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守常全集》的一点旧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2年08月 -> 关于《守常全集》的一点旧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丁守和 1962-08-31 00:00

关于《守常全集》的一点旧闻

第4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守常全集》的一点旧闻

编辑同志:
晦庵的《书话》中讲到《守常全集》第一册的出版,但是没有讲起这集子编集的事情。据我所知道,这集子是守常先生的侄子李白余所收集的,他本名李兆瑞,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守常先生死难以后,他立意搜编遗稿,在各图书馆勤苦抄录。等得编好了的时候,北京方面已是蒋介石的特务密布,个人行动有点不大自由了。李白余计划逃出华北,乃将抄好的文集四卷原稿一大包,交来托我代为保存,他自己就从此不见了。到了解放之后,这才重复出现,那时已经改名李乐光。可惜他已于好几年前去世了。
1933年在下斜街浙寺为守常开吊后的一星期,即4月29日,守常夫人及女儿李星华曾来访,谈出文集事。由此推想,原稿第一二卷寄给北新书局大约也是那时的事情。其时恐怕出版会有困难,所以听说要请蔡孑民写一篇序,但是似乎他也没有写。鲁迅附识里的所谓T先生,可能便是蔡孑民。
文集第三四卷的原稿,连同一张守常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相,则是在1949年移交给有关人的。
难明

编辑同志:
你们转来《关于守常全集的一点旧闻》已阅,其中所提供的材料,现在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了。例如李白余同志的种种努力、文集底稿原分四卷等等,对于研究大钊同志遗稿编集经过,很有帮助,纵非“孤本”,也值得特别重视。因此想在这里附带宣布一个愿望:《守常全集》以外各篇,我也竭诚期望海内博洽君子,多加补充,不仅个人受益,对于关心现代文化史料的人,都会有很大好处。
关于大钊同志遗稿,我因此有几点想法,顺便说明一下:第一,北新版《守常全集》于1939年4月出版,内分上下两卷,根据材料指出的先后交稿时间,《全集》所收其实是底稿的第一、二卷,不包括三、四卷。第二,1949年7月上海解放后改名出版的《守常文集》,用的是《全集》的原纸型,内容毫无改动,仍旧不包括底稿第三、四卷。第三,1959年重编的《李大钊选集》,其中《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等文,注明“按《守常文集》刊印”,大概是因为第一、二卷底稿在编印《守常全集》时已经散佚,又没有找到原先发表的书刊,所以作了如上说明。第三、四卷底稿尚存,可以按底稿排印。但为什么底稿尚存的部分都可以找到原发表的书刊,作了校对,底稿失掉了的部分(发表的书刊名称还是标出了的)偏偏就找不到原发表的书刊了呢?这倒是太巧而又太不巧了。我想经手编印《李大钊选集》的同志是一定清楚其中原委的。
至于鲁迅所作《题记》里说的与G书店有关的T先生,是指曹聚仁而非蔡元培,因为《题记》是前者要鲁迅先生写的,而他和群众图书公司有关系。
晦庵

编辑同志:
你们转来难明和晦庵的两封信读了之后很感兴趣。作为《李大钊选集》编辑工作的参加者之一,我也将《李大钊选集》编辑的情况略作说明。最先搜存李大钊遗著的是李乐光同志。解放前北新书局出版的《守常全集》就是他所编选的一部分。解放后他又搜集抄录了不少材料,并着手重新编排。1957年初我们看到这部稿子时,完全是按系年排列的,其中大多是手抄稿,也有一部分打字和《守常文集》的剪稿。编辑方案看来还未确定,但他已不幸逝世,未能完成这一工作。我们当时抄录了一部分,即将原稿转交有关方面。以后我们又看到方行同志编录的一部稿子,与李编大致相同,但有不少新材料。《李大钊选集》就是在这两部稿子的基础上,加上我们搜集的一部分文章,编选而成的。在编选过程中,凡是能找到最初发表文章的刊物原件,我们都尽量找来进行了校对,改正了不少错讹遗漏之处。《史观》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两文,系摘自《史学思想史讲义》,未找到原件,按手抄稿刊印。《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亦系讲义,未找到原件,手抄稿与《守常文集》相同,按《文集》刊印。《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和《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两文,李、方目录均注明原刊《政治生活》,而未录刊期,我们也未查到原件,手抄稿与《文集》相同,故按《文集》刊印。这些文章的原件至今还未找到,如有收存或知道者,尚盼告知,以便于今后重印时校订。
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丁守和


查看完整版本: [-- 关于《守常全集》的一点旧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