国殖民主义者的严重破坏和劫掠。1955年4月,当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接管鸿广煤矿时,贪得无餍的法国殖民主义者抢运了矿区一切重要机器和设备,破坏了交通和输电系统,并且强迫技术熟练的煤矿工人南迁,使全区矿工由两万多人减少到六千多人。当时留下的矿工们由于遭受长期折磨,其中90%都患有职业病。法国殖民者在撤离时曾经幸灾乐祸地断言:越南人是不会把矿山管好的! 但是,英勇勤劳的越南矿工们迎着重重困难跃身而起,在接管的第二天就恢复了生产,接着,大批出身矿区的革命干部、战士和矿工,纷纷返回家乡,参加矿山重建。经过三年的努力,1958年鸿广煤矿的年产量增加到一百六十三万多吨,基本上恢复到1939年法属时期的最高年产量的水平。此后,逐年增长,去年生产了原煤二百七十三万吨,比1955年接管时多四倍,而且质量合格,成本降低,完成了国家上缴利润的指标,被评为越南北方最好的重工业生产单位之一,连续获得国家的表扬和奖励。 最近几年来,鸿广煤矿坚持开展群众性的劳动竞赛运动,不断革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推动生产发展。去年全矿区涌现了四百多名生产健将,二百多个先进生产小组。 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鸿广煤矿原来的贫困、破烂的面貌正在逐渐改变。现在,无数个散落在青山密林中间的采煤矿,大部分有了现代化采矿机械设备。挖煤机日夜轰鸣,在高山矿场上,还架设许多条长途输送带,它们像一条条矫健的巨蟒,把新开采出的煤炭直送到山下洗煤场。在矿区的东南部,并肩排开的两个现代化海港内,起重机伸展着有力的长臂,正为靠岸的远洋巨轮装煤。 在矿区最优美的临海地区,在贯穿矿区南北的重修的公路两旁,栉比相连的红顶、淡黄色墙壁的楼房,这是矿工俱乐部、电影院、书店、商店、澡堂、食堂、托儿所和矿工子弟学校。旧日不避风雨的矿工茅舍,也被朴实美观的砖瓦房所代替。鸿广煤矿的矿工们,现在过着越来越好的生活。(附图片) 鸿广煤矿的采煤机在露天采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