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喜莫过于夙愿得偿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2年07月 -> 喜莫过于夙愿得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万籁鸣 1962-07-29 00:00

喜莫过于夙愿得偿

第5版()
专栏:

  喜莫过于夙愿得偿
  万籁鸣
我在旧社会、新社会两次从事动画工作,两次导演过孙悟空《大闹天宫》,际遇完全不同,体会之深是难以倾吐的。
我再也忘不了去年冬天《大闹天宫》最后一场配音的情景。记得那一天,录音厅内战鼓咚咚,杀声震天,上影乐团的乐师们热烈地演奏着打击乐器,发出强烈而有节奏的巨响,大银幕上出现了见了千百次的孙悟空,我仍然是饶有兴味地注视着他。那天的孙悟空似乎是格外的神采奕奕,勇猛矫健,只见他穿着鹅黄色的上衣,大红的裤子,腰间束着虎皮短裙,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色的围巾,挥舞着金光闪闪的金箍棒,与脚踏风火轮的哪咤杀成一团。锣鼓声越来越紧,好一场凶狠的厮杀,我目不转瞬地注视着银幕,情绪也越来越激动。狠毒善变的哪咤哪里是孙悟空的对手,丢失了风火轮败回阵去,孙悟空指着狼狈逃跑的哪咤放声大笑起来……我吁了一口气,孙悟空的欢乐、胜利的笑声突然一下子攫住了我的感情,一阵浓郁的幸福感,侵淫到我的全身,我也笑了。一年多来在纸面上与之朝夕相处的孙悟空终于生龙活虎地站在我的面前,二十几年来一直耿耿于心、渴望能见之于动画的孙悟空终于诞生了。但,不知怎地,我眼眶里却是润湿的。我感情激动,思潮起伏,时光倒流过去,回忆的场景迅速变换,清楚地忆起了在旧社会的经历。
把《西游记》绘成动画,特别是最激动人心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一部分,是我二十几年前就怀有的愿望。在旧社会,我饱尝辛酸,始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我为之苦闷过,因为终日奔波,到处“游说”,却是遭到资本家的白眼;我为之欣喜过,有某资本家愿意投资拍摄,我经之营之,花了半年多的心血,但到头来愿望还是成为泡影,资本家突然改弦更张,下令停止拍摄,因为物价飞涨,出售胶片药品比摄成影片获利还要多;我也为之绝望过,因为动画事业到后来已经夭折,感到此生再也没有可能把“大闹天宫”绘成动画了。
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我又重新拿起画笔参加到美术片的行列中来。在繁忙的工作与学习中,这个一度死去的愿望开始复活、滋长,要实现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强烈。但是感情又是复杂的。几年来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创作实践,特别是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方向明确了,心里亮堂了,创作热情随之高涨起来,渴望能争取绘制这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剧;但同时又有些胆怯,这是部长片,成本大,艺术、技术要求很高,自己限于水平,把握不大,因而又不敢贸然提出。党了解我的心情,在前年春天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在人力、物力各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虽然《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很早就吸引了我,我对它是熟稔[rěn]的;在旧社会,我也曾对《西游记》中几个主要人物作过造形设计,但是今天在银幕上的孙悟空的形象,已经“脱胎换骨”,与二十几年前我所想的孙悟空大不相同,我发现自己过去并不真正熟悉孙悟空。当年我所想的,只是从人物故事的新奇、趣味着眼;而现在,孙悟空是作为一个反抗者、一个叛逆者出现在我们面前。他敢于斗争,在他的身上闪耀着斗争的光芒。如果在旧社会,即使有可能将孙悟空《大闹天宫》绘成动画,人物性格一定会被歪曲,孙悟空将被处理成为喜剧式的小人物,至于其他的艺术、技术处理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党不仅给我以实现愿望的机会,而且提高我分析事物的能力,帮助我认识了孙悟空的庐山真面目:他的英雄本色。
在将《西游记》原著改编为《大闹天宫》文学剧本时,我的体会也是很深的。我与李克弱同志接到改编的任务后,首先就产生敢不敢“碰”的问题。我们研究了《西游记》前七回的思想意义,我们认为,在改编问题上,应该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对于古代文化,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进行辨别和选择,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发扬传统、尊重传统。据此,我们认为,《西游记》前七回含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虽然它是以神话形式写成的,但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尖锐的冲突与斗争。因此在《大闹天宫》文学剧本中,戏剧矛盾集中表现在孙悟空与以玉帝为首的一伙统治者之间,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孙悟空的勇敢机智、顽强不屈的性格逐渐地成长成熟起来。《西游记》前七回还告诉我们,在斗争中,不管压迫者如何貌似强大,但真理的一方由于代表了人民的思想,因而就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而压迫者的腐朽的本质,就不能抵挡这股力量的疾风暴雨般的冲击。而且它还告诉我们,对待敌人,决不能有任何幻想,更不能低头屈服,只有蔑视他们,鄙视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一些都成为《大闹天宫》文学剧本的基本思想。但是,由于原作者思想的局限性,在前七回里也还有一些消极和不够完美的地方,特别是考虑到美术片的表现特点,如果不提炼原著情节,适当地加以改编,是有损于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光采和深厚的主题思想的。例如原著第四回写有猴王与众监官对话引出猴王嫌官小的一节,这里不仅对话多,缺少形体动作,不宜于用动画的电影语言把它表现出来,而且还反映了一定程度的消极性。我们在这一场中加上了马天君这一人物,来刻划天庭对他的欺压,使孙悟空一怒之下反出南天门,加深了矛盾的意义。
我们在观摩各兄弟剧种演出的有关《西游记》的剧目时,注意“推陈出新”,不落窠臼。我们以动画的眼光看到,各兄弟剧种演出取材于《西游记》的剧目时,由于生理、物理等条件的限制,在时间空间的处理上,在形体动作的表演上,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动画艺术在这一点上,就具有其他剧种所没有的特点,如上天入地,驾龙驱凤,三头六臂,腾云驾雾等,因而我们就应该努力显示它的特殊性。在孙悟空的外型和内在品质方面,我们认为做到统一是必须的,但这个统一一定要包含他所具有的猴、神、人三者的特点,缺一不可。孙悟空是猴,首先具有猴的机灵活泼的特征;但他又是神,具有人所不能有的变身遁形的本领;他的思想感情,却又是具有现实生活中正直的人们的高贵品质。因此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我们除了吸取各剧种的优点外,还给予必要的夸张和想像。在神话的情节和境界中,通过人物形体动作的表演,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以及环境气氛的渲染,孙悟空形体所孕育着的内在的力和丰富的性格就有了充分显示的机会,给人以饱满真实的感觉,就更能吸引人和感动人。这样做在结合现实上,又能给人以驰骋想像的广阔余地。
根据剧本的要求,我们请张光宇同志为《大闹天宫》几个主要人物作美术设计,光宇同志的人物造形,形象古朴厚重,动态生动有力,为影片凭添了许多光采。在场景处理上,我们注意到背景、气氛必须为开展情节与人物性格服务,景的风格要求与人物的性格相统一。它既要吸收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又要发挥想像创造能力,要有装饰味,但又不同于一般人间的东西,造形要求简练中有变化,色彩要求统一中求丰富,以构成这一神话剧的幻想气氛。因此,表现天庭,则云雾朦胧,灰暗低沉,看来虚无缥缈外强中干,虽然建筑豪华富丽,但死气沉沉,有阴森压人的感觉。而花果山,则是欢乐明朗,是仙境也是乐园,给人以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的感觉。在景物处理上,宜带“虚”不宜过
“实”,这样才能具有更浓厚的神话气氛,取得较大的艺术效果。在情节处理上,我们注意配合剧情发展,节奏要明快,不拖泥带水,运用了不少蒙太奇的手法。如猴王拔取了定海神针,拱手转身就走,龙王气得一跺脚,指着远去的孙悟空道:“你强借我镇海之宝,我要到玉帝前告你一状!”话刚了,场景迅速转到天庭,龙王匍匐在玉帝前诉道:
“求玉帝为小臣作主。”场景的迅速变换对开展情节深化矛盾有很大的好处。人物对白既不完全像京剧的道白,也不像话剧的对白,在对白上带有韵味,有时尾音拖长,表现了动画的特点。在音乐方面,我们采取了民族色彩的乐调,运用京剧的打击乐器和锣鼓点子,使人物动作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摄制组全体同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画稿近七万张,终于使孙悟空的动画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实现了我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没有党的教育、培养和帮助,是不可能有今天这部作品的。一个人的艺术创作能力只有在方向对头、遵循有路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与兄弟古蟾、超尘在三十多年前就开始试制动画片,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所有的文艺事业不是遭到扼杀就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动画的夭折是很自然的事情。孙悟空“大闹天宫”第一个
“死胎”的成因,过去一直认为是“生不逢辰”,适逢物价飞涨等原因所造成;解放后才知道是社会制度使然。在那样的社会制度下,要干任何一项正当的门道都是不行的。解放后,我参加了新中国的美术片工作,过去我不敢相信会有的设备、材料和人员都成了眼前的现实。现在美术片事业有着一支几百人的专业队伍,有着崭新的设备。产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
喜莫大于夙愿得偿。我所欣喜的远不止是自己的夙愿得偿,远不止是美术片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从一滴水看海洋。从美术片可看到所有的文艺事业在党的领导下都是前途如锦,鹏程万里!(附图片)
  孙悟空和众小猴们


查看完整版本: [-- 喜莫过于夙愿得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