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部队文艺工作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2年05月 ->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部队文艺工作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其通 1962-05-30 00:00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部队文艺工作

第5版()
专栏: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部队文艺工作
陈其通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文化艺术工作,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哺育下,前进着,发展着,走过了光辉的、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部队文艺工作的灵魂,它像一条红线,贯串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五年来文化艺术工作的整个发展过程。二十年前,毛主席的伟大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文艺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使部队文艺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由小到大,日益发展,日趋繁荣。早在1929年,著名的在我军建军史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中,毛主席就指出:要充分运用革命歌谣、画报、化装宣传、军人俱乐部、游戏、音乐、民歌、戏曲等为部队所喜爱的各种艺术形式,对部队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启发革命部队的政治觉悟,扩大革命部队的政治影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前,部队的政治部门就是在毛主席的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文化艺术工作的。当时,部队文艺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是:新颖而强烈的革命的政治内容和民族、民间形式的大胆结合,对外来的适合部队斗争需要的艺术形式的大胆运用;文艺工作和文艺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充分的战斗性;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沛的革命气概。当时文艺队伍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各级政治机关的宣传队和专业、业余相结合的演出团体——剧社。宣传队不是完全专业性的文艺团体,它还担负着战勤工作、群众工作和积蓄、培养政治工作干部等各种重要任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部队文艺工作始终以宣传队为骨干不断发展着,完成了教育部队、教育群众、鼓舞斗志的伟大任务,为革命部队的文艺工作奠下了稳固的基础,形成了我军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
抗日战争时期,部队的文艺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抗战开始前后,抗日的浪潮推动大批知识青年和一部分文艺工作者涌入了部队,使部队的文艺队伍增加了新的血液,新的力量,阵容更加壮大了。适应着抗日游击战争形势的要求,红军时期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密切结合斗争任务的、短小精悍的、为广大指战员喜爱的文艺作品、演出节目,继续在部队内流传;同时,新入伍的知识青年和文艺工作者满腔热情地把救亡运动中产生的优秀作品和节目如《放下你的鞭子》等带到部队里来,也受到了指战员们的欢迎。救亡歌曲唱遍全军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壁画、街头诗在有些区域也发展得相当普遍。这些作品和演出,鼓舞了人民和部队的抗日热情,对抗日力量起了有力的动员作用。但同时,文艺工作中也出现了若干新问题。许多知识青年和文艺工作者革命的热情是高的,主观上也想把文艺工作做好。但文艺在整个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如何,文艺究竟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等等一系列问题,却是理论上既不清楚,实践上也缺乏门径的。
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革命文艺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给部队文艺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教育。从1942年起到1945年,各部队结合着整风运动,先后传达和学习了这个伟大的经典性的文献,经历了一次思想上的大革命,不仅在理论上澄清了若干糊涂观念,提高了从事革命文艺工作的自觉性,而且在实践上也找到了为工农兵服务的具体道路。在传达和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过程中,深入群众、和工农兵相结合,改造自己,为工农兵创作和演出,成了部队文艺工作者最迫切的要求。陕甘宁边区联防军政治部,根据毛主席指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和部队文艺工作的传统,曾对部队文艺工作提出了“为兵服务”的具体要求,和“写兵、演兵、给兵演”的具体作法,并提倡广场歌舞剧的形式,以便适应当时物质条件还十分困难的具体情况。他们当时组织联政宣传队的全体同志背起背包走遍了八路军留守兵团的生产基地南泥湾和各个军分区,体验部队生活,并为部队演出。他们的做法受到了部队的热烈欢迎。其他各个抗日根据地亦莫不如此。
因为初步明确了工农兵的文艺方向,开始深入了斗争生活,联系了群众,在创作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当时部队演出和创作的比较好的戏剧就有:《同志,你走错了路!》、《刘顺清开辟南泥湾》、《牛永贵挂彩》、《兵伕团结》、《把眼光放远一点》、《子弟兵和老百姓》、《十六条枪》、《李国瑞》、《王秀鸾》、《清平乡》、《窑洞保卫战》、《纺花车与枪》、《三世仇》、《铁牛与病鸭》、《刘桂英是朵大红花》等。这些作品都对部队和人民群众起到了广泛的教育作用,很受群众欢迎。除了戏剧创作之外,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也获得了不少成绩。革命斗争回忆录这时也开始出现。在1944年左右,回忆长征和陕北土地革命的文章就有:《渡金沙江》、《过雪山记》、《忆过草地》、《雷老婆》等。这些回忆录不仅教育了广大读者,也给以后革命斗争回忆录的写作开辟了道路。从延安开始兴起的新秧歌也在部队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总的来看,这个时期部队的文艺创作和1942年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进步:许多作品表现了部队和农村当时的实际斗争生活,描写了当时斗争生活中的各种英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农兵群众的思想感情;在形式和语言上向民族、民间学习,向群众学习的成绩是显著的,不少作品开始具有了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继承和发扬了抗日战争时期所积累的经验和做法,由于部队文艺工作者经过了较长期的整风和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学习,经过了长期斗争生活的锻炼,文艺方向更加明确;阶级立场、思想感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创作源泉大大丰富起来;艺术技巧也有所提高;有了比较充分的创作准备,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创作和开展文艺工作的条件也比过去好。因之,正像人民解放战争蓬勃发展的局势一样,部队文艺工作也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高潮。在文学创作方面,一些优秀的作品,如:《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火光在前》、《英雄的十月》、《决斗》、《海上风暴》、《六十八天》、《党和生命》、《永远向着前面》、《平原烈火》、《飞兵在沂蒙山上》等;戏剧方面像《战斗里成长》、《钢骨铁筋》、《火》、《反翻把斗争》、《战线》、《刘胡兰》、《王克勤班》、《杨勇立功》、《团结立功》、《九股山上的英雄》等;音乐方面,著名的歌曲像《我是一个兵》、《淮海战役组歌》等;……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并在全军、全解放区受到了普遍欢迎。舞蹈艺术在我军文艺工作中,是有着光荣传统的。这时,在原有舞蹈艺术的基础上,也创作出了《练兵舞》、《进军舞》等大型舞蹈。
因为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部队里从野战军到师(或团)都有文工团或宣传队的组织。宣传队的任务是:向群众宣传、进行社会调查,检查群众纪律,动员群众参战,协助部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并从实践中培养干部。各文工团虽担负较多的演出任务,他们同样也要做战勤工作和群众工作。宣传队员、文工团员必要时还要和部队一起参加战斗,有的还到敌占区进行宣传工作。他们经常三至五人组成一个小组,背上背包,带着乐器,深入到连队里去、战壕里去演出,既活跃了部队生活,也锻炼了自己。有些部队的文艺工作者,经常组织“六人团”、“七人团”到战场上演出,在地堡里为战士布置“战士之家”、“火线俱乐部”,打起仗来向突击队员献光荣花。百万雄师下江南时,有些部队的文工团、宣传队在江边搭上鼓动棚,在炮弹纷飞中始终吹着号、唱着歌、喊着口号、表演着节目,鼓舞部队前进。还有的文工团员直接参加了突击队和大军一起渡江,随军进行宣传鼓动工作。有的文工团员或宣传队员在参加战斗的过程中,主动地挺身而出代替光荣牺牲了的班、排长指挥战斗。不论在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时期,都有部队文艺工作者为执行任务而英勇牺牲的光辉事例。
部队的文艺工作,在这一时期对于活跃部队生活,鼓舞斗志,巩固和提高战斗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时部队文工团演得最多的戏是《白毛女》和《血泪仇》。有的部队还演出了《刘胡兰》、《劳工泪》、《抓壮丁》等剧。当看这些戏时,指战员没有不受感动的。他们把戏中的事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联系起来,往往感动得痛哭流涕,义愤填膺。有的部队就在“为王仁厚报仇!”、
“为喜儿报仇!”、“为刘胡兰报仇!”、“他们的苦就是咱们的苦!”、“要为穷苦人伸冤报仇!”的口号声中开上了前线,投入了战斗。有些反映部队生活的戏,取得的成效也是颇为显著的。像第二野战军演出的《王克勤班》就曾对部队的团结互助、改善领导方法、发扬新英雄主义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其他部队这样的作品和节目也很多。
群众性的业余文艺活动在部队里一向有雄厚的基础。革命的歌咏运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得就很广泛,一直是部队音乐活动的主体。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除音乐等文娱活动续有发展外,发展得最为广泛的是演唱活动。那时由于部队集中,对文艺活动的要求远比以往迫切;加之那时部队里普遍开展了立功运动,新人新事层出不穷,急切需要通过文艺形式予以歌颂和表扬。于是战士们自编自演的演唱运动应运而生,不久,即普及全军。演唱运动的基本特点是:战士自己动手,自编自演,写本单位演本单位的真人真事,艺术形式则是多种多样,各展所长,专业文工团、宣传队对演唱活动进行必要的辅导。这一运动的开展,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需要的,适宜的,因而在部队里普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适当满足了指战员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活跃了部队生活,起到了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发现和培养了群众文娱活动的骨干。在演唱活动中,出现了很多有一定教育意义和艺术水平的戏剧,并出现了若干好的快板诗和战斗通讯。事实证明:演唱活动是开展业余群众文艺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对部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力武器。
1949年全国解放,我国进入了和平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也由长期作战的战斗环境,基本上转入了相对的和平环境和建军的新时期。为此,部队对于文化生活的要求更高了,部队文艺工作的任务加重了。
适应这种形势,为了很好地贯彻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执行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军总政治部对部队文化艺术工作提出了“面向连队,为兵服务”、“全面发展战斗性群众性的文化艺术工作”的要求。总的来说,全国解放以来部队文艺工作的基本情况是:(一)文化艺术工作的领域扩大了,各种艺术形式在部队里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创作题材日益广泛;不同的艺术风格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部队里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二)解放以来部队的文化艺术工作始终是按照着两条腿走路的原则进行的,就是:既重视群众性业余文艺活动,又重视专业团体的建设;既重视做好普及工作,又重视做好提高工作。(三)相对的和平环境,给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提供了更为良好的条件,因而不论专业建设和业余活动都比战争时期大大提高,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取得了很多工作经验,并培养了一支又红又专的文艺队伍。
全国解放以后,战争并没有停止,这一时期部队的文艺工作继承和发扬了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密切结合了武装斗争任务。在边海防斗争中,在消灭残余蒋军的战斗中,部队的文艺活动一向非常活跃,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深入前线,进入坑道,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一面行军、战斗,一面为部队写作和演出,辅导部队的业余文艺活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学习了人民解放军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一方面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发展得异常广泛、深入,有力地配合了战争,创造了不少好经验;另方面部队许多专业作家、专业文艺团体深入部队,深入前线,和群众结合,和战争结合,做了不少工作,写出了不少好作品,像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小说《上甘岭》、《东线》、《黄继光》,诗歌《志愿军诗一百首》,戏剧《战线南移》、《保卫和平》、《杨根思》、《英雄万岁》、《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说唱《一车高粱米》、《战士之家》和一些短篇,就是反映志愿军斗争生活的优秀成果。纪实作品《志愿军一日》的创作成就是志愿军业余文学创作的集中表现。那时部队以外的专业作家、专业文艺团体也经常深入朝鲜战场进行活动,创作了很多好作品,鼓舞了战斗意志,积极地为抗美援朝服务。志愿军的文艺工作对于部队的文艺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作品,不仅教育了部队,也教育了全国人民。
其次,从群众性业余文艺活动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全面发展战斗性群众性的文化艺术工作”的口号下,十几年来做了许多工作,取得很多成绩。1952年和1959年两次全军文艺会演,都同时举行了业余文艺演出,展示了业余文艺活动的优秀成果。像两次会演中出现的优秀节目:《蓄洪区说话》、《侦察英雄韩起发》、《转盘枪和手榴弹》、《水库的夜晚》、《怀念杨靖宇将军》、《前沿观访记》、《难忘的航行》、《东海渔歌》、《战地音乐》、《南京路上好八连》、《进岛十年》、《观察镜里看蒋军》、《东海的早晨》、《老梨树下》等,就是业余文艺活动在创作上的显著收获。此外,业余文学、音乐、美术等创作活动发展得也很普遍。特别从1958年以来,由于军委和林彪元帅的大力提倡,业余文艺活动的群众性更为广泛。许多部队都做到了“处处有歌声,月月有晚会,经常作游戏,假日有活动”的要求。例如歌咏活动,部队的音乐工作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不仅每年创作成千上万支歌曲供部队演唱,而且由于群众歌曲的推广,把部队的歌咏活动推向了新的阶段,造成了热潮。1958年以后出现的将军合唱团、将校合唱团等,是群众性歌咏活动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再如美术创作,1960年全军二届美展,业余作者的作品占全部展品的百分之六十,其中《惜别图》、《碧海红心》、《红色女报务员》、《战士路过阿妈家》、《演习之后》、《抢救渔民》等作品深得观众好评。群众性的业余演出活动在战争时期演唱活动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各部队普遍建立了战士业余演出队,军官、士兵、职工、军官家属等,共同演出,共同娱乐;演出内容非常广泛,艺术形式活泼多样;对部队进行了有力的宣传教育,并适当满足了部队对文化生活的急迫要求。文学创作方面除了许多年轻的业余文艺爱好者经常大量进行创作外,许多老干部也参与了创作活动。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文的写作,这部辉煌巨制共分十卷(已出四卷),有着丰富的内容,许多作品都有相当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所有作品皆出自我军久经锻炼的高、中级干部之手。这些同志参与文学创作,不仅壮大了部队的业余文艺队伍,而且对部队里的革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再从部队专业文艺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来看:我军的专业文艺团体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是部队文艺工作的骨干力量和主导力量。这支文艺大军,在全国解放后,整编了队伍,精简了数量,大大加强了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提高了质量。经过整风反右派斗争,上山下乡,下连当兵,干部下放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斗争生活的锻炼,以及长期的艺术实践,文艺工作者在思想上有了明显的进步,艺术上也日渐提高,日益成熟。他们积极进行了普及工作,也进行了提高工作。十几年来出现的描写中国人民武装斗争生活的文学、戏剧作品,有《党费》、《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我们播种爱情》、《高玉宝》、《儿女风尘记》、《白兰花》、《革命战士歌谣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东进序曲》、《南海战歌》、《勐垅沙》、《三八线上》、《红霞》、《红鹰》、《红珊瑚》、《三月三》……,描写我们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槐树庄》、《烈火红心》,描写中国人民革命历史斗争的《甲午海战》以及最近创作的《红缨歌》、《我是一个兵》等;曲艺创作有《拖飞机》、《三只鸡》、《刘安探家》、《老将军让车》、《昨天》、《长空激战》、《青海好》等。音乐方面,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在全军流行的队列歌曲和深受群众欢迎的独唱、合唱歌曲,如:《我爱我的祖国》、《刺刀歌》、《来一个歼敌大竞赛》、《人民海军向前进》、《随时准备飞向战场》、《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我为祖国练兵忙》、《三八作风歌》、《人民军队忠于党》、《新疆好》、《歌唱二郎山》、《英雄的汽车司机员》、《桂花开放幸福来》、《英雄战胜了大渡河》、《藏胞歌唱解放军》、《真是乐死人》、《亚克西》、《赶马人之歌》、《毛主席来到咱农庄》、《跳木马》、《不朽的战士黄继光》、《祖国万岁》,交响乐曲《百万雄师下江南》,军乐曲《战车进行曲》、《骑兵进行曲》以及大型表演唱《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等;舞蹈创作有《筑路舞》、《坑道舞》、《战士游戏舞》、《轮机兵舞》、《藏民骑兵队》、《炮兵舞》、《鼓舞》、《植棉姑娘》、《不朽的战士》、《塞上花》、《仙鹤舞》、《春到茶山》、《迎春舞》、《艰苦岁月》、《狼牙山五壮士》以及舞剧《五朵红云》、《蝶恋花》等;美术作品有《洪荒风雪》、《友谊融透三尺雪》、《毛主席在陕北》、《第一次射击》、《老子英雄儿好汉》、《炮击金门》、《毛主席在文家市》、《辟雪前进》、《红军过雪山》、《插秧》、《晨歌》、《哨所黎明》、《安业民烈士》、《草原初醒》等;这些作品不论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说,水平都是比较高的。我军的电影艺术工作虽然还比较年轻,制片厂的建立,虽然才有短短十多年的历史,但已经创作了不少好的电影剧本,摄制了不少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的艺术影片,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上甘岭》、《董存瑞》、《战火中的青春》、《红色娘子军》(以上电影剧本),《回民支队》、《五更寒》、《战上海》、《永不消逝的电波》、《长空比翼》、《钢铁运输线》、《移山填海》、《星火燎原》、《英雄战胜了北大荒》(以上电影剧本和影片)等。经过党的教育和实际斗争生活的锻炼,一支以表现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生活为主要任务的又红又专的文艺队伍已经成长起来。这支队伍是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他们是部队文艺工作的主力军。据很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全军培养起来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已经有二百六十余人,这是全军文艺队伍的基干部分。还应该提到的是,全国解放后,仍有一些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如高元钧、蓝马等同志投身到部队里来,为部队的文艺工作作出了很多贡献。
人民解放军文艺工作的具体实践证明: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是部队文艺工作不断胜利、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毛主席的伟大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哺育部队文艺工作者使之成长、壮大的乳浆。
为了更好地贯彻毛主席的文艺方向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根据过去实践的经验和当前部队实际情况,1960年秋天的军委扩大会议在“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中,对部队的文艺工作和文艺活动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决议指出:“部队的文艺工作和文化活动,如文工团的演出、业余文艺活动、电影、广播、美术、图书工作等,都必须密切结合部队的任务和思想情况,为兴无灭资、巩固和提高战斗力服务。”1961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开了全军文化工作会议。会后,解放军总政治部又向全军发布了“总政治部对当前部队文化工作的指示”,强调要进一步贯彻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和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坚决贯彻执行军委扩大会议决议对文艺工作的要求,更好地发展文艺创作,提高创作和演出质量,更好地开展连队文艺活动,使部队更加活跃。现在全军上下正在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文艺方向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为彻底实现军委扩大会议决议的要求和贯彻执行总政治部关于文化工作的指示而努力奋斗。


查看完整版本: [--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部队文艺工作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