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刻削之道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63年01月 -> 刻削之道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东华 1963-01-30 00:00

刻削之道

第6版()
专栏:

刻削之道
陈东华
我坐在一个朋友家的书室里,面对着桌上亭亭玉立的爱神维纳斯雕像沉思。这用汉白玉琢的高达七厘米的雕像,是我朋友十多年前出师时的处女作。看,那俊美的前额,那柔和的线条,那窈窕的体态,那羞怯的情怀……,呵,我几乎快要承认这是一位美丽的女神!可惜,一瓣过于扁小的蒜头鼻子,却破坏了这尊艺术品的和谐与完美!我敢说,我见到的是一尊“瑕已掩瑜”的失败之作。将这样的作品仍然搁在流睇可及的案头,实在是不太合适。就为这,我不止一次向朋友建议,要他将它换个地方。可是,我那朋友竟出奇的固执,并且说:“鼻子扁小事小,吸取教训事大,为了不重蹈复辙,将它置于眼底。”随后又对我背起《韩非子》《说林》中的一段话: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至此,朋友的用心就不难理解了。我看着那瑕已掩瑜的雕像,再揣思那文中的意思,禁不住暗暗叫绝!的确,技艺精湛的雕刻家在雕琢玉石人像时,总是遵循着“留有余地”和“精雕细刻”的原则,他们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是的,这玉石雕琢不比旁的工作,假使“万一”一刀把鼻子多削去一块,眼睛开大了一圈,这便坏了事——鼻子特小,眼睛奇大,完全失去了人身像的正常比例。碰到这种情况,即使身怀绝技,有镂月裁云本领的艺术大师,也无可奈何。于是,在雕刻实践的过程中,艺术家们便总结出了“留有余地”这条宝贵的经验;“鼻莫如大,目莫如小”之说只不过是簇锦中的一斑而已。先琢个“留有余地”的“毛坯”,这也算是试验,它给下一步那匠心独运、精雕细刻的创造性劳动,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我从雕琢玉石又联想到理发、裁衣以至于其他。通常,理发师在为顾客理发时,也先用电夹剪
“作”个“毛坯”,然后再用手剪子一下一下地精修细剪,绝不大刀阔斧一砍了事的。其他如做鞋、裁衣和砌墙基动土等等,也都莫不如此。
世界上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河流,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更是五光十色、气象万千,许多事情都比雕刻家、理发师和缝纫师们所能碰到的情况复杂得多。“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注)。我们进行工作的时候,有时图省事、怕麻烦,或者由于没有“留有余地”,使工作造成了损失。关于这一点,我那朋友在雕像鼻子上一刀铸成大错的教训,是发人深思的。看来,鼻莫如大、目莫如小的“刻削之道”,倒是足以为训的。
〔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二年第二版,第一九○页


查看完整版本: [-- 刻削之道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